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作詠者
編輯|史作詠者
新中國成立後,中央經過反覆評定,最終評選出了36位軍事家。
他們為新中國建立做出了重大貢獻,但令人遺憾的是,其中有11位卻犧牲在建國之前,未能親眼看到最後的勝利,不禁讓人扼腕嘆息。
那麼他們都是誰?
在他們身上又發生了怎樣的光輝歲月呢?
第一位 葉挺
葉挺,廣東惠陽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始人,新四軍重要領導者之一 。
他組建的葉挺獨立團在北伐戰爭中,連戰連捷,屢建奇功,爭得“鐵軍”之名,而葉挺也被譽為“北伐名將”。
北伐戰爭結束後,先後參與了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成為了工農紅軍總司令,同時也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立人之一。
抗日戰爭爆發後,葉挺積極組建新四軍,並擔任軍長。指揮新四軍開展游擊戰爭,不斷建立抗日根據地,同時還利用自己的影響力,開展抗日統一戰線工作,併到處籌集軍備物資和招攬抗日義士加入,壯大抗日力量。
然而皖南事變爆發後,葉挺與國民黨反動交涉時,遭到扣押。直到1946年3月才重獲自由,但遺憾的是,在他從重慶飛往延安的途中,遭遇飛機失事不幸遇難,時年50歲。
第二位 許繼慎
許繼慎,安徽六(lù)安人,黃埔軍校第一期,與陳賡大將,徐向前元帥等人為同窗。
在北伐時期,他跟隨葉挺將軍,擔任獨立團營長,團參謀長。先後參與攻打平江,汀(tīng)泗橋,賀勝橋等著名戰役,展現出了卓越的領導才能。
後奉命前往鄂豫皖蘇區工作,擔任紅軍第一軍的軍長。與副軍長徐向前一同將鄂豫皖地區的各路紅軍進行整編,統一指揮,從而加強了鄂豫皖紅軍的實力。
並在他的指揮下,紅1軍先後攻克了皖西和京漢鐵路南段許多城鎮,之後又相繼取得了英山 四姑墩,光山等戰鬥的勝利,鞏固和擴大了鄂豫皖蘇區。
然而,這位軍事良才卻遭到叛徒詆譭和國民黨特務的離間,被錯殺在河南光山縣,年僅30歲。
第三位 蔡申熙
蔡申熙,湖南醴(lǐ)陵人,黃埔軍校第一期。
他先後參與了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為我軍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後轉任中共中央長江局軍委,參與了紅軍第15軍的建立,並擔任軍長。率部到達鄂豫皖蘇區,並參加第一次反“圍剿”。
而後他又先後擔任第10師師長,中共鄂豫皖特委委員兼軍委副主席,率部參加磨角樓,新集 雙橋鎮等戰鬥,他指揮機智,作戰勇敢,身先士卒 。
後擔任彭楊軍事政治學校校長,他言傳身教,貫徹教育訓練與實戰要求相結合的教育方針,主持辦學4期,為鄂豫皖蘇區培養大批軍政幹部。
當國軍對鄂豫皖蘇區發動第四次“圍剿”時,蔡申熙調任第25軍軍長,率部與來犯之敵開展殊死搏鬥,並給予其重大殺傷。然而,在河口鎮戰鬥中,他腹部不幸中彈 ,躺在擔架上的他仍然堅持指揮戰鬥,直至壯烈犧牲,年僅26歲。
第四位 段德昌
段德昌,湖南南縣人,黃埔軍校第四期。
早年跟隨賀老總參加南昌起義,隨後他奉命轉入鄂西,領導農民運動。併成功地組織和領導了公安縣年關暴動,點燃了荊江兩岸的革命火炬。
後與賀老總,周逸群一道共同創立了湘鄂西根據地,還曾介紹了彭老總投入我黨懷抱。之後,段德昌率部在洪湖地區開展游擊戰爭。
而他與周逸群一同提出的游擊戰術,與主席提出的游擊戰術有異曲同工之妙,一直都是我軍游擊戰爭參考的準則。
期間,率部多次挫敗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圍剿”,被湘鄂西軍民稱為“常勝將軍”,而他一手帶出了的紅9師成為了我軍有名的“鐵軍”。然而,這位身經百戰的將領卻不幸被錯殺在湖北巴東,年僅29歲。
第五位 曾中生
曾中生,湖南資興人,黃埔軍校第四期。
早年參加了北伐戰爭,擔任國民革命軍第八軍前敵總指揮部組織科科長。大革命失敗後,曾中生被中央派往蘇聯深造,回國後前往鄂豫皖蘇區工作。
先後擔任鄂豫皖特委書記兼軍委主席,紅四軍政委等職,參與領導了鄂豫皖蘇區的多次反“圍剿”作戰。
隨後跟隨紅四軍進軍川北,開闢川陝革命根據地。期間,曾中生因負過重傷,行動極不方便,但他仍以頑強的毅力,越過蜀道天險,成功抵達川北。
雖然他們處境十分艱難,但曾中生仍致力於加強部隊軍事訓練,注重軍事理論研究,系統地總結紅四方面軍反“圍剿”作戰經驗。還曾著寫了《與川軍作戰要點》,《游擊戰爭要訣》和《與“剿赤軍”作戰要訣》等軍事理論著作。
而這些著作,作為廣大指戰員的學習教材發到部隊,當中央紅軍到達陝北後,主席看到時, 對之大加讚賞,並以此為基礎形成了我黨我軍系統的游擊戰,運動戰理論,在我軍歷史甚至世界軍事史上影響深遠。
但令人惋惜的是,他慘遭叛徒誣陷被長期監禁,後被秘密殺害於四川西北部的卓克基,時年35歲。
第六位 左權
左權,湖南醴陵人,黃埔軍校第一期。
在校期間,經陳賡大將介紹加入了我黨,從此,共產主義信仰成為他以後近20年政治生活的準繩。之後被中央送往蘇聯深造,在那裡受到更加系統的軍事教育,為日後成為高階將領打下堅實的基礎。
紅軍長征時期,左權擔任紅1軍團參謀長,指揮先頭部隊作戰,先後在強渡大渡河,山城堡戰役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又出任了八路軍副參謀長,前方總部參謀長。而後兼任八路軍第二總隊司令員,輔佐朱老總,彭老總,指揮八路軍開展抗日戰爭。
左權就曾協助彭老總組織指揮威震中外的“百團大戰”,之後的黃崖洞保衛戰堪稱左權成名之作,創造“以少勝多,敵我傷亡六比一”的成功戰例,並被中央軍委標榜為反“掃蕩”的“模範戰鬥”。
然而,為了掩護八路軍前敵指揮部轉移,不幸在山西遼縣十字嶺突圍戰鬥中被一顆炮彈擊中,壯烈犧牲,時年37歲。
第七位 彭雪楓
彭雪楓,河南南陽鎮平人,19歲時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逐漸成為10年內戰時期紅軍著名的青年將領之一。
彭雪楓英勇善戰,一次次深入敵後險境,圓滿完成黨交給的特殊任務,堪稱“虎膽英雄”。
抗戰爆發前,彭雪楓被毛主席親點為“特使”,輾轉半個中國,力促國共合作, “逼蔣抗日” 。還讓閻錫山從反對態度轉變到“共維大局”的立場上。
抗日戰爭爆發後,彭雪楓擔任八路軍第四縱隊司令員,指揮隊伍開展游擊戰爭。皖南事變後, 八路軍第四縱隊改編為新四軍第四師,他擔任師長兼政委,並率部縱橫江淮,沉重打擊了日偽軍和頑固派,鞏固了抗日根據地。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1944年9月11日,彭雪楓在指揮河南夏邑八里莊戰役時,不幸被流彈擊中 一代英才就此壯烈殉國,時年37歲。
第八位 羅炳輝
羅炳輝,雲南彝良人,18歲便入滇軍當兵,後聽到了朱老總的講話深受觸動,決定跟著黨走。
不僅秘密加入了我黨,還領導了靖衛大隊士兵起義,正式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紅軍時期,他從團長一路升任為紅九軍軍團長,帶領隊伍參加第五次反“圍剿”和 廣昌保衛戰,並護送北上抗日先遣隊出征。
抗戰爆發後,羅炳輝先後以副參謀長和副司令的名義,在武漢從事統一戰線工作以及開闢皖東抗日根據地,他創造的“梅花樁”打法,多次以少勝多,戰績卓著,為新四軍提供了大量的裝備支援。
解放戰爭時期,羅炳輝擔任新四軍第二副軍長兼山東軍區第二副司令員。在他的指揮下,新四軍向盤踞棗莊的國軍發起進攻,全殲對方部隊,解放棗莊。
由於多年艱苦的戰鬥,他患上了嚴重的高血壓病,並在1946年6月21日,突發腦溢血,不幸去世 終年49歲。
第九位 黃公略
黃公略,湖南湘鄉人,黃埔軍校第三期,他是紅軍將領,軍事家,我黨早期領導人之一。
早年他參加了湘軍,與彭老總結下革命友誼。之後不僅參加了廣州起義,並加入了我黨。而且還與彭老總,滕代遠領導了平江起義,推動了平江乃至整個湘鄂贛邊界地區革命鬥爭的進行。
平江起義後,彭德懷和滕代遠帶領主力前往井岡山,而黃公略則留在平江一帶開展游擊戰,在他的努力下,成功建立了湘鄂贛蘇區,為建立中央蘇區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因而,黃公略和伍中豪,林總並稱為毛主席的三驍將。
之後他擔任紅6軍軍長,在我軍多次反“圍剿”中,英勇善戰,多次立下戰功。不僅使得老蔣佈置的第一次“圍剿”徹底失敗,而且在第二次反“圍剿”中,打亂了國民黨軍隊的指揮系統,全殲國民黨工連三師,為以後的五戰五捷首開勝局。
然而,在1931年9月15日,黃公略率部參加方石嶺追擊戰,殲滅敵軍52師等部,在率部轉移途中,途經吉安東固六渡坳時,遭到敵機襲擊,不幸身中數彈,壯烈犧牲,時年33歲。
第十位 方誌敏
方誌敏,江西上饒人,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傑出的農民運動領袖。
早年參與領導了弋橫起義,建立了贛東北革命根據地,並先後擔任贛東北省,閩浙贛省蘇維埃政府主席,紅10軍,紅11軍政治委員,中共閩浙贛省委書記等職。
期間,他把馬克思主義與贛東北實際相結合,創造了一整套建黨,建軍和建立紅色政權的經驗,主席稱之為“方誌敏式”根據地。
1934年11月初,方誌敏奉命率領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北上,在途經皖南地區遭到國軍重兵圍追堵截,艱苦奮戰兩月餘,被7倍於己的敵軍圍困。
他帶領先頭部隊奮戰脫險,但為接應後續部隊,復入重圍 ,終因寡不敵眾 ,於1935年1月27日在江西玉山隴首村被俘。面對國民黨反動派的威逼利誘,方誌敏正氣凜然,堅貞不屈,於1935年8月英勇就義,年僅36歲。
第十一位 劉志丹
劉志丹,陝西保安人,黃埔軍校第四期,他是我黨在革命戰爭時期,陝北紅軍根據地創始人之一,並建立了紅26軍。
他也是一位文武雙全的紅軍將領,無論是建立根據地,還是行軍打仗都是劉志丹的強項。他曾率領紅26軍參加東征戰役,東渡黃河,挺進晉西北,大破敵軍。
然而,在攻打山西中陽縣三交鎮時不幸犧牲,年僅33歲。後來,毛主席為他題碑:“群眾領袖 ,民族英雄 ”;周總理為他題詞:“上下五千年,英雄萬萬千,人民的英雄,要數劉志丹 ”。
結尾
以上就是在建國之前犧牲的十一位軍事家。
雖然,他們未能親身見到新中國的建立,但他們所做出的貢獻永遠不會磨滅。
主席就曾說過:“如今得以有國泰民安的幸福生活,全賴這些‘戰爭經驗豐富,有軍事才能,很會打仗’的‘人民功臣’。”
讓我們一起向革命先烈們致敬!為他們的豐功偉績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