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在百度百科上的解釋:奸臣是一個漢語詞彙,亦作“僭臣”,讀音是jiān chén,指不忠於君主,弄權施詐誤國之臣。在各個朝代都會有一些這樣的奸臣,那我們來盤點一下吧。
先秦之前的我們就不說了,畢竟春秋戰國時期的國家有點多,也不好盤點,那我們就從秦朝開始吧。秦朝最大的奸臣無疑就是趙高了,指鹿為馬是對他最熟悉的成語;他在始皇帝死後為了一己私利聯合李斯假傳聖旨逼死了太子扶蘇和大將蒙恬,隨後專權朝政殺死了李斯,導致起義不斷,秦王朝二世而亡。
東漢時的“跋扈將軍”梁冀仗著外戚身份把持朝政二十餘年,專橫暴虐到了極點。漢質帝因說了句“跋扈將軍”就被毒殺,另立桓帝劉志;此後他更加專擅朝政,結黨營私,任人唯親,大肆將官爵給予親族;此後東漢王朝每況愈下,逐漸走向了滅亡。
東漢末年權臣董卓在189年受大將軍何進徵召進入洛陽遇到京中動亂,在北芒山立下了救駕大功,開始掌權。隨後廢殺漢少帝及何太后,擁立漢獻帝劉協即位,獨斷專權殘害忠良,導致本就衰弱的漢王朝更加雪上加霜,軍閥混戰局面從此開始。
蜀漢宦官黃皓善於賣弄表現,使劉禪對他十分信任,他干預蜀漢政事,專權朝政,排除異己,導致姜維為了保命,就請求率兵到偏遠的地方去駐守,遠離朝中的複雜環境,都不敢回到成都。這就導致了魏國大軍(此時司馬氏已經掌權)兵臨城下無人能用,蜀漢二代而亡。
穩坐宰相位置19年的李林甫大權獨握,蔽塞言路,排除異己,迫害賢才,還建議重用胡將,使安祿山的勢力日漸強大。在李林甫的專斷跋扈下,加上唐玄宗自己的昏庸放縱,唐初比較清明的朝政風氣為之一變,為後來的“安史之亂”埋下了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