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眾生活水平逐漸提高的情況下,我國的家用汽車數量也不斷增多,在2020年就達到了3.72億輛,那交強險作為各位車主出行的有力保障,其投保人規模也不斷壯大,可相對應的國內承保公司卻出現了虧損的情況。
根據相關資訊,在2021年前11個月的時間裡,國內承保公司的該項業務就累計虧損20億,而這樣一種結果也讓很多人感到有些意外。
畢竟在大眾的傳統印象當中交強險,也算是車險行業內較為熱門的一項業務,隨著我國汽車規模的持續擴大,國內承保公司也營收頗豐,一度創下了128億的高營收,可既然如此為何在2021年承保公司卻出現了虧損的局面呢?
這主要是由於在2020年9月時,我國相關部門針對車險進行了改革,根據相關資訊,經過此次調整之後,交強險保費直接下降了50%,更為主要的是,相應的保額沒有下調,反而從原本的12.2萬,提高到了20萬。
這也意味著大眾今後所要花費的交強險費用更少了,但可以享受到的保額則上調了8.8萬,這對於投保人而言勢必是一件好事,但在這之中國內承保公司的利潤空間卻被大大壓縮。
甚至不少承保公司面對這不斷虧損的生存窘境,還出現了拒保的情況,當下已經有不少的大貨車、以及計程車司機反饋,自己向承保公司表示要投保,但公司內的相關工作人員則直接表示,沒有相關業務或者做不了。
我們都知道交強險其實是一種強制性保險,換言之國內承保公司是無法拒絕的,一旦拒絕也就相當於違反了國內的相關規定,針對於此,現在已經有不少的承保公司被罰款,其中還包括大眾熟知的太平洋財產保險公司。
可既然會被處以罰款,為何國內不少承保公司還要“頂風作案”呢?其實從承保公司拒保的車輛型別也可以看出,無論是大貨車還是計程車,其實都是屬於企業用車,它們平時運營的時間比較長,也經常會出現各種事故,那相應的出險率也將會大幅度提高。
而家用車的情況則有所不同,一般私家車主平時都是開車上班,在路上的時間比較少,平時車輛都會在停車場停放一天,這樣一來其出事的風險也會比較低。
我們就以北京地區為例,其私家車主的出險率一般都在14%到16%之間,而計程車、網約車、大貨車等,其出險率則高達30%,況且通常情況下,國內承保公司在為大貨車車主理賠時,還需要承擔更多的理賠金額。
也正因為在做多虧多的情況下,所以越來越多的承保公司寧願被罰款、點名批評,也要採取拒保的方式。
其實在國內車險還沒有改革之前,承保公司在為企業運營承保方面也會出現虧損的情況,但好在當時私家車產生的保費可以彌補損失,實現正盈利,不過從綜合情況來看的話,其淨利率也不是很高,只有6%。
在本身淨利率就不高的情況下,國內承保公司只能憑藉私家車的基數賺取更多的收益,但在國內進行改革之後,很顯然這種情況已經發生改變,承保公司的利潤空間被再次壓縮。
當然國內會對其進行改革,也並非是有意針對承保公司,能夠做出此項舉措,也是從廣大民眾角度出發考慮的,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優惠福利,同時也可以透過這種方式,去淘汰行業內一些不合規定的企業,使得整個行業更加規範。
不過在這之中需要注意的一大問題是,今後也許隨著部分企業虧損程度日趨嚴重,最終會走向破產倒閉,如果破產的規模持續擴大的話,那廣大車主可以選擇的承保公司也會逐漸減少。
面對這樣一種局面,國內有不少專家指出可以進行差異化管理,換言之對於私家車可以保持現狀,而對於承擔費用較高的大貨車、計程車而言,則可以適當提高其保費。
大家對此有怎樣的看法和建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