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我國科學家彭加木在羅布泊離奇失蹤,他究竟去了 哪裡呢?
當年,解放軍部隊動用了數十輛軍車、數架飛機,100多人在羅布泊沙漠對他進行了三次地毯式的搜尋。
那麼,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他的失蹤為什麼會引起全社會這麼大的關注呢?
他失蹤之後,有人說他是被蘇聯人擄走的,有人說他叛逃去了美國,還有人說他是被殺害的。事情的真相。究竟是怎樣的呢?
1980年6月18日凌晨兩點,科學家彭加木失蹤的電文從庫木庫都克發出後,訊息迅速傳到新疆軍區,從新疆軍區又傳到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院又馬上向國務院作了彙報。6月22日下午,新華社發出了著名科學家彭加木在羅布泊考察時失蹤的獨家新聞。緊接著,各大媒體相繼報道,一時間,全國人民的目光都投向了羅布泊。
那麼,彭加木到底是何許人也?他的失蹤為什麼會舉國震動?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普通百姓,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牽掛著他的下落呢?
事情還得從彭加木率隊對羅布泊進行考察開始說起。
1980年6月的一天,一群剛剛走出羅布泊的科考隊員正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之中。這是中國人第一次組隊穿越羅布泊,擔任這支考察隊隊長的就是當時著名的生物,地理學家彭加木。
彭加木的名字在80年代的中國幾乎是家喻戶曉,他的名聲不光來自於輝煌的學術成就,同時,也因為他是一位性格堅韌的抗癌英雄。
自從32歲時被查出癌症,他頑強地與病魔抗爭了20多年,一直活到了55歲。我們都知道,一個人的優缺點往往來自同一個點,就看它在具體事情上是如何表現的。對彭加木來說,倔強的性格成全了他,使他延續了自己的生命,成就了自己的事業。可是也讓他做出了一些偏激的事情。
在這次考察當中,彭加木的倔強就使他陷入了不可救藥的絕境。
在首次穿越羅布泊成功後,考察隊的隊員們都很高興,但作為隊長的彭加木卻高興不起來。原定的考察目的之一是要在羅布泊尋找一些特殊的礦產資源,但這一次在這方面卻一無所獲。彭加木不能接受這種失敗,他決定再次返回羅布泊,重新考察。這個過程需要七天的時間,因此他們只攜帶了七天的水、食物和補給。但是道路艱險,行進異常緩慢,照這樣下去,路走不到一半就會彈盡糧絕。
本來已經從羅布泊安全的走出來了,彭加木卻為了更好地完成任務,又重新帶著大家一頭紮了回去。隊員們意見很大,畢竟羅布泊不是旅遊勝地,而是個恐怖的死亡之海,很多人都曾經葬身於此,在這種地方出來進去的折騰,不免讓人心理上產生消極情緒。
考察隊出發已經第六天了,汽油已經所剩無幾,而且僅剩下的一點飲用水已經變色發臭,難以飲用。隊員們認為,無論是繼續向羅布泊挺進還是原道返回,都已不可能走出去,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向基地求援。但是彭加木卻堅持自己出去找水,據原科考隊員馬仁文說,彭加木堅決反對向基地求援,16號晚上發電報時,就是我們到了庫木庫都克已經缺水了,要不要讓基地送水,這也是討論關鍵。彭加木的意見就是我們能找到水啊,我們自己解決,自力更生啊。
在隊員們的勸說下,彭加木最終接受了大家的建議,決定向最近的解放軍部隊基地求救。當時彭加木親自起草的電文:我們已到達庫木庫都克以西約十公里,我們缺油和水,現在的水只能維持到明天。
雖然電報已經發出去了,但是彭加木還是堅持出去找水。副隊長汪文先是搞水文地質工作的,經過他的勘察,附近沒有可以飲用的淡水,即使在一些蘆葦、紅柳茂盛的地方,深挖下去,也只能滲透出一點兒鹽鹼水。
可是彭加木對這樣的結果並不滿意,他跟隊員們說,部隊用直升飛機送水得花費六七千元錢,平均一公斤水要十幾塊錢,喝這樣高價的水,肚子不疼,可是心疼。而且他認為附近應該有水源,為什麼不努力的去找一找呢?
求救電報發出之後,很快收到了基地的回覆,飛機明日送水過來,不要動,原地待命。
副隊長汪文先高興地拿著電文去找彭加木,可四處一望,空無人影。他以為彭加木到附近解手去了,於是回到帳篷裡等待。左等右等,彭加木卻始終沒有回來。
駕駛員王萬軒覺得有點兒涼,就去外面車上取衣服。沒想到的是,他居然在車座上發現了一張令他驚訝的紙條。王萬軒撿起紙條一看,發現上面是彭加木的筆跡:我往東去找水井,彭,6月17日10:30。
基地已經明確答覆說,第二天就可以送來水了。可是彭加木卻在這個時候孤身一人,再次出去找水。這就有點讓大家覺得不大對勁兒了。就說你這個人有點兒倔脾氣,也不至於非要跟飛機過不去吧?就靠這半天的工夫,就能從沙漠裡挖出水來嗎?不過事已至此,討論這些已經沒有意義了,現在能做的就是立刻出去找人。
隊員們決定由副隊長汪文先帶領兩個隊員開車向東去尋找,其餘的人留守營地,繼續等待可能會隨時回來的彭加木。
汪文先很快就發現了地上出現了一串腳印。沒錯,這正是彭加木所穿的42號翻毛皮鞋的腳印。汽車沿著腳印繼續跟蹤,大家樂觀的估計,順著腳印的方向,按照人行走的速度,應該很快就能找到彭加木,但是地面上柔軟的沙地漸漸過度到堅硬的鹽鹼地,腳印也越來越淡,最後完全消失了。竭盡全力的尋找之後,隊員們無功而返。
回到營地,副隊長汪文先透過電報向總部基地彙報了這一情況,所有人在緊張和憂慮之中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
第二天一早,部隊送水的飛機準確的找到了考察隊的營地,救命的水倒了,大家卻並沒有先前期待中的喜悅。經過短暫的溝通和交接之後,汪文先再次帶上一支隊伍出發,尋找彭加木。吉普車依然先向東行駛,再次來到了彭加木腳印消失的地方。這次,汪文仙決定改向東北方向搜尋。汪文先很快就在一片沙地上再次發現了腳印。這和昨天發現的第一次的腳印完全吻合,都是彭加木穿的42號翻毛皮鞋的腳印。大家順著腳印搜尋,發現前方的腳印出現徘徊不前、來回折返的現象。大家分析,彭加木走到這兒的時候,可能對方向把握不住,體力也有所不支,開始有些猶豫了。接著,在附近一個長滿蘆葦的小沙丘上,大家發現了一個坐過的痕跡,彭加木顯然在這裡坐下來修整過。
很快,大家又在旁邊的蘆葦叢裡找到了兩個半張的糖紙,而這恰恰是彭加木在米蘭農場所買的椰子糖的糖紙啊。汪文先回憶說:因為彭先生吃糖和我們不太一樣,他吃糖時,把糖一按就斷了,兩半糖就進嘴了,糖紙是兩半的,所以那個動作一模一樣,我一看那個糖紙,我就知道是他的。
從彭加木坐印失蹤的地方開始,大家只能憑著感覺繼續向前尋找。黃昏時分,他們進入了一片怪異的雅丹地貌。因為白天酷熱之下,雅丹包裡卻很陰涼。如果遇到沙塵暴,雅丹洞窟中又正是藏身的好去處。隊員們希望彭加木正在雅丹包下休息,大家興奮地跑向不同的土包子,可是每一次都是失望。
當天,送水的直升機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進行了搜尋,他們連地面上跑的兔子都看清楚了,但是沒有發現彭加木的任何蹤跡。
彭加木失蹤的訊息引起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他們指示新疆軍區派出地面部隊和飛機進行大規模尋找。從6月20日開始,解放軍部隊動用數十輛軍車、100多人在彭加木失蹤的地點附近進行地毯式搜尋,同時空中配備兩架直升機和一架救護飛機,進行離地三四十米的低空巡航。但是,近十天的搜尋沒有得到彭加木的任何訊息。
在尋找工作的總結會上,負責人沉痛地宣佈,我們的搜尋工作只能以失敗告終。今天距離彭加木失蹤已經整整十天。我不再敢做任何樂觀的假設了。
尋找彭加木未果的訊息在全國掀起波浪,無數的信件、電話、電報飛向彭加木的家人和他所在的單位。人們對彭加木的遭遇表現出了極大的關注。
彭加木失蹤30天之後,從7月6日開始,新疆自治區黨委和基地部隊再次組織了大規模的搜尋。
這次搜尋擴大了範圍,包括離失蹤地點較遠的有水草的地方。因為假設彭加木還活著,他必須要到達這些有生存條件的地方。為了避免和彭加木的腳印混淆,搜尋人員都穿著解放鞋。同時,上海市公安局還特地調來了六條訓練有素的警犬。這次搜尋共動用了181人,汽車48輛,飛機69架次。七月的沙漠戈壁,氣候炎熱,地表溫度高達70多度,搜尋人員們冒著酷暑工作,但警犬不僅完全喪失了嗅覺,甚至連腳都不願意著地,只能瘸著腿走路。
8月11日,搜尋隊員在一個叫楊塔庫都克的地方又發現了新的腳印。8月14日,在附近的蘆葦叢中還發現了臥印,但由於時間太久,印記都很模糊,無法斷定是否是彭加木留下來的。
30多天的搜尋,從現場到基地,從烏魯木齊到上海、北京。交織成網的電訊裡,再也沒有一點兒關於彭加木下落的訊息,
羅布泊,被稱為死亡之海,作為科學考察隊的隊長,彭加木很清楚這個荒漠的危險性。上級也有嚴禁單獨行動的明確規定。那麼,彭加木為什麼要違背上級的規定,突然離開隊伍,一個人走向荒漠深處,從此一去不回呢?在他失蹤的背後,是否還有不為人知的秘密呢?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使他的蹤跡,突然消失了。
1980年10月11日,在彭加木失蹤後的115天,香港《中報》在頭版頭條刊登了一篇特訊,彭加木現已逃亡美國。該報稱,這是他們創刊以來最大的新聞。美國合眾國際社、日本產經新聞、臺灣各媒體立即進行了轉載,全世界有華人的地方几乎都在議論著這個匪夷所思的訊息。《中報》還在新聞評論中說,此事在外交界議論紛紛,將會影響美國卡特競選總統。
那麼,這篇報道的根據是什麼呢?這篇報道來源於一個自稱為周光磊的中國留學生,周光磊從美國弗吉尼亞州惠林市寫信給當時的北京大學校長周培源,他稱周培源為學長,自稱是彭加木30年前的老朋友,1979年春天回國時還見過彭加木。
在信中,周光磊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1980年9月14日下午七時許,周光磊和中國駐美大使館管理中國留學生的戴蓮如,還有中國赴美留學的鄧質方三人一起在華盛頓一家飯館裡吃晚餐。突然,他們看見彭加木,隨著兩個美國人步入餐館內,周光磊當即迎上去問候,不料彭加木竟然當面不認,隨即和兩個美國人匆匆離去。
周光磊還在信中註明,鄧質方曾是彭加木的學生。他還把在華盛頓見到彭加木的情況寫信告訴了彭加木的夫人夏叔芳,她稱夏叔芳為淑芳嫂,並將該信的影印件也隨同寄給了周培源。
原科考隊員閻鴻建回憶說:當時他們也問,就是有沒有可能被這個間諜飛機劫跑了,因為你們介紹那個情況,突然的腳印就沒有了,周圍什麼都沒有。
其實,姑且不說彭加木本人的政治素質,僅從羅布泊的地理環境來看,就創造不出這樣的外逃奇蹟。庫木庫都克地處新疆腹地,離中蒙邊境直線距離470公里,離中蘇邊境直線距離大約700公里,離中印邊境直線距離1100多公里,中間隔著戈壁和沙漠,還有大山,徒步怎麼走得出去?所以又有人說,彭加木是被飛機接走的。
原科考隊司機王萬軒說,我們當時對那些人感覺可笑,因為飛機來有聲音呢,我們沒聽到聲音呢。而且他哪能找目標找那麼準呢?就他一個人出去就把他逮住了,我們這些人都不知道,為什麼不逮我們呢。
彭加木夫人夏叔芳在烏魯木齊對新華社記者說,他們從來就不認識周光磊這個人。彭加木也從未向她提及過這個人。如果真如周光磊所言,他和彭加木交往甚密,那為什麼會把她的名字寫錯呢?因為夏叔芳的叔字並不是淑女的淑字。
11月18日人民日報刊登新華社訊息,正式闢謠,周光磊肯定用的不是真名,那個信件是一個別有用心的騙局。
雖然彭加木的同事們都把外逃謠言當作一樁十足的笑料。但在民間卻餘音繚繞。有人甚至懷疑彭加木沒有逃往美國。他是否逃往前蘇聯了呢?這些疑問或許僅僅出於好奇,但是因為沒有找到彭加木的遺骸,就不能給予最有力的還擊。
為了徹底平息各種謠言和疑問,中國政府決定再次組織搜救隊,尋找彭加木。
搜尋隊伍在11月10日由敦煌進入羅布泊地區,依然以彭加木腳印消失處為中心,向四處進行拉網式尋找。考慮到時間已過去將近五個月,搜尋的目標只能是彭加木的遺骸,所以隊員們都配備了釘耙,遇上沙丘,蘆葦包、雅丹包都要繞上一圈,同時將所找過的地段都做上標誌,防止遺漏和重複。
庫木庫都克附近的荒漠幾乎被翻了個底兒朝天,但前後共41天的尋找過程中,仍然沒有得到彭加木的任何訊息。
1981年10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授予彭加木革命烈士稱號。
如果彭加木是在荒漠中遇難的,那麼他的遺骸應該能夠被發現,但是為什麼三次大規模的搜尋都沒有帶回任何訊息?
原科考隊員閻鴻建說,當然也有人懷疑過,這幾個人在裡面有沒有吵架呀,或者幹到一塊兒把彭先生怎麼樣了,都有,各種猜測都有。
這種猜測或多或少存在於參與搜尋的人員當中,因為彭加木,為了找水多次和隊員們發生矛盾,這有沒有可能導致過激的衝突呢?
原科考隊員馬仁文說:這種看法當然不成立了,因為你殺人也好,總是有仇怨嘛,對吧,你平白無故為啥要殺人呢?
彭加木究竟在哪裡?為什麼找不著哪怕是他的遺骸呢?
經過比較冷靜和理性的分析,彭加木的同事以及後來的搜救人員都比較一致的認為:就在6月17日他出走後不久,在他腳印消失的附近,他就倒下遇難了。這是最簡單也是最有可能的事實。
如果彭加木熬過了第一天,那麼最有可能的是到了第二天,沙塵暴颳起,筋疲力盡的彭加木倒在地上之後,很快就被移動的流沙掩埋了,這也給後續的尋找工作帶來了難度,這種遇難的可能性最大。
還有一種可能是6月18號颳起沙塵暴之後,彭加木很有可能走到雅丹洞窟裡藏身休整,但有些雅丹的根基是疏鬆的細沙層,在風蝕的過程中很容易發生坍塌。坍塌掩埋之後,也就很難被發現了。
作為老一輩的科學家。彭加木身上有一種為國家的科學事業奮不顧身的精神。如果沒有這種精神,中國恐怕很難在那麼短的時間裡,在大慶找到石油,並建設起那樣一個大油田。也很難想象,中國能在那麼短的時間裡,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研製成功兩彈一星。
國家花這麼大力氣尋找一位科學家。其實是對科學的尊重,對科學家精神的尊重。早在考察隊出發之前,彭加木就在他的日記當中寫道。讓我的骨頭。埋在羅布泊,讓它的土壤,多一點有機質。
所以我們寧願相信彭加木是為了祖國的科考事業而獻身了,也不能胡亂懷疑一個偉大的科學家對他的祖國的無限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