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樓市遇冷,很多人對於未來樓市的走向看不太準。有人認為未來房價會繼續下跌,因為我國住房資源已經過剩,而且人們對住房的需求卻在持續走低,所以樓市回暖,房價繼續大漲的情況不會再發生。但有些人認為,隨著疫情的過去,全球經濟的恢復,再加上輸入性通貨膨脹的原因,未來樓市會有所回暖,現在是抄底買房的好機會。對於未來樓市的走向,不同人可能有不同的意見,但未來樓市出現分化卻是很多人的共識。例如我國經濟學家馬光遠就曾經發表過3個20%的理論。他認為未來我國只有20%的開發商能活下來;只有20%的城市房價有上漲空間;城市中只有20%的房子還有投資價值。透過馬光遠的這段話我們可以看出,未來樓市分化已是不可避免,而且絕大多數的房子都會出現貶值,只有少數的房子還有升值空間。
不光馬光遠發表過樓市未來會不斷分化的觀點,很多房產大佬同樣發表過相似的觀點。例如前首富王健林就更看好一二線城市的房價,但不看好三四線城市。換句話說就是樓市會在一二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之間出現分化。還有融創董事長孫宏斌也認為樓市未來會在高品質和低品質之間出現分化。所以孫宏斌表示未來融創的發展方向是著重在一二線城市和中高階住宅方面佈局。
在樓市出現分化的情況下,對於購房者來說買房可能更需要小心謹慎,提前做好功課。那麼未來哪些房子還有升值空間呢?對於這個問題,一些專業的置業顧問表示,未來這3類房子可能會越來越吃香,很多懂行的人已經在悄悄入手。
第一:多層洋房
隨著這幾年我國城鎮化的推進,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中的住宅形式都以高層住宅為主。高層住宅越來越多,人們住進高層以後,發現高層存在的缺陷也非常的多。首先就是高層住宅的容積率很高,一般來說一個小區的居住舒適度是和容積率成反比的,也就是容積率越高,居住舒適度越差。因為容積率越高各種公共資源越不夠用,例如容積率高的小區停車難、需要等電梯等等。另外容積率高的小區比較嘈雜,噪音更大,私密性也不好。
其次高層的安全隱患更大,很多人都知道,高層出行特別依賴電梯,但是一旦發生火災或者地震等意外災害時又不能乘坐電梯,只能走樓梯,而走樓梯要花費很長的時間,讓逃生機率變得非常渺茫。另外高層小區,高空拋物現象屢禁不止,所以很多人走在高層下面總感覺脊背發涼沒有安全感。
最後就是高層老化速度要快於其他住宅形式,因為高層電梯的老化速度要快於房子本身的老化速度。高層老化後無論拆遷還是舊改都非常的困難,所以很多人說隨著高層的老化未來會淪為“貧民窟”並不是危言聳聽。
而洋房卻屬於稀缺資源,而且洋房基本沒有高層的那些缺陷。洋房容積率更低、小區環境更加優美、出行不依賴電梯、發生自然災害逃生更加容易等等。所以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未來對於改善型住宅需求的增加,洋房的受歡迎程度可能遠遠高於高層住宅。因此筆者認為隨著我國住房資源的過剩,高品質的洋房未來會更加吃香。
第二:一二線城市的房子
為什麼那麼多專家和房產大佬都一致看好未來一二線城市的房價。其實這也符合一些城鎮化的發展規律,城鎮化的過程實際上是人口越來越集中的過程。在一些發達國家,人口都是越來越向超級大都市集中,例如日本,雖然日本總人口因為老齡化和新生人口出生率低,在不斷減少,但東京的人口每年都在增加。還有美國的紐約、洛杉磯等等,這些超級大都市的人口一直在增加。
那麼為何這些城市的人口在不斷增加呢?主要原因還是這些城市存在著大量的支柱產業,能給年輕人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和創業機會。另外在這些城市生活福利更好,收入也更高。
其實我國也是一樣,每年像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超一線城市人口都在不斷增加。不光超一線城市,我國大部分的一二線城市的人口都在增加。隨著人口的流入,這些城市的住房需求依然旺盛,所以房價還有一定的上漲空間。那麼這些城市的房子未來也會更加吃香,而那些資源不斷收縮,人口不斷流失的城市的房子出現貶值的機率更大。
第三:品質好,物業服務水平高的房子
隨著我國住房資源的過剩,人們改善型住宅需求的增加。只有高品質的房子才能真正脫穎而出。決定一個房子品質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房子所在的地段、周邊的配套和小區物業的服務水平等等。
而筆者認為其中物業的服務水平對於現在很多小區尤其重要。服務水平高的物業,即使原來小區各方面都不咋地,但經過幾年的努力小區的環境也會變得非常優美。你要知道好的物業是能給小區添磚加瓦的,把小區建設得更好。而一個服務水平低的物業,即使原來小區建設得很好,但過個幾年可能也會被他們管理的破破爛爛。所以很多的時候小區物業的服務水平直接決定著小區房子的品質。例如鄭州某相同地段的小區,因為物業服務水平的不同,價格就相差幾千元。
最後你認為未來哪些房子更加吃香?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