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高爾夫:下杆發力,不要不可為而為之。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下杆發力的方式很難說,我從來也不想去講非常具體的事,因為因人而異,不能把自己的技巧去要求別人去做,而這恰恰是高爾夫教學中極大的問題。
如果你去問人如何下杆發力,每個人會有每個人的說法,每個人的感受都不同。比如本霍根在影片中演示的下盤胯部像打太極一樣“盤”,去下杆發力,這個基本沒有業餘球員能做出這個動作。每個頂尖的職業球手,在書和影片中,都會跟你講下杆維持杆面延遲釋放,杆頭到腰部位置時右側身體加速前進擊球的延遲釋放技巧。這個也很少有業餘球員能穩定做好。所以,我們看影片,看世界頂級職業男子打球,他們的下杆發力方法,我們業餘球手都很難做到,很難做好,很難做穩定。
一般的幾種下杆發力方式:
1,左右開弓式。
這是所有教練或者影片教你的方式。方法要點為:開啟下杆時杆頭貼地飛行的高速通道,右側身體主動進攻,推進擊球。
下杆時杆頭貼地飛行的高速通道如何開啟?很多人描述的是左腿蹬地(蹬直)。本霍根描述的比較清楚,就是左胯向左轉同步向後推(他描述的是感覺在左側屁股後面有牆,牆上有橡皮筋,橡皮筋連在屁股上,上杆時左側屁股轉向右邊時橡皮筋拉緊了,下杆時牆上張緊的橡皮筋把左側屁股拉回去)。因為要把左側屁股往後頂開,自然你左腿要蹬直,否則左側屁股不能往後面頂開。
很多人說左腿要蹬直,其實蹬直不是目的,很多人並不是完全蹬直的。下杆時左腿蹬直的目的是把左側屁股頂向後面(感覺屁股後面有面牆,牆上有橡皮筋連在屁股上,把屁股拉回去)。
為什麼要把左側屁股頂開,目的是製造下杆時杆頭貼地飛行的高速通道,以便右側身體主動加速推進,打出延遲釋放,將球打穿,右側身體繼續前進,轉身翻腕收杆,打出極致的一擊。左側屁股頂開後,讓出一條高速通道,右側身體可以主動出擊,加速前進,右側身體轉正,抽動球杆,杆頭貼地高速飛行。如果左側屁股沒有頂開,那麼左側身體就擋住右側身體加速前進了,就沒有杆頭貼地飛行透過的高速通道,那麼右側身體就不能主動參與進攻了。
大家看下面DJ的擊球圖,就可以清晰的看出,DJ左側屁股是往後頂開(透過左腿蹬直),讓出一條杆頭能貼地飛行的高速通道,讓右側身體主動加速進攻,打出延遲釋放,同時方便擊球后,右側身體繼續前進,將球打穿,送杆翻腕和右側身體推動左側身體轉身收杆。這樣,左右開弓,就能打出極致的距離。
所以,職業球手的轉胯是向左轉,向後頂(如本霍根所說to left to back)。而大部分業餘球手,轉胯是開胯,身體向左轉移,但左側屁股並沒有頂開(很多人不知道左腿蹬直的目的,以為打球要領是蹬直左腿。為什麼?不知道!),所以是開胯,這樣,左側身體把右側身體憋住了,下杆的杆頭貼地飛的高速通道並沒有清出來,下杆杆頭貼地飛行的高速通道不暢,右側身體並不能主動參與進攻,只能被動參與進攻。這樣,翻腕,轉身收杆,都不能方正的做出來。因為右側身體不能主動參與進攻,延遲釋放的效果自然也很難打出來。
為什麼說湯米的揮杆是平民揮杆,湯米下杆時就沒DJ那麼誇張的頂胯。
30歲左右或以下的年輕人,身體柔韌性好,轉胯(to left to back)可以做得到位,那麼右側身體主動參與進攻就成為可能,再加上他們身體柔韌性好,能方正的轉身翻腕收杆,自然能打出極致的距離。上了年紀(40歲或以上)的人因為身體的柔韌性,頂胯做不好,右側身體主動進攻的協調性也不好,左右開弓就打不好了,故障率高。(世界頂尖職業球手到了40歲也基本只能退出江湖了)
為什麼職業球手不斷提醒你杆頭擊球前後要貼地飛行,而我們做不到,他們卻一再強調?!如果你照著世界頂尖職業球員那樣去搞,你浪費時間還沒有成效。不要不可為而為之!
2,左攻右進式。
這是絕大部分業餘球員的發力方式。絕大部分業餘球員都是開胯,而不是頂胯(左腿沒有蹬直把胯部向後頂開)。下杆時杆頭貼地飛行的高速通道並沒有清空,阻塞了。右側身體不能積極主動參與進攻。
所以,下杆時都是左側身體主動轉,右側身體跟進擊球。下杆時,雖然是腰主動發力下杆,但腿部的力量和翻腕衝擊的力量都用不上。
絕大部分業餘球員因為身體柔韌性的問題,都只能採用這種左攻右進的方式。這種方式的好處是簡單,穩定。是對稱式揮杆swing,距離肯定不如左右開弓式。但左右開弓式系統要複雜很多,對身體素質要求高,如果業餘球手要去強求,你成功率可能只有20%。
3,右攻左隨式。
這是少部分業餘球員的發力方式。他們站位會採用封閉式站位,右側身體開放,上杆時右側身體能大幅轉身,右胯並不需要頂住,而是完全自由的。下杆時,他們右側身體加速往左側撲,右側身體主動進攻,左側身體被動前進。
由於右側身體完全自由開放,揮杆幅度可以很大,右側身體主動加速擊球,杆頭速度比起左攻右進式要快得多,衝擊力很強,擊球距離可以很遠。
這是打hook球路的人的典型下杆發力方式。距離遠,特別是衝擊距離遠,但方向的把控性差,特別是hook球路很難打出好的成績(為什麼職業球手要打fade球路,不打hook球路,這個有空再說)。
你自己去嘗試下,看看那種發力方式更適合你。
左右開弓式,核心是下杆時你要把杆頭貼地飛行的高速通道開啟,右側身體主動參與進攻,身體柔韌性要好,身體協調性要好。
左攻右進式,因為左側身體不需要頂胯開啟,可以就做對稱式swing揮杆(湯米的鐵桿很多時候是這樣),穩定性高,對身體柔韌性沒有要求,但是因為右側身體沒有充分參與進攻,特別是擊球后,右側身體沒有加速前進將球打穿後翻腕收杆,所以球的距離沒有左右開弓式遠,距離短,那麼穩定性肯定高。(湯米的開球距離和DJ肯定不在一個檔次)
右攻左隨式,右側開放,充分上杆,下杆時右側身體往左側撲過來,主動進攻,杆頭速度快,衝擊力強,飛行距離遠,衝擊(滾動)距離遠。但是,右側身體下撲的幅度和程度很難控制,方向的把控性差。特別是身體疲勞時,右攻左隨式的故障率高,要不就是下杆無力打出右直球,要不是疲勞,腰跟不上,手上握杆過緊發力,打出左栽球。
總之,力的源泉沒什麼好說的,一定是“腰胯之力”,打球無手。你如何釋放你的腰胯之力,輔助以腿腕之力(如果你可以),你研究下你最合適的方式,發力簡單,穩定,距離夠用。不要為了追求極致的距離,去過於挑戰自己,浪費時間去訓練穩定,求而不得,殊不知穩定就在那裡。
不要不可為而為之,為可為之事!
不過,很多人困惑下杆如何發力的問題,是因為他們有力發不出,其實核心原因是腰手分離(之前有寫過文章),因為腰手分離,腰力傳導不到杆頭,有力使不出。同時,腰手分離,導致方向不受控制,又不敢發力,有力不敢使。所以,發力問題,不是力的問題。你頭疼可能是頸椎的問題,而不是頭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