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十四五”開局之年,2021年已經為汽車產業定下了“綠色化”、“低碳化”發展的基調,2022年將是其落地實施的關鍵一年。不過,從現階段來看,汽車產業綠色發展之路依然任重道遠,主要體現在責任之大、挑戰之大、潛力之大,這對汽車零部件企業來說尤甚。
責任之大,在於汽車產業既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也是碳排放的大戶。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測算,汽車碳排放佔我國交通領域碳排放80%以上,佔全社會碳排放7.5%左右。在減碳脫碳的道路上,汽車產業責任之重不言而喻。目前,已有多項政策為汽車產業減碳指明方向。去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釋出的《關於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以及國務院印發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的通知》,為“雙碳”目標規劃好了頂層設計和實施路線;《“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的出臺,則提出了分行業建立產品全生命週期綠色低碳基礎資料平臺。這些政策都為汽車產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做出了遠景規劃。
挑戰之大,在於現實處境不容樂觀。不久前,中汽資料有限公司釋出了2021年汽車及零部件企業綠色發展指數研究成果,有7家整車企業獲得5A評級,但零部件企業在該年度的最高評級只有3A;絕大部分車企(主要是零部件企業)得分低於40分,而滿分為100分。這是中汽資料有限公司自去年5月啟動對48家整車生產企業和108家汽車零部件企業的綠色發展資訊披露情況進行核算,透過對156家企業超20000條資料的專業分析和整理得出的結果。透過這一資料可以看到,整個汽車產業尤其是零部件企業,綠色發展之路仍舊任重道遠。
汽車產業在製造業中具有重要地位,除了乘用車、商用車整車企業外,還包括動力電池、發動機、變速器等零部件企業以及報廢回收拆解、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企業,具備產業鏈長、輻射面寬、帶動性強的特點,既是低碳需求者,也是低碳供給者。
我國的傳統零部件企業數量眾多,但整體技術實力遠遠低於外資企業,大部分自主零部件企業只能生產初級的勞動密集型和低附加值產品,尤其在燃油供給系統、點火系統、能源專用部件等部分關鍵、高精尖、高附加值零部件產品上,核心技術基本處於空白狀態。因此,在推動汽車行業綠色發展方面,傳統零部件企業還處於奮力追趕階段。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我國雖在動力電池等核心零部件方面已進入全球第一陣營,但目前依舊缺乏滿足國內發展需要的一整套迴圈健康發展體系。此前,在國家發改委印發的《“十四五”迴圈經濟發展規劃》中,汽車使用全生命週期管理推進行動和廢舊動力電池迴圈利用行動就成為重點關注的物件。
潛力之大,在於已有多方拉動。在汽車產業綠色化、低碳化這一系統性變革中,產業鏈中的企業並不是孤軍奮戰,不僅產業內部需要上下游聯動減碳,產業外部也需要跨行業、跨領域協同脫碳。零部件企業除了面臨大環境的壓力外,也面臨著整車廠傳導下來的壓力。如今,各大整車企業特別是跨國公司已相繼確定了碳中和時間表,這將自上而下推動零部件企業綠色化轉型。比如賓士宣佈從2021年開始將碳中和要求列入合同條款,到2039年只有實現碳中和的生產材料才會被採購;大眾集團則要求供應鏈企業到2025年實現減碳30%,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未能依照標準完成碳減排目標的供應商將失去採購資格。
為實現“雙碳”目標,中國汽車行業已開始關注企業綠色發展資訊公開制度的建設,如中汽資料有限公司已經開發了中國工業碳排放資訊系統(CICES),在綠色低碳轉型發揮引領作用的整車企業以及零部件企業都主動引入了披露制度。對於面臨更嚴峻挑戰的零部件企業來講,在透明公開的資料鞭策和行業監督下,汽車產品全生命週期的綠色發展管理會更完善,綠色化發展之路會走得更加紮實堅定。
文:趙瓊 編輯:李卿 版式:李沛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