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外交部的訊息,1月12日,中印兩國在在莫爾多會晤點中國一側舉行了中印第14輪軍長級會談,目前邊境地區整體局勢穩定,此次會晤旨在進一步為邊境地區局勢降溫,爭取早日將事態從應急處置轉入常態化管控階段。分析人士表示,此次會晤之前的氛圍不錯,尤其是新年伊始,中印兩國邊防戰士交換了糖果,所以外界對此次會晤十分期待。
不過部分印度媒體認為此次會晤取得重要成果的機率比較低,並呼籲莫迪當局繼續堅持對華強硬立場。其中《歐亞時報》更是叫囂,印度軍隊並不懼怕雙線作戰,在過去2021年,印度軍隊的戰備水平持續提升,獲得了多款“高、精、尖”武器裝備,尤其是“陣風”戰機在內的五款裝備,讓印度軍隊有了對抗中國和巴基斯坦的底氣。第一款是“陣風”戰機,《歐亞時報》認為,該機的綜合作戰能力足以和中國空軍的殲-20戰機相媲美。
第二款是年末獲得的S-400防空系統,在此交付前,印度軍隊的防空作戰力量比較薄弱,一大原因就是裝備太差,包括“阿卡什”防空導彈在內的多款防空系統,探測和攔截能力嚴重不足。《歐亞時報》認為,裝備S-400防空系統後,印度軍隊的防空作戰能力有質的改變和提升,該款防空系統可以攔截大多數導彈和四代機,同時對五代機具有一定的探測能力。
第三款是MQ-9“收割者”無人機。2020年年初,印度海軍從美國海軍租賃了2架MQ-9B “海上衛士”無人機,用於印度洋海域軍情的監視。經過長時間的使用和了解後,印度軍方決定斥資30億美元,購買30架MQ-9“收割者”無人機,據悉,該機交付之後,將被部署至中印邊境地區,加強對人民解放軍動態監視。與此同時,MQ-9“收割者”無人機還可以攜帶反坦克導彈,執行對地攻擊任務和定點清除任務。
第四款是國產“光輝”戰機,《歐亞時報》表示,儘管該機的作戰效能並不突出,但是作為一款國產戰機,代表著印度航空工業的發展。更為重要的是,“光輝”戰機進入量產後,將極大緩解印度空軍戰機數量不足的局面,未來該機有望替換現役的米格-21戰機。不過既然作戰效能並不突出,那麼大批次列裝的意義在哪裡?
第五款是國產導彈,在過去的一年時間裡,印度軍方試射了多款新導彈,包括“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以及“烈火-5”洲際彈道導彈,極大地提升了印度軍隊的遠端打擊能力和戰略威懾能力。不過軍事專家表示,上述五款裝備,中國均有與之對應的,而且整體效能比印度的更加先進。想用上述五款裝備建立其對中國的軍事優勢,完全是痴人說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