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之初,大家多數是從象牙塔或家人的呵護中走出來的,面對陌生環境侷促不安,面對指揮號令無所適從,但新兵何川卻不是這樣。
——“老何你這天天讀報看得進去嘛?”
——“人總得逼自己乾點事才有成長嘛。”
——“難得組織看一部《建黨偉業》,咋還要寫心得體會……”
——“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有總結才有提高呀!”
……
這便是新兵何川。“班長我帶他去打掃公共衛生區。”“班長我帶他去幫廚……”還沒等班長開口安排,他就當起了“協調員”,幹起活來有條不紊,周圍戰友送他外號“老何”。
面善,小眼,愛笑,是他給我最初的印象。閒暇時與班長們聊天,沒想到大家皆對老何讚不絕口,“別看他平時說話慢條斯理,時不時蹦出兩句場面話,但辦起事來,怕是比排長你還要成熟幾分喲!”
這一說引起了我的興趣,趁著週末休息,約上老何到圖書室,泡上兩杯熱茶,想看看老何究竟有著什麼樣的魅力能令一眾班長折服。可這一聊,讓我大開眼界。
“這是去村裡調研脫貧攻堅情況時拍的照片,我作為團總支副書記去拉贊助……”這個20歲出頭的戰士原來不僅僅是個大學生,還是江西贛州坳上村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兼村支部紀檢委員。
看著他手機裡的一張張照片,一個上能在政府機關謀大局、下能在田間地頭扶貧幫困的村幹部形象在我腦海中勾勒出來。
我問他咋放著好好的村官不幹,跑來當兵了。他憨憨一笑,說“2017年讀大學時,看到很多名牌大學畢業生都去參軍入伍、增加閱歷,很受感觸,就想著來部隊看看,但當時家裡條件不允許。工作了兩年後,家庭事業都穩定了,於是就來當兵儘儘義務。”
當兵前,在街坊鄰居眼裡,老何是一個接地氣的好村官;在部隊,老何又是戰友口中的“許三多”。軍事訓練成績他靠前,理論知識學習能授課,公差幹活他心細。在戰友眼中,老何就是“領著義務兵的津貼,幹著班長的活,操著‘書記’的心”。班長都說,排裡有了他,自己好像都沒啥事了。
還記得立功評獎那會兒,大家綜合表現都不錯,但名額有限,我作為新排長,看看這個望望那個,心裡犯了難。老何見狀主動請纓,拍著胸脯和我說道:“排長,按程式展開即可,後續工作我們一起來做。”後來,他在全排面前講的那句“組織有組織的考量,榮譽是付出的結果而不是目的”也著實給我和大家上了一課。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老何好像自帶磁場,周圍戰友都愛和他聊天,每一個與他接觸過的戰友,都能從他身上汲取力量。今年,老何榮獲了“四有”優秀士兵,也算是眾望所歸。
作者:武警第二機動總隊某支隊 彭逸飛
整理:馮康
監製:劉鳳橋、張紅衛
執行監製:張金嶺
主編:關樹聲、王文
值班編輯:王超、王燕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