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釣友們都戲言,釣魚是一件很難用科學去闡述的運動,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釣魚不是你努力就一定會有好結果的。
比如跑步,比如游泳,這世上大多數體育運動,只要你願意努力,即便天賦差一些,但是肯定能勝過沒有努力的人。
但是釣魚就不一樣了,甭管是黑坑還是野釣,新手菜鳥的漁獲讓老鳥們掩面而去的情況比比皆是,別管你是千斤還是大盆,在這種近乎玄幻的事實面前,統統被未知力量給打敗。
而這種情況,又多見於黑坑,很多新手在頭幾次出釣的時候,連漂都不會調,餌都不會開,偏偏就能上岸,這讓佔了大邊,狂抽窩子,精準調釣的老鳥們情何以堪?其實,這還真不能說是玄學,因為新手的種種表現,還真的挺契合上岸的幾個要素。
要素一、新手不善用長竿
黑坑老闆為了控制出魚的比例,往往會用限竿繩來限制釣友們的釣距,目前市面上的非標竿,幾乎都是基於這個原因而衍生出來的,什麼3.9米、4.8米、5.7米等。
對新手來說,漂都不會調,哪有心思琢磨這個細節,之所以用短竿,無非是短竿更易於操控,較真的說,3.6米以內的魚竿,只要沒有患帕金森綜合徵,上到88,下到五六歲,做到指哪打哪,真的不算太難。
而黑坑抽窩,往往精準就是第一要素。同時,滿場子都是4.8或5.7米離岸七八米拼命抽窩,近岸3~4米突然孤零零地冒出一個小清新。
魚又不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傻子,魚口怎麼可能會太差?歪打正著,莫過於此。
要素二、新手用的餌多是釣友幫著開的
昨天有一個釣友給我留言,坦言自己從來就不會開餌,自己用什麼餌,取決於左右兩邊的釣友用什麼,一笑之餘,其實也揭露了一個新手魚口更好的要素。
以不變應萬變,新手在黑坑垂釣,很少會循規蹈矩地抽散炮,就算手拋窩團,也罕有塘主會在一旁叨叨,新手麼,總是會被人遷就一些的。
而老鳥們抽窩,更喜歡時不時地微調,味型、狀態不說一刻三變,也相差不遠,如果滿場的老鳥們都是這樣做,堅持一種餌料一直不變的區域,對魚來說反而更靠譜一些。
要素三、新手怕切線,多用大線號的釣組
討論起線組該如何搭配,但凡有點垂釣經驗的釣友,都會從魚情、魚口,比如搶魚還是偷驢,肥坑還是清坑,淤泥塘還是清底塘等諸多角度,分析的頭頭是道。
對新手來說,就沒有這麼多廢話了,一個詞,結實,這就是新手的唯一要求,甭管釣到什麼玩意,狂拉硬拽之下釣組不斷,這就是好配置。
殊不知,在搶魚時,釣組的第一要素就是耐操,根本別談什麼延展,中魚後第一時間能將魚拽上岸,線組不變形、不切線,這就足夠了。
要素四、魚竿一定要夠硬
釣齡越久的釣友,就越是不願意用太硬的魚竿,因為操控起來太僵硬,完全他拿不上垂釣體驗,彈性回魚、抖腕刺魚,這些技巧性的中魚,才是王道。
但是,對新手來說,如果鋼筋不那麼重,那真心比魚竿好用得太多了,至少不用擔心鋼筋會斷。
魚竿短且硬,操作起來相較於長且軟的魚竿,好處實在是太多,雖然就回魚時效而言,可能技術上不如老鳥,但是就是效率而言,差距並不算大。
以上四個要素,乍一看,看似皆是巧合,其實不然,並不是新手無知無畏,而是這幾個要素,恰恰能讓新手在亂中取勝。
但是一旦新手開始琢磨釣技、釣法、開餌技巧等諸多細節了,這些要素反而會被抹平,重新和大家站在一個起跑線上,魚口、漁獲自然也就泯然了。
那麼是不是我們也按著這些要素來操作,就一定有好的漁獲呢?也不盡然,我們所謂的新手運氣好,大多數情況下,也只是倖存者偏差,更多情況下,沒口、沒漁獲才是常態。
事實上,釣魚這事,真正的樂趣在於釣,魚其實只是附帶,但是,驗證釣的唯一手段,卻又只能是漁獲,多琢磨、多實戰,不管釣不釣得到,學會享受這個過程,這才是釣魚的真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