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紅色記憶,回眸烽火征程。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由中共山西省委黨史研究院、山西省軍區政治工作局、山西廣播電視傳媒集團共同主辦,《山西廣播電視報》社承辦,編輯整理了100名經受過革命烽火歲月洗禮的黨員老兵口述的自身革命故事,追憶當年紅色崢嶸歲月,感慨今日和平幸福生活。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這些“初心故事”,是黨員老兵對自己從軍道路的樸素記憶,一個個真實的故事,飽含著他們對黨忠誠、與黨同心的堅定信念,皓首丹心、老當益壯的精神風貌,永葆初心、牢記使命的高尚情懷,既是有形的正能量,更是鮮活的價值觀。故事均為當事人口述,人物和事件血肉豐滿,讓讀者從故事中獲得情感共鳴,產生行動自覺,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走好新時代長征路。
山西廣播電視報特別策劃
九死一生的剿匪戰鬥
白玉珍,山西陽城縣人,1927年10月出生,1942年參加工作, 1944年4月入伍,1947年入黨。歷任排長、副指導員、指導員、副教導員、教導員、人武部副政委、政委和中國核工業八二一原子彈實驗基地第一軍代表、北京軍區晉東南地區幹休所政委。參加過渡江戰役、淮海戰役,江西、雲南、湖南剿匪和解放廣東、廣西、湖北、抗美援朝等戰役。榮獲“獨立自由勳章”、“三級解放勳章”、“獨立勳章”等。現為山西省軍區長治離職幹部休養所離休幹部。
1948年,我時任第二野戰軍陳賡兵團警衛連指導員。11月參加了淮海戰役。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三大戰役之一,是中國人民解放軍60萬對國民黨80萬的一次大決戰。戰役於1948年11月6日發起,到1949年1月10日止。經過66天激戰,我軍以13萬人的傷亡共殲敵55.5萬人,此戰基本上解放了長江以北的華東中原地區。我部在淮海戰役中負責攻打黃煒兵團,共殲滅1200餘人,繳獲各種武器1000多支。在此次戰鬥中我多處負傷,榮立大功一次。
1949年4月,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釋出向全國進軍的命令,我部強渡長江,攻打雙堆集。天還不亮,敵軍就派7個營的兵力、在大炮的掩護下,向我部陣地連續發起15次猛攻,來勢洶洶,兇殘頑劣,目標就是務必摧毀我部。我部全體戰鬥員面對拼死頑抗的敵人,沒有一人退縮,反而更加燃起了戰鬥激情。經過三天三夜的激戰,重重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粉碎了敵人對雙堆集的重點進攻。這次戰鬥大大鼓舞了軍心,戰友們內心的激動與興奮難以言表,我更加堅定了幹革命跟黨走的決心。
隨後,我部根據命令進入江西、雲南、貴州、湖南、湖北,參加剿匪戰鬥。當時的土匪都是被打散的國民黨部隊,不僅訓練有素,而且裝備精良。一次戰鬥中,我部連續行軍兩夜一天,在山溝裡待命。當時部隊沒有帶乾糧,只能吃煮玉米粒,每人吃了半碗玉米粒。第二天一早,部隊沒有吃早飯就進入土匪盤踞把守山頭的對面陣地。由於前一天下了大雨,部隊行走非常困難,路很滑,部隊行走在原始森林中,衣服和鞋都溼透了。我們能清晰地看到對面的土匪還在山上挖築工事。當天深夜,我帶領兩個戰士悄悄摸上山偷聽敵人的口令,聽到口令後,又慢慢摸到了敵人的前沿偵察,摸清了敵人的軍事部署,為我部順利攻下敵軍陣地帶來了決策依據。這次戰鬥共俘虜土匪200餘人,還繳獲了敵人的槍支和糧食。
之後,我部又參加瞭解放西南的艱苦戰鬥。當時廣東、廣西的老百姓遭受到土匪軍閥的摧殘,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極切地渴望得到解放。由於土匪軍閥對地形、環境非常熟悉,給剿匪戰鬥帶來了很大困難。土匪軍閥十分殘酷和危險,我們的對敵鬥爭非常複雜、異常激烈,隨時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情況。當時我部剛與國民黨正規部隊打完仗,部隊正處於疲勞期,但為了“解放全中國”的崇高目標,我部官兵面對日復一日的艱難困苦和死亡威脅,始終“保持解放全中國”的堅定決心,始終保持著對黨、對人民的無限忠誠,沉著冷靜地與敵人巧妙周旋,鬥智鬥勇,穿梭在深山老林、槍林彈雨中,一次次在敵人的槍彈和刺刀下逃生,堅持打擊敵人。經過堅持不懈地戰鬥,完成了剿匪任務。
素材整理 | 韓楓 範赫 田巧珍
素材採集 | 趙新成 李曉鶴 黨俊玲
山西廣播電視報特別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