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戰爭中,林彪中過一次險些致命的槍傷,這一槍不是來自於日本鬼子,而是來自於抗日統一戰線中的國軍。自己人打自己人?難道是叛徒嗎?
毛主席在得知此事之後,非但沒有對開槍的戰士討要說法,還表示支援與肯定,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穿大衣,騎白馬,戰士將林彪當日軍打
1937年9月25日,平型關戰役爆發,林彪與聶榮臻與友軍配合,完成了一次漂亮的伏擊戰,殲滅日軍1000餘人,並繳獲了大量的輜重武器和軍用物資,這也就是平型關大捷。
戰後進行戰場清掃,林彪從繳獲的物資之中挑選了幾樣東西留為己用,分別是一匹白馬和一件日本軍大衣。
這匹馬外形剽悍威猛,通體銀鬢白毛,速度很快,林彪很是喜歡,為此林彪還為這匹馬起了一個響亮的名字:“千里雪”。
1938年3月1日,林彪聽聞杜堃的部隊就駐紮在晉西北山區之中,於是決定前去拜訪。原來這杜堃曾在平型關大捷之中與林彪曾經作為友軍並肩戰鬥過,因此相識並結下了深厚的交情。
繳獲的物資或許就像軍人的軍功章一樣,林彪決定騎上“千里雪”,身著繳獲的日本軍大衣前往杜堃部隊。
這一路上,林彪沿著山間小道飛奔。
“千里雪”的確是一匹駿馬,速度很快,這讓林彪把隨行的警衛員遠遠地落在了後面。領頭的林彪率先進入到了杜堃部隊的防區之內。
防區內的哨兵突然看到有人正在向己方防區飛奔而來,但因為晉西北山區常年被大霧籠罩,根本看不清是何許人也!隨著林彪逐漸靠近,哨兵發現這個人身穿日本軍大衣還騎著一匹白馬,應該是日本軍官!
於是瞄準開槍,“砰”的一聲,子彈從林彪的前胸打入,擊穿了右肺,林彪應聲倒地。擊斃了一名日本軍官,哨兵樂開了花,和其他士兵一同前往“驗屍”,結果不看不知道,一看這名“日本軍官”竟然是林彪。
這下可好,非但沒有立功,還闖下了大禍。幾名戰士立刻把林彪送到戰地醫院急救。經過一番搶救,林彪的血暫時止住。
但是由於是貫穿傷,又因為當時戰地醫院的醫療水平有限,無法再進行下一步醫治。
誤傷友軍,哨兵險些被槍斃
赫赫有名的林彪被自己的兵誤傷,杜堃深感愧疚。杜堃第一時間來到林彪的病床前,對林彪說道:“我必須槍斃那名擅自開槍的哨兵。”
林彪則表現得很大度,多次表示這一件事情與哨兵無關,責任在於自己,怪自己沒有提前與杜堃告知前來拜訪的事情。其實仔細想來的確如此,林彪穿著日本軍大衣,在濃霧中飛馳,被認成日本軍官情有可原。
同時林彪如果同警衛員一起隨行,也不至於被哨兵認為是日本軍官,畢竟警衛員身穿的可是八路軍的衣服。所以林彪這一槍捱得多少有點“自作自受”的感覺。
可事情總歸是發生在晉綏軍的地盤之上,閻錫山必須做出點表示,於是安排人為八路軍送上了一百多萬發步槍子彈、二十五萬枚手榴彈和一八百十箱豬肉罐頭。
林彪被誤傷,毛主席卻說“打得好”
杜堃又是賠禮道歉,閻錫山又是送上大禮,十分誠懇地表達了晉綏軍的歉意,但事情還沒有結束,畢竟毛主席還沒有發話。
毛主席愛兵心切,林彪又是一員大將,很多人本以為此事不會簡單地了結。但毛主席卻回應到:“那個哨兵沒有做錯,戰時狀態應該保持警惕,打得好!杜堃也是一個好人!”毛主席的言外之意就是哨兵和杜堃都不要接受處理,這事就這樣罷了。
毛主席嘴上雖然輕描淡寫,但實際上對林彪的負傷十分重視,直接指派軍中的名醫傅連璋為林彪治病,經過傅連暲的悉心照料與專業醫治,林彪的傷口得到癒合,傷情也得到了很大的好轉,但因為貫穿傷,傷到了神經,每逢陰天下雨,林彪的傷口便疼痛難忍。
一年後,林彪病情惡化,先是被毛主席接到延安來養病,但並無多大成效,於是毛主席將林彪送往莫斯科,接受更為尖端的醫治,這一治就是五年,但林彪的傷情仍然沒有得到根治,從此落下了怕風,怕雨,怕光的後遺症。
也正是因為這一槍,林彪從此就離開了抗日的一線。事情講到這裡,就能發現這一槍是林彪將領生涯中的“分水嶺”,由高光時刻到隱居幕後。
而放這一槍的哨兵和負有管理責任的杜堃應該為這一槍負責任,林彪在關鍵時刻犯了“儒將”的毛病,選擇得過且過,但毛主席為什麼也如此選擇呢?
首先,林彪此次穿著日本軍大衣被友軍誤傷實屬“自作自受”,正如毛主席所言,那名哨兵只是在做一名戰士應該做的事情。
其次,毛主席的格局甚大。彼時正是國共統一抗日時期,此時為了林彪破壞大局,毛主席不會這麼做,況且林彪還不佔理!
最後,毛主席口中說到的那個好人杜堃,也是一名抗日名將,曾在抗日戰爭之中打過不少勝仗,並且與八路軍有著很深厚的革命友誼。
抗日名將杜堃:血戰忻口
1891年杜堃生於甘肅榆中縣的一個行伍世家,父親是武狀元,外祖父是清朝的武舉人,從小耳濡目染下的杜堃,不僅繼承了行伍中“懲惡揚善”的精神,也擁有一身好功夫。
後來杜堃被送到保定軍校學習,由於成績優秀,又展現出極高的軍事指揮天分,杜堃畢業後就成為了段祺瑞手下警衛隊的排長,段祺瑞倒臺後,轉投到閻錫山部隊之中,又成為了閻錫山手下的一員猛將,在軍閥混戰的那個時代,杜堃就已經嶄露頭角。
1937年抗戰爆發後,杜堃的部隊被改編成第19軍215旅,擔任旅長。日軍在攻陷平津後,企圖攻陷華北地區,杜堃所在部隊與八路軍相互配合取得了平型關戰役的勝利。
而後日軍將矛頭指向忻口,因為忻口是太原北部的屏障,攻下忻口就能攻下太原,攻下太原就相當於攻下華北。處於這般戰略地位,日軍調集重兵五六萬人、坦克150輛、大炮25門,在日酋板垣徵四郎率領下向忻口進犯。
為應對日軍的進攻,閻錫山集結朱德等指揮官調集了8萬兵力參戰。1937年9月下旬,杜堃原本在雁門關進行戰略防禦,但為了確保大軍在忻口順利集結,9月30日,杜堃所在旅部奉命前往崞縣固守十天,忻口戰役的前衛戰崞縣保衛戰由此爆發。
固守崞縣的旅部共有三支,田樹梅旅駐守北城,杜堃旅駐守西城及南關西南部,段樹華旅依據崞縣東城及南關東部。
10月5日拂曉之時,日軍士兵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之下,向崞縣發起進攻。
杜堃所率旅部與敵人展開殊死搏鬥,曾有人回憶起當時的場景:我軍整團整營的部隊前赴後繼,英勇犧牲。戰況十分慘烈,敵人漸感崞縣之守軍成為他們前進的心腹之患……城牆的西北角,炸的和平地一樣……
戰況確實慘烈,杜堃所率429團團長盧儀歐團長在組織反攻時不幸犧牲,戰士也傷亡慘重,429團只能併入到430團之中,但日軍火力實在太猛,交戰不久後430團團長孫福麟也因戰負傷,由馬風崗接替430團團長……
就這樣,杜堃手下的四個團長,三個命喪戰場,一個身負重傷,但在杜堃的指揮之下,沒有人放棄,仍是拼死抵抗,不僅在火力差距之下成功殲敵百餘人,還復原了初始陣地。
隨著戰局不斷深入,局勢已經逐漸偏向日軍,為了儲存有生力量,閻錫山下令放棄忻口,11月2日全部撤退到太原。
忻口戰役雖然說沒有取得勝利,但卻創下了殲敵過萬的記錄,大大地打擊了日軍不可一世的囂張氣焰。
在忻口戰役中,杜堃因指揮有方,驍勇善戰,被授予嘉獎,並晉升為70師師長,與八路軍115師師長林彪平級,可謂一時間聲名大噪。
1938年2月,杜堃所率七十師與日軍先後爆發了川口、中陽戰役,杜堃所率的七十師損失慘重,自己的左臂還在戰鬥之中負了傷。
也正是在杜堃負傷不久後,三月份便發生了誤傷林彪的事件。一方面閻錫山為杜堃所率戰士向毛主席致歉,但實際上閻錫山已經發覺杜堃與共產黨交情匪淺。
1939年,杜堃被日軍戰機橫掃負傷,閻錫山以此為由,將杜堃調至二戰區司令部任職高參室主任,面上高升,實則不再掌有兵權。
抗日戰爭結束後,杜堃認為國共內戰已經不再符合自己心中的正義觀念,於是辭去軍職,回到家鄉成立了杜家嘴小學。
對比林彪與杜堃二人,雖然都由戰場消失,但杜堃的棄武從文顯然是更具有家國情懷,也更符合其抗日英雄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