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來我國曆經了許多戰爭,在這一次次的鬥爭中,中華民族逐漸成長起來,無數中華兒女站了起來抵抗外敵的侵擾,爭取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在此期間,也湧現出許多的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蹟,是先輩們用血肉之軀築起的鋼鐵長城,才有了今日的和平社會。
眾所周知在抗日戰爭結束後,我國又經歷瞭解放戰爭,當時雙十協定被撕毀,一場戰爭是不可避免的了,雖然最終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取得了勝利,但是這其中還是有幾場戰役我軍是以多打少而罕見落敗,這些戰役都是誰指揮的呢?
上世紀初清朝逐漸走向覆滅,長期的閉關鎖國政策導致國力衰退,遠遠落後於同時期的西方國家,列強入侵,掀起了一場瓜分中國的狂潮,清朝的統治也就逐漸衰敗,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
1912年民國建立,我國長達幾千年的封建王朝統治自此結束了,當時一批率先覺醒的仁人志士宣傳先進愛國思想,啟迪民智,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在社會各界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工人階級和學生運動起此彼伏。
不久後中國共產黨成立,自此中國的革命道路大不相同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走向了一條嶄新的革命道路。1921年八一南昌起義爆發,人民軍隊誕生,後來國共又經歷了內戰,再到西安事變,共同抗日,我國走過了一段艱苦卓絕的救亡圖存道路。
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的矛盾依然沒有解決,解放戰爭也是隨著而來,這場戰爭決定了中國未來的走向,也決定了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前途命運。解放戰爭的結果後世是顯而易見的,但是這勝利來的並不容易,期間有失敗也是在所難免的。
其中張家口戰役就是人民解放軍面對的一次失敗,當時在此戰役之前我軍就經歷了失利,急需一場戰爭的勝利來鼓舞士氣。國民黨那時負責指揮的是傅作義,就是之前集寧戰役給予我軍重創的部隊,這次我軍作戰人數眾多,但形勢依然不容樂觀。
當時我軍由於上級的命令,不得不嚴防死守張家口地區,傅作義採取的戰術出其不意,導致我軍猝不及防,即使人數佔上風,也沒能取得勝利,反而造成了較大的傷亡,華北地區的形勢還有待轉變。
第二個失利的戰爭就是大同集寧戰役,也就是先前與國民黨傅作義的部隊作戰時的失敗戰爭。這場戰役是當時大同集寧地區三次戰役中的組成部分,三次戰役最終是取得了勝利,但是大同集寧戰役卻失敗了,而且還直接造成了張家口地區的失守。
可見這次失敗是極為嚴重的,當時解放軍的指揮人員是張宗遜,再往上就是聶榮臻和賀龍元帥,他們帶領晉綏地區的部隊,與傅作義部隊對抗,這是三次戰役的第二場,意義還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最終的失敗也是造成了較大的影響,對華北地區十分不利。
還有一場戰役的失敗就是南臨戰役,當時的國民黨軍隊在孟良崮戰役中以失敗告終,經過一點時間的休整和整編,重新發動進攻,那時華東野戰軍的指揮是陳毅和粟裕,面對此情形,一場大戰也是在所難免了,但是這場戰爭卻沒有想象的那麼容易。
當時天氣環境十分惡劣,連日的暴雨,山洪的阻礙,後方的戰略補給遲遲不到,還有由於雨水,彈藥受潮,戰鬥陷入了彼此僵持的階段。此前華東野戰軍的大名可是令人聞風喪膽,因為在這之前許多著名的戰役都是他們打下來的,部隊的整體作戰能力還是十分強悍的。
而且他們中大部分從抗日戰場中走開,作戰經驗和隊伍傳承的精神還是非常具有凝聚力的,但是南臨戰役卻一直在進行消耗,本來的雙方對抗卻成了消耗戰,我軍損失的人數也十分多,這讓一直戰無不勝的華東野戰軍遭受到了挫折。
第四場的失敗戰役就是第三次四平之戰,林彪讓李天佑和萬毅負責指揮,這場戰役屬於四戰四平的一部分,發生在東北地區,而且意義也十分重大,那就是東北民主聯軍第一次大規模的城市攻堅戰,主要將解放的地區放在城市,但是由於一些錯誤指揮,遭到失敗。
戰爭的勝敗乃是兵家常事,不能由於一場戰役的失敗,就定義了整個戰局,事物的發展本就是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進的過程,只要從失敗中吸取經驗教訓,爭取最終的勝利。
解放戰爭自然最終是以我軍的勝利告終,1949年新中國成立,迎來了社會的和平發展與進步,如今這盛世繁華,離不開無數先輩們的付出,是他們在不斷試錯和成功中摸索經驗,才有了今日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