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4歲男孩小星的身體有些異常——他的右腿比左腿要粗一些,但沒有明顯不適。父母帶小星在當地醫院做檢查,無意中發現了另一個“炸彈”——小星居然患上了青少年罕見的腹主動脈瘤。
2021年11月30日,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血管外科學科帶頭人王深明的指導下,主刀醫生姚陳攜血管外科、小兒外科、麻醉科、PICU、護士團隊等成功為小星“拆彈”。
先天性血管肌瘤在青少年中屬罕見
什麼是腹主動脈瘤?
動脈瘤不同於常見的“實體腫瘤”,卻比實際的腫瘤更為兇險,其因動脈壁薄弱而擴張呈瘤,就像吹氣球一樣,當氣球過度充氣就會發生破裂。
小星既不幸又幸運——
不幸的是,小星患上的是少見的先天性血管肌瘤。“這個病在14歲以下青少年中比較罕見,在中山一院這樣的大型三甲醫院中也僅是第7例。”王深明說,通常情況下,腹主動脈瘤多見於中老年人,發生於兒童的病例少之又少,大多是因血管先天發育異常引起。
幸運的是,小星及時發現了病灶。王深明介紹,動脈瘤早期症狀隱匿,因無痛無癢很難引起人們的注意,但主動脈是人體的最大動脈,如果不及時接受治療,腫瘤破裂後則會發生猝死等致命的問題。
成年人患上腹主動脈瘤,可以選擇微創介入治療的方案,即在血管中放置一個覆膜支架,隔絕瘤腔,降低瘤體破裂風險;也可以進行傳統開放手術,即切除病變血管、置換人工血管。
但是,由於兒童患者的生長髮育未穩定,動脈管腔會隨患兒生長繼續生長,成年人常用的無延展性支架並不適合兒童使用。兒童動脈瘤患者尤其是低齡患兒多數進行開放手術,使用具有延展性的人工血管置換病變血管,同時術中需儘可能多地保留自體血管,以滿足患兒生長髮育變化。
人工血管可在體內長期存在
姚陳表示,小星的動脈瘤位於腹主動脈下段,累及右髂總動脈,右髂內動脈細小。血管外科團隊討論後決定行腹主動脈瘤切除“Y”型人工血管置換。
但小星的動脈實在是太細小了,即便使用最小的人工血管,仍存在與自體血管口徑嚴重不匹配的問題。
這非常考驗血管外科醫生的“手藝”。人工血管是由滌綸做成的,富有彈性。術中,手術團隊對人工血管進行了修剪和改良,使人工血管和小星的自體血管相吻合。
術後,小星恢復良好,目前已經能與普通孩子一樣正常活動。王深明介紹,主動脈瘤置換的人工血管一般可以長期存在於人體中,術後不需吃藥,定期進行復查即可。
“動脈瘤無明顯症狀,常常被人們忽略,但腫瘤一旦破裂,有可能在幾分鐘內危及生命。”王深明表示,若發現兒童有腹痛、下肢腫脹等問題,家長應及時帶其到醫院進行相關專案的檢查。他同時呼籲,55歲以上的中老年群體應每年做一次彩超篩查,及早發現潛在的危險。
(文中小星為化名)
【記者】鍾哲
【實習生】石彥珩
【通訊員】 彭福祥 梁嘉韻
【作者】 鍾哲
廣東健康頭條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