不久前的一個凌晨,一位急性垂體卒中患者曾女士因劇烈頭痛、噁心嘔吐被送到北京協和醫院急診科,伴發雙目幾乎失明,又突發高熱38.5攝氏度,情況危急。“就算穿隔離服上臺,也要儘快手術!”在神經外科的全力救治下,在多部門的生命接力中,曾女士順利完成手術,頭痛嘔吐等症狀顯著改善,雙眼裸眼視力均恢復到了1.0。在救治生命與疫情防控的雙重考驗下,協和人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資料圖 圖文無關 新華社記者 胡晨歡 攝
49歲的曾女士在家中突然感到一陣劇烈頭痛,並伴有頭暈、嘔吐等症狀。更可怕的是,曾女士的眼前忽然蒙上了一層霧,看不清楚東西。曾女士心急如焚,馬上來到家附近的醫院,經檢查發現大腦顱底部鞍區出現了2.5釐米的佔位性病變。外院給予了止痛、降顱壓等保守治療。
經過兩天的治療,曾女士頭痛愈發強烈,一直無法休息,也沒有進食;原本正常的視力在48小時內近乎失明,左眼只剩下微弱的光感,右眼已經看不清30釐米外的物體。難道下半生要在無盡的黑暗中度過了嗎?曾女士焦慮得泣不成聲,帶著最後一絲希望,在家人的陪同下連夜轉診,於12月24日凌晨到達北京協和醫院急診科。
急診科接診後迅速開展支援治療,並積極聯絡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馮銘會診。馮銘查體後考慮急性垂體卒中的可能性大,而且垂體腫物還在增大,患者病情危急。醫護人員一邊加急完善相關檢查,一邊同步進行術前準備。
馮銘在神經外科早交班上彙報了曾女士的病情。神經外科主任馬文斌、副主任魏俊吉組織全科討論,一致同意急性垂體卒中的判斷,並決定由馮銘主刀,儘快為患者手術。
這時,新難題突然降臨!曾女士的體溫忽然升高到38.5攝氏度。按照新冠防疫相關要求,發燒患者需要嚴格除外新冠感染的風險,必須接受兩次間隔24小時以上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陰性後方可手術,但由此可能帶給曾女士不可逆轉的視力損傷。
曾女士的病情變化牽動著醫護人員的心,神經外科垂體團隊立即組織專家會診。主任醫師姚勇在詳細瞭解患者的體徵和病史後判斷,垂體腺瘤佔位壓迫下丘腦導致的中樞性發熱(因中樞神經系統病變引起體溫調節中樞異常所產生的發熱)是導致患者發熱的“最大嫌疑”。馬文斌說,為了儘可能挽救患者的視力,手術不能等24小時後再進行,“就算穿隔離服上臺,也要儘快手術!”
在多部門的密切配合下,在嚴格疫情防控的要求下,救治生命的綠色通道打開了。發熱門診迅速完成曾女士的血常規和胸部CT檢查,結果均無異常。患者再次複查核酸,檢驗科加急化驗。核酸結果回報:曾女士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呈陰性。醫務處馬上啟動急診手術綠色通道,不到10分鐘,患者被順利接入手術室。
麻醉前,醫護人員再次遇到新難題。曾女士發病以來,由於劇烈嘔吐和少進食水導致血管條件差,靜脈穿刺難度非常大。麻醉科主任助理陳唯韞,手術室護士長張聖潔、教學老師孫羲昆、護士肖潁等醫護配合,在超聲引導下順利完成了血管穿刺,保證靜脈通路。
曾女士的手術開始了。術中可見蝶鞍區內及鞍上有大量壞死的垂體瘤組織和暗紅色血液,向上方壓迫視神經,這也印證了醫生們此前的判斷。40分鐘後,馮銘將瘤體和積血全部清除,手術順利完成。術後,患者的頭痛、頭暈、嘔吐症狀顯著緩解,視力也得到了明顯恢復。
馮銘正在手術
北京協和醫院急診手術綠色通道的高效運轉,全院各科處室全力配合,神經外科醫生過硬的專業能力,使曾女士重獲光明,也重獲新生。而因為曾女士突然高熱帶來的“小插曲”,以及協和人表現出的“生命至上”的價值追求,在這個疫情發生的冬天裡,更顯得彌足珍貴,溫暖人心。
(原標題:就算穿隔離服也要儘快手術!協和醫院為高熱患者開通綠色通道)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孫樂琪
流程編輯:TF065
版權宣告:文字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