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乘聯會發布2021年全國乘用車市場分析。青銅科技認為,有幾點資料和趨勢值得關注。
第一,2021年零售累計達到2014.6萬輛,同比增長4.4%。其中,新能源車零售298.9萬輛,同比增長169.1%。
青銅科技認為,2022年,新能源市場的競爭會更加充分。儘管新能源汽車補貼持續減弱,但市場已經由政策驅動轉向以市場拉動,對終端需求影響有限。隨著自主品牌和造車新勢力不斷推出高續航、高智慧化的新品車型,以及豪華品牌和主流合資品牌加緊佈局新能源市場,陸續有新品上市,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認識和接受程度必然會持續提升,助力銷量繼續高速增長。
此外,2022年晶片短缺問題預計將有所緩解,2021年部分因缺芯被抑制的購車需求將於2022年得到釋放,有望為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提供支撐。
因此,乘聯會上調了今年的銷量預期。原來預期2022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480萬輛,目前應調整到550萬輛以上,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達到25%左右。新能源汽車有望突破600萬輛,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在22%左右。
第二,2021年新能源汽車國內零售滲透率為14.8%,較2020年5.8%的滲透率提升明顯。2021年12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為39%,豪華車為32.7%,主流合資品牌僅有3.3%。
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增長帶動了中國品牌市佔率的回升。中汽協資料,2020年,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為774.9萬輛,同比下降8.1%;市場份額為38.4%,下降0.8個百分點。2021年,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為954.3萬輛,同比增長23.1%;市場份額為44.4%,上升6.0個百分點。
燃油車時代,歐美、日韓等車企起步早,在變速箱、發動機等核心技術層面,以及品牌、渠道層面累積了深厚的優勢。自主品牌落於人後,儘管經過多年努力,但始終與外資品牌在價值和口碑方面有不小差距,長期居於中低端市場。
電動車時代,中國品牌成功佔據先發優勢,且在智慧化領域的研發和落地方面更為快速,憑藉多款具備較強競爭力的爆款車型,中國品牌在新能源市場已經領先。
今年,中國品牌還有更多優質電動車型上市,如小鵬G9、威馬M7、阿維塔11等,中國品牌有望繼續保持優勢,與合資品牌的滲透率還將進一步分化。安信證券預計,隨著乘用車市場新能源滲透率的持續提升,以及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場中的領先優勢,2025年中國品牌市佔率有望提升至65%。
第三,12月純電動批發銷量42.3萬輛,同比增長137.9%;插電混動銷量8.2萬輛,同比增長143.9%,佔比16%。
今年,不僅純電動市場會快速增長,混動市場同樣如此。混合動力汽車擁有較長的續航里程及較低的碳排放,有效解決純電動車續航不足的問題,也滿足碳中和對於更低排放的需求,自主及合資車企進行相應佈局,吉利、長城、比亞迪等車企推出了各自的混動平臺,2022年將有多款混動新車上市,豐田、本田等合資品牌也有混動車型推出的計劃。混動車型推出也有望加快對燃油車市場的部分替代效應。
第四,12月電動車高階車型銷量強勢增長,中低端走勢較強,純電動市場啞鈴型結構有所改善。其中A00級批發銷量13.9萬輛,份額達到純電動的33%;A0級批發銷量6.0萬,份額達到純電動的14%;A級電動車佔純電動份額25%,從谷底回升;B級電動車達11.4萬輛,環比增長25%,佔純電動份額27%。
一直以來,新能源汽車更多是在高低兩端市場發力,一是因為處於價格帶高低兩端的電動車對補貼依賴度很低,主要是市場需求拉動;二是因為燃油車在A級車的市場具有較強競爭力,地位最難撼動。從主要增量來看,2021年,純電動車銷量主要受A00級和B級車的增量拉動,插電混動車型則是在A級車市場增長最大,A級插混車型銷量佔比也最高。
2022年新能源汽車增長格局將會改變。從新能源汽車細分市場來看,A00級市場新能源滲透後已基本完成,市場體量或趨於穩定,2022年增速將放緩。A0級市場隨著新能源車型的匯入放量,新能源滲透率有望進一步提升。
在A級車市場,眾多車企正在加速推出高品質純電動車,今年該細分市場有望迎來一波增量。同時,主流車企也在相繼佈局混動平臺,混動車型有望迎來拐點。平安證券認為,2022年自主品牌混合動力車型有望在15萬左右的主流大眾市場率先實現突破。
此外,2022年,B級電動車市場還會迎來更多高質量車型匯入,自主高階品牌和豪華品牌齊發力,眾多車型在智慧化配置以及外觀內飾的差異化方面都有較強的競爭實力,助力B級車市場保持較高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