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權的至高無上,使得很多人都羨慕,但是要想得到那個皇位,同樣也要付出極大的代價,古人一首詩說道: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因此在古代,許多亡命之徒,為了奪得皇位,他們將生死置之度外,但是對於亡國之君而言,他們在亡國之後,死法都很體面,甚至有些還是得到了很好的禮遇,在中國歷史上,亡國之君被砍頭的一個都沒有。
在中國封建王朝,國亡之後,得到禮遇的有很多,例如蜀漢的劉禪,在魏軍攻入四川后,劉禪帶領軍民投降,他受到司馬家族的禮遇,司馬家族將其遷往洛陽居住,被封為安樂公;曹丕篡漢後,廢漢獻帝為山陽公,雖然搬出了皇宮,但是還是受到曹丕的禮遇,同樣可以享受漢朝天子的待遇;宋太祖趙匡胤在奪得後周的天下之後,極其禮遇柴氏一族,柴氏一族的興衰伴隨著大宋王朝的興衰。
亡國之君受到禮遇的雖然很少,但是基本上死得都很體面。秦國滅亡之後,秦三世子嬰死在天子劍之下,自殺而亡;隋煬帝在亡國之時,沒有死在起義軍的手上,卻死在自己寵信的大臣宇文化及手裡;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面對著國家的滅亡,無奈地在一棵樹上吊死;還有很多的亡國之君死在毒酒之下,伴隨著王朝一起覆滅;大元王朝在亡國之時,朱元璋網開一面,讓他們逃往漠北,離開中原,這一切的背後,都隱藏著一些什麼?
其中總歸以下原因:
古人十分的迷信,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之下,提倡天人感應,天人合一,認為皇帝的命是上天賜予的,他代表的是天,出於對上天的敬畏之心,作為一個臣子又如何敢要了皇帝的命呢?同時中國人對死亡極其講究,死後希望能夠得到完整的屍體,因此很多人在亡國的時候,會選擇體面地結束自己的生命。
作為一個亡國之君,他們背後隱藏著重要的力量,無論是哪個王朝,作為既得利益的擁有者,他們肯定不希望王朝的覆滅,作為老百姓而言,對於舊的王朝多少還是存在著一定的情感,這種民心的力量是不可估算的,項羽殺了秦子嬰,使得死去了秦人的支援,在奪得咸陽之後,不敢以咸陽為都城,劉邦約法三章,合理的處置子嬰,得到秦國百姓的支援;清朝入主關中之後,還是厚葬崇禎,從中收穫了很大一批人的支援,因此在民心的約束下,後來王朝的統治者一般不會對前朝亡國之君做出極其殘忍的事情。
作為亡國之君,新的王朝一般不會做出極其殘忍的事情,但是對於商紂王死後被砍頭,那是在奴隸社會時期,同時他的行為失去了民心,武王作為有德之君伐無道昏君,對商紂王死後砍頭,其目的也是為了收穫更多的民心,因此民心的力量導致古代亡國之君的下場一般不會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