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爆發後,中國領導人密切關注朝鮮戰場的形勢和動態,特別是以美國為首的聯合聯軍仁川登陸以後,戰場的形勢出現了一邊倒的現象,於是要不要出兵就成了中俄很關心是事情,經過多次開會分析討論後,最終拍板,我們要出兵幫助朝鮮。出兵大策一定,接著便是怎麼出兵,以什麼名義出兵的問題。如果公開宣佈派中國人民解放軍赴朝作戰,那便是以國家的名義參戰,等於公開向美國宣戰。這無形中便給敵人擴大侵略戰爭找到藉口,毛澤東頗費一番腦筋,為此還徵求了不少民主人士的意見。
剛開始,毛澤東幾次找周恩來商議以什麼名義出兵的問題,兩位領導人一致的意見是叫“支援軍”比較妥當,支援朝鮮人民嘛。並且作為初步意見基本確定下來,在擬定計劃方案時,我們已經開始使用“支援軍”的字樣。
但是,初步意見畢竟是初步,一旦真的要公之於眾,毛澤東又是非常慎重的,他特別注意聽取資深年邁的民主人士的意見,他認為這些老先生們閱歷廣,見識多,有許多經驗,多聽聽他們的意見,事情會更加周全。
博採眾長,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是毛澤東多年的習慣,也是他在黨內倡導的傳統作風之一。
毛澤東指示就出兵名義問題徵求意見,請民主人士就“支援軍”一事談看法。開始也有人覺得用“支援”二字很合適,出兵在即,不必為此費時了,毛澤東不同意,他說一定要聽聽多方面的意見。這一問,意見還真的來了,著名民主人士黃炎培要求就“支援軍”一事見毛澤東。毛澤東很重視,也很高興,親自迎接他來中南海,並和周恩來一起聽黃炎培談意見。
黃炎培是上海川沙縣人,是清末舉人,辛亥革命時期同盟會會員,1917年便投身教育事業,9.18事變後積極投身救亡運動,在國內很有影響。毛澤東、周恩來對這位老先生也瞭解頗多,知道他有一些真知灼見又直言不諱,所以很敬重他。他當時又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政務院副總理、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家大事經常聽取他的意見。
“有個問題我們要考慮呀!”黃炎培剛一落座,便開始提意見,他望望毛澤東,又望望周恩來,誠懇而又關切地說:自古道師出有名,名不正則言不順,這個仗就不那麼好打。
周恩來微笑著說:“我們叫支援軍,支援朝鮮人民,不是名正言順嘛”。黃炎培搖頭說,“不,這樣的叫法是不是師出無名,我看還值得考慮。”
“怎麼能說是師出無名呢,先生有何高見?”周恩來問。
毛澤東看看黃炎培,表現出很大的興趣。
黃炎培像教書先生一樣,將手一揮說:“支援軍,顧名思義,那就是派遣出去,誰派遣出去的,不是國家嘛?那不就等於說是我們公開向美國宣戰?”
“噢,有道理!”毛澤東伸手從筆筒裡抓出一支很粗的鉛筆,將面前的稿紙上的“支援”兩字一劃,改成兩個遒勁有力的大字“志願”,然後擲筆於桌,欣然道:我們不是跟美國宣戰,不是國與國宣戰,我們是人民志願的麼,這是民意的事,人民志願去幫忙朝鮮人民的。他們不願看到朝鮮人民捱打,這不是國家與國家的對立。
周恩來做了一個手勢說:“志願”二字,好。世界上有很多志願軍的先例,馬德里保衛戰就有各國派來的志願兵。
70餘歲的黃炎培頻頻點頭,高興地說:“好,師出有名則戰無不勝,你們領導人時光珍貴,我沒有意見了!”說著就出了門,毛澤東、周恩來一齊送他上了車。
幾個小時以後,即1950年10月8日,中國人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為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釋出了第一個命令:任民彭德懷同志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應朝鮮政府請求,為了援助朝鮮人民解放戰爭,反對美帝國主義及其走狗們的進攻,藉以保衛朝鮮人民,中國人民及東方各國人民的利益,著將東北邊防軍改為中國人民志願軍,迅即向朝鮮境內出動,協同朝鮮同志向侵略者作戰並爭取光榮的勝利,命令指出,中國人民志願軍進入朝鮮境內,必須對朝鮮人民、朝鮮人民軍、朝鮮民主政府、朝鮮勞動黨、其他民主派及朝鮮人民的領袖金日成同志表示友愛和尊重,嚴格地遵守紀律和政治紀律......
於是,伴隨著毛澤東命令的下達,聚集在中國東北的幾十萬中國人民解放軍,馬上都換上了那種扎出許多道線的志願軍軍裝。之後他們便秘密地開往鴨綠江的那邊,於是戰爭史上便有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的稱謂。
毛澤東命令下達的當晚,彭德懷即到了瀋陽,這位久經沙場的老將披掛上陣之際,與一些隨行的將軍們共飲出征酒。他舉起酒杯致詞,從井岡山到朝鮮,還是咱們這些人,咱們叫志願軍,其實我也不是志願軍,要不是美國軍隊壓到了鴨綠江邊,我也不會志願的,現在他打到了咱們家門口,我志願掛帥出征,你們志願不志願?
志願!整齊的回答聲以其渾厚的陽剛之氣,震盪屋宇,飛出窗外。
11月8日,中國政府正式向世界宣佈: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彭德懷司令員帶領下,渡過了鴨綠江,參加朝鮮人民的抗美戰爭。
參考資料:雷英夫將軍回憶錄:在最高統帥部當參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