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大魚很多人以為很簡單,特別是一些釣過幾年魚的“大師”,記得一年前有一位“大師”就認為只要打大窩就行了!
這其實也是很多釣魚人的誤區!
眾所周知,無論我們去釣什麼魚,肯定是要先有“窩”。不過,真正懂得釣魚的人會按季節或者按作釣的時間去做“窩”。比如夏季時喂窩的量多點,冬季時則少點甚至不打;作釣時間長時多打點,只釣三兩個小時的話則少點或者直接就抽幾竿即可…
釣大魚時更需要把握好“窩”的量!大魚多的水域多打,並且要勤補,補的量還要多!但是大魚少的水域就不能這樣幹了,窩子做得過大反倒會適得其反了。
釣過大魚的釣友應該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看到窩點的周圍大魚不少,但是就是沒魚咬鉤。排除天氣的原因以外,出現這種現象的多是窩量太大。
那怎樣去判斷窩子做得剛剛好呢?以我們南方的水域為例,去窩點試釣時小羅非輕微鬧窩是最合適的。比如我們用煮熟的老玉米掛鉤作釣時小羅非會隔一會叼一下,但頻率不能太大。
小羅非咬鉤很頻繁,差不多沒停過的話則說明窩量少了,它們才會這樣對鉤子上的餌這樣有興趣!
如果沒有小羅非鬧,在排除窩裡有大傢伙的時候,那應該是窩量過大了,這時候就應該要適當減少窩量了!
自然水域做窩,在釣位沒問題的時候,一般在窩子打下去三天內都應該會有魚進窩了,特別是夏秋魚活性高的季節。
大魚進窩後,可以透過控制好窩量,天氣穩定的時候,一般都能在接下來的三天內把它們釣上來了!
當然,也有窩裡有魚釣不上來的時候。這種情況多是因為釣位的地勢相差太大造成的,比如陡坡位,窩料全滾到你的鉤餌夠不著的位置去了!我之前就遇到過這種情況,在一個陡坡位做的窩,天天看著一群大青在窩點外的主河道戲水,就是不回來!這時候,只有挪位置了哈!
不過,並不是每一條大傢伙都能拿得上來的。線組,魚竿,抓口的時機,甚至在遛魚時一瞬間的失誤,都會造成與大魚的失之交臂!但是,這也是我們喜歡釣大魚的原因之一了[呲牙][呲牙][呲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