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大部分人的主食都是米飯或麵食(饅頭、米飯、餅)。據估計,我國每天有79.9~88.8%的人吃大米,63.3~80.2%的人每天吃麵食。
我們平日裡吃的不管是大米還是麵食,都屬於精細糧食。
為什麼大家都喜歡吃精細糧呢?
因為口感好,且保質期更長。
但精細糧有自己的缺陷:
精細糧在製作的過程中,去除了很多粗纖維和營養豐富的胚芽部分。麩皮和胚芽被破壞或丟失,其中所含穀物纖維、礦物質和維生素大量流失。
這樣的精細糧都是高升糖指數的碳水化合物。升糖指數高的食物進入胃腸後消化快、吸收率高,葡萄糖釋放快,從而引起血糖較快到達峰值,與糖尿病密切相關。而且還會增加高脂血症風險以及心血管病和某些癌症的風險。
相關研究:過多的精細糧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柳葉刀》發文顯示,2017年一年,因為人們精細糧吃的過多,粗糧雜糧攝入不足而導致的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數有300萬,足見,我們的主食結構有問題,細糧太多,粗糧太少。
近日《美國臨床營養雜誌》發表了一項新加坡的研究:
約12408名成年人,隨訪10年,發現,如果將一部分精細糧換成不飽和脂肪酸以及蔬菜、水果、奶製品後,有助於降低亞洲人的心血管疾病風險。
觀察發現,比起那些攝入過多精細糧的人群,攝入精細糧偏少的人群,心血管疾病事件(心肌梗死、腦梗死、心絞痛、心臟支架、心臟搭橋等)會降低35%。
如果將精細糧中5%的熱量用不飽和脂肪酸(主要是魚肉類食物)替換,心血管疾病事件可降低21%;將一份細糧換成水果,心血管事件風險會降低7%;將一份精細糧換成水果,心血管事件風險降低8%;將一份精細糧換成奶製品,心血管事件風險降低10%。
粗糧全穀物的好處:
我們還是建議大家經常吃一點全穀物,但這並不是讓大家只吃精細糧,而是建議大家減少一點精細糧,增加一點粗糧。
全穀物是指完整的、經研磨、碎裂或製成薄片的穀物果實,核心是穀物的3種成分(麩皮、胚芽和胚乳)的比例應與天然穀物相同。比起精細糧,全穀物可提供更多的膳食纖維,B族維生素,鈣、鉀、磷、鐵等礦物質,以及有益健康的植物化合物。全穀物的血糖生成指數遠低於精製米、面。利於預防和控制體重超標,預防和控制三高以及心腦血管疾病。
兩大權威指南怎麼說: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大家,每天主食中,精細糧減少,逐漸增加一些粗糧,可以佔到主食的1/3--1/2的量。
《中國健康生活方式預防心血管代謝疾病指南》建議,多吃全穀物,有利於降低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病發病和死亡風險。用全穀物替代精製碳水化合物,可降低肥胖、胰島素抵抗、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風險。
醫生個人的主食分享:
我的一日三餐中,也少不了主食,尤其我的“基因”裡攜帶著:羊肉泡、肉夾饃、涼皮、biangbiang面、葫蘆頭,這些全部是精細糧碳水。
但為了健康,我在逐漸地減少精細糧,在一日三餐中,主動地增加玉米粥、小米粥、雜糧粥、豆粥等,以及窩窩頭、雜糧米飯、煮玉米、餑餑、紅薯、土豆、南瓜等等等等。
請大家不要覺得精細糧口感好,就只吃精細糧,主動地在飲食中,逐漸增加一些粗糧雜糧,減少大米粥、白米發、大饅頭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