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總理的魅力究竟有多大?
我想這或許是我們不能夠想象的。
曾有位日本老人評價他:
“世界上有四大聖人,釋迦牟尼、孔子、真主、基督。
但我覺的周總理也應該在他們其中。
只不過如果世界四大聖人有兩位中國人的話,可能別的國家會有意見。
所以只能委屈一下孔聖人了。”
在所有國人的眼中,總理的形象正如這位日本老者而言,是個完美的聖人。
1976年1月8日,周總理逝世,全國陷入悲痛之中。
訊息很快就傳到了世界的每個角落。
在舉國悲痛的同時,遠在日本的一位老人也陷入了無盡的悲痛之中。
他馬上讓自己的兒子安排飛機,要飛到中國參加總理的追悼會。
在飛機上,老人看著窗外的金色,喃喃自語道:
“一想到周總理不在了,心裡就總是快活不起來。”
很快,飛機飛到了北京,老人也出現在了總理的追悼會上。
追悼會上出現了位日本老人,讓很多人都感到了驚詫。
但更讓他們驚詫的是,老人在追悼會上直言:
“我是周總理的弟弟!”
這位日本老者究竟是誰?為何直言是周總理的弟弟?
他們之間又有著怎樣的一段故事呢?
與中國結緣
日本老者名叫岡崎嘉平太,是日本著名的企業家。
在他剛上初中時,在日本認識了位中國的留學生。
兩個人很快就成為了好朋友,岡崎嘉平太被對方的人格魅力深深折服。
或許是愛屋及烏。
出於對好友的好奇,他從那個時候就開始關注中國,想要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
之後,岡崎嘉平太被分配到了當地的銀行工作。
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他受到總部的指派,來到了日本銀行駐上海分部。
不久後,他又被日本任命為日本駐華大使館的參贊,在上海生活了近7年。
只不過與日本軍閥不同的是,他從內心深處尊重中國、對中國友好。
有一次,他的兒子在家中玩氣槍玩具。
小孩子不懂事,拿氣槍玩具嚇哭了一箇中國的小孩。
岡崎嘉平太知道後頗為震怒。
嚴格地教訓了兒子之後,帶著兒子來到中國人居住的地方。
他挨家挨戶敲開了房門,打聽那個被嚇哭的中國小孩住在何處。
最後,在經過了很長時間的打聽之後,他們終於找到了那個小孩。
岡崎嘉平太跟孩子的家長誠懇地道了歉,並讓兒子對小孩跪下,這事最後才過去。
對於日本侵華,一直都是岡崎嘉平太心中抹不去的痛。
他認為當時日本人幹了一件愚蠢的事情,與中國相煎何太急的故事如出一轍。
中日的人民之間,應該像親兄弟一樣互幫互助,友好相處才對。
他不光是這樣想的,更為自己的想法付出了行動。
當時他用自己的力量,一直向國內提出意見。
他表示反對大東亞聖戰,這樣的戰爭無疑是愚蠢的行為。
但可惜的是,並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像他一樣清醒。
岡崎嘉平太的言論很快就遭到了日本右翼分子的記恨,派遣大量士兵追查他。
為了安全起見,他只能無奈得離開了中國,逃到歐洲去避難。
但在他的內心深處,一直將恢復中日關係視為己任。
新中國成立後,日本緊跟美國人的腳步,對中國採取敵視態度。
這樣的現象再度讓岡崎嘉平太感到憤怒。
他認為日本這樣做,毫無疑問是極其不明智卻可笑的行為,完全無視了中日兩國之間的歷史。
為了能夠完成中日恢復友好,他也開始了行動。
他在日本民間多次提出中日友好的理論,努力促進中日民間的交往。
同時,他也向日本提倡,儘快促成兩國邦交,恢復中日友好關係。
從1949年一直到1962年,經過他十幾年的不懈努力,終於有了結果。
總理的人格魅力
1962年,在中日雙方的共同見證下,以民間的形式下籤訂了“中日貿易備忘錄”。
而促進了這個備忘錄的關鍵性人物,就是岡崎嘉平太。
當時他隨著日本的訪華團一起來到北京,在簽訂儀式上第一次見到了周總理。
彼時的岡崎嘉平太,其實是懷著見中國總理的心情會見周總理的。
但他沒有想到的是,周總理將會成為他以後的人生導師。
在他的心裡,他更仰慕有人情味的人。
在一次會議結束後,岡崎嘉平太被安排與周總理會面。
當時他就坐在總理的身邊,也看到了總理衣服上戴著的套袖。
彼時的岡崎嘉平太並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便主動詢問總理。
周總理聽到後淡然一笑:
“這個啊,這是套袖,為了節省袖口和胳膊肘,防止衣服破。”
平淡的一句話,卻在岡崎嘉平太心中掀起驚濤駭浪。
因為他第一次上下打量周總理,發現他穿著的衣服竟然打滿了補丁,這讓他非常感動。
之後他回到日本,對家人感慨:
“周總理身為一個大國的總理,穿衣服居然還這麼節省,真是太偉大了,我得好好向他學習。”
從那之後,他再也不肯去做新衣服,直到他最後離世。
他的舉動家人恨不能理解,直到他的兒子見到周總理後才明白:
“或許父親是為了讓自己更像總理吧。”
除了這些,更讓岡崎嘉平太感動的,是總理平易近人的性格。
雖然是一國的總理,但是他卻永遠對大家保持著無微不至的關心。
有一次,他在報紙上看到了總理的報道。
在報道中,總理表示將會邀請岡崎嘉平太到北京。
當時岡崎嘉平太並沒有對這事太在意。
因為畢竟是報道,自己也沒有受到邀請。
但過了一個月,他接到了來自北京的電話。
原來是周總理知道他沒有接到正式邀請,所以讓人給岡崎嘉平太打電話邀請。
之後,總理還特意發出了正式的邀請函。
本以為到此就結束了,但之後的事讓岡崎嘉平太更加感動。
當時總理知道他沒有去過三峽,所以在會談結束後告訴身邊的工作人員:
“等他下次再來訪問,一定要安排一下。”
之後,岡崎嘉平太說自己還想去桂林看一下。
而總理不僅爽快答應,還親自將該要留意的細節也都告訴了他。
即便是在人生的最後時刻,周總理依然還在為他人著想。
1967年,周總理被確診了心臟病。
但即便是身體極其不舒服,總理的工作卻一點沒減少。
因為他知道自己的擔子沉重,國家的大事小情都需要自己去操心。
1972年,總理被確診患上膀胱癌。
當時所有人都勸總理安心養病,但他卻總是笑呵呵地說道:
“我的身體還可以。”
之後,總理病情惡化,巨大的疼痛讓他在沙發上痛苦的輾轉。
但即便是這樣,他還是拒絕去醫院,因為他怕因此影響工作。
最後還是醫生說這樣會危及生命,總理被同意去醫院。
在醫院之中,總理前前後後一共接受了14次大小手術。
每次手術總理都做好了最後一次的準備。
面對他人的擔心,總理總是會笑著安慰。
直到1976年1月7日,總理進行了人生中的最後一次手術。
手術過後,躺在床上的總理靠著輸液維持技能。
雖然身體無比虛弱,但他還是告訴醫生:
“我這裡沒事了,你們都到別的病人那裡去幫忙吧。”
這件事給岡崎嘉平太造成了巨大的震撼:
“從古至今有多少帝王、偉人誕生和死亡?
但在生命的最後時刻,說自己沒事了,都到別處幫忙吧。
能說出這樣話的,這樣的人除了周總理,難道還有其他人嗎?
直到去世前還在為被人著想,他是真正的偉人。”
人生之師
“我瞭解過周總理的所有偉大行動。
直到今天我才深信不疑,我這輩子一直都在尋找的人就是周總理。
他就是我的人生之師。”
在周總理研究國際的討論會上,已經91歲的岡崎嘉平太,激動地說出了這番話。
因為他親眼看到過,中國人對總理的感情。
在總理去世一週年的時候,他曾帶著家人來到中國。
在南京的某個劇場中,他看到了讓他一生難忘的表演。
當時臺上是一群小學生在演唱。
當他們唱到懷念周總理時,場上所有小孩子們都沒有了笑容。
片刻之後,他們眼中的淚水再也忍不住,順著臉頰流了下來。
孩子們在臺上哭,岡崎嘉平太在臺下哭,腦中浮現出了總理生前的笑貌,也想起了他們之間發生過的事情。
不管到何時,岡崎嘉平太給讓人講訴周總理時,眼中總是蘊含著淚水。
1989年,岡崎嘉平太在家鄉去世。
在葬禮舉行完畢之後,一家人都被悲傷的氣氛所籠罩。
但他的妻子卻突然對兒子說:
“你父親雖然去世了,但不要太悲傷。”
母親的話讓兒子感到驚訝,於是便詢問:
“父親去世,母親怎麼能讓我不悲傷?”
聽到兒子的疑問,岡崎嘉平太的妻子則平靜的說:
“你父親活了92歲,如今終於又回到了周總理身邊了。
這怎麼能說是悲傷?是高興才對。”
兒子這才恍然大悟,因為他想起了父親在下葬時,胸口放著的周總理的照片。
這對於岡崎嘉平太來說,或許是值得高興的事吧。
雖然岡崎嘉平太比總理的歲數要大,但他卻把自己當成了周總理的弟弟。
在總理的故鄉,他就曾經留下過一句話:
“來到周總理的故鄉,想起過往的種種,讓我淚留不止。
弟岡崎嘉平太。”
結語:
總理的人格魅力究竟有多大?
岡崎嘉平太用自己的一生去回答了這個問題。
我們不能遺忘歷史,因為遺忘就等同於背叛。
但對於那些對我們有幫助的人,我們同樣也不會遺忘。
注:原創不易,抄襲、洗稿必將深究。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果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