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作戰無論是軍隊機動、陣地選擇、兵力部署、火力配系還是工事構築、隱蔽偽裝、作戰指揮、技術兵器使用,都離不開地形這個基本要素。要了解任何一個地區的地形情況,離不開地圖。因此,地圖是保障部隊戰備訓練和作戰指揮的重要資料,熟練地掌握識別地圖和使用地圖的技能,是各級指揮員和參謀人員的一項基本功。
1979年我軍進行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時,絕大多數部隊並不熟悉越南北方的亞熱帶山嶽叢林地形,而越南老百姓為了躲避戰火,紛紛離開村鎮城市,進入深山密林山洞躲避,我軍又很難找到嚮導。戰前從我國邊民和歸國難僑中挑選的嚮導,到了縱深和夜間,也時常辨不清方位。在這種情況下,部隊行動作戰只能依靠地圖。
戰前,各參戰部隊在進行臨戰訓練時,識圖用圖是幹部訓練的突擊科目之一。有的部隊對這項工作抓得緊,貫徹得紮實,掌握了相關技能的幹部在戰鬥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也有不少部隊忽視了這方面的訓練,加上平時訓練也不足,幹部的識圖用圖能力低,戰鬥中經常發生搞不準站立點、報錯位置、走錯路的情況。而這些錯誤往往是導致貽誤戰機、增大傷亡的主要因素。
有的報指揮所位置,一個電報講在這裡,一個電報講在那裡,使上級搞不清其具體位置。有的穿插部隊本來沒有到達指定位置,因為弄錯了站立點,就報告已經就位。有的把敵我控制的山頭搞錯,通知到某某高地接受任務,結果導致誤入敵人陣地蒙受損失。
有的在地圖上受領了任務,到了現地卻找不到自己攻擊的目標。有的打了一天,錯了好幾公里,打到友鄰部隊作戰區域去了。有的誤入我炮火壓制區,遭到不應有的傷亡。有的連隊在十幾天的戰鬥中,錯報位置達20多次。
122師366團3營在2月19日的戰鬥中,團令該營向592高地攻擊,由於幹部不會識圖用圖,把已攻佔的大無名高地當成是592高地逐級報師,致使364團攻打大無名高地時造成誤會。364團4連19 日夜間奉命從大無名高地西南側向朔江公安屯迂迴,該連進至公安屯東南側凹地後,由於迷失方向, 又返回大無名高地西側山腿,沒有攻佔預定的目標,失去了配合山下部隊行動的作用。
163師在攻打扣馬山的戰鬥中,487 團9連把555高地誤判為那來南側無名高地,打錯了目標,2、3營都因在密林裡迷失方向,使戰鬥延誤3小時之久。在攻打諒山北市區時,488團5連把拜怎誤為同圍,把拜怎南側無名高地誤為279高地,結果影響了當日的戰鬥進展。
124師372團1營把進至果岡誤判為已到高平城下的納菲,致使該團2營在向其靠攏時,遭到博山越軍的阻擊。371團3營攻佔316高地後不會判定位置,仍然要求上級炮火向該高地射擊,造成誤傷。
127師381團8連打龍頭,把靠近612高地的越軍營房誤判為龍頭;1連攻打400高地,結果打的是龍頭村無名高地,誤以為已經佔領400高地第一道塹壕,結果耽誤了炮火壓制400高地敵人的戰機。380團3連打班郭打到相反的方向班會,誤入我軍炮兵火力區,傷亡16人;該團特務連奉命搜尋杭外,結果走到那拖遭敵襲擊,連長犧牲。381團1營炮兵連,支援營主力攻打400高地,由於打錯位置,浪費102發炮彈,沒有達到支援步兵戰鬥的目的。
121師預備指揮所在李德瑞副師長和丁文奎副政委的率領下,指揮362團3營、師後勤前梯隊,跟隨362團後勤梯隊前進,於2月18日12時左右到達通農後,遭到兩側山上殘敵火力阻擊。在組織還擊,掩護部隊透過縣城時,整個隊伍比較擁擠、混亂,因為362團後勤梯隊走錯路(本來應該在三岔路口往右走,向南邊的809高地前進,卻陰差陽錯地朝著左邊的路線,往河安方向去了),預指也未認真判定路線,即盲目隨362團後勤梯隊走。
透過縣城2公里左右時,預指首長對行進路線提出了懷疑,當時一名作訓參謀並未詳細對照地圖判定站立點,即輕率地說:“就是走這條路,沒錯。”部隊於是繼續前進。途中3次有人提出走錯了路,但均未被預指採納。當日20時25分,前衛進至那黃遇到了123師偵察大隊,才得知這條路是通向河安的。
結果部隊在原路返回的途中於魁剝山谷遭到越軍伏擊,部隊傷亡116人,民工傷亡200餘人,攜帶的物資丟失殆盡,基本喪失了保障能力。121師之所以會失去後勤保障一個星期,部隊戰鬥力嚴重削弱,減員率偏高,和此戰有直接的重大的關係。
2月21日9時許,廣州軍區前指命令41軍121師362團派一個營,經扣屯至納隆橋北側設伏,並炸燬該橋。根據軍的通報,123師367團2營已經佔領了扣屯(實際上367團2營在現地對照地圖確定站立點時搞錯了位置,佔領的不是扣屯,而是扣屯西側2公里的312高地,123師前指向軍指報告的情況是錯誤的),於是121師令362團2營執行這一任務,並再三提醒2營注意和123師367團的聯絡,不要發生誤會。
結果2營不僅未能完成到納隆橋以北設伏殲敵的預定任務,而且在越軍的突然襲擊下損失慘重,犧牲21人(王烘副團長被俘後犧牲)、負傷46人、失蹤85人。戰後,121師特別是362團的指戰員普遍認為,這次損失是由於123師前指報告情況不準確造成的。
戰後總結時,有人認為,之所以會出現那麼多錯誤,是因為我軍使用的地圖陳舊,本身繪製不準確所致。這種說法有其事實依據,但絕不是搞錯位置的根本原因。廣州軍區步兵學校一名地形學教員隨部隊參加戰鬥,始終在尖兵連行動,白天黑夜轉戰在石山叢林之中,用的是同樣的地圖,卻從來沒有錯過一次。由此可見,搞不準位置的根本原因還是識圖用圖能力不足的問題。
作者為歷史學碩士,大學講師,專注中越戰爭史。
微信公眾號:南疆烽煙正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