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家順並不是一個顯赫和手眼通天的人物,他只是一個普通的僱農子弟。
但是他卻憑藉著一把小小的修腳刀,在他的人生中刻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和將帥們留下了深厚的友誼。
南京東郊的湯山溫泉,由於泉水對肩周炎和腰腿痛具有獨特的療效,自古聞名。日本人和國民黨都在這裡設立了炮兵醫院,蔣介石更是在這裡修建了一座豪華的私人別墅。
解放軍渡江之後,這裡就成為了83醫院的駐地。
陳賡
1953年,25歲的鄭家順經過了苛刻的選拔,成為了這裡的專職修腳工。
1954年深秋的一個早晨,院保衛幹事鄭重其事地通知他:無論發生什麼事,今天都不能離開別墅區。鄭家順也從周圍壓抑的氣氛中,嗅到了一種特殊的氛圍。
這天上午10點,一位身穿便衣,手拄柺杖的漢子,在隨行人員的陪同下,走了上來。過了一會兒,一位隨行人員走了過來,對他說:“這位是陳賡同志,他的腳有不少毛病,請給修修吧。”
一聽是陳賡,鄭家順感到非常的緊張。陳賡可是新中國的一代戰將,能為他服務,自己萬分高興,卻也擔心自己做不好。
鄭家順拿著修腳刀卻怎麼也不敢下手,陳賡見到他這副緊張兮兮的樣子,笑著說道:“小夥子,這工作你幹了幾年了?”
“報告將軍,我,我幹了7年!”
陳賡笑了笑,說道:“7年,7年就已經成為“老”師傅了,修腳也是為人民服務的,非常光榮!”
鄭家順一聽陳賡說自己也是非常光榮的,感到非常吃驚也感到非常的溫暖,還以為自己聽錯了,自己從17歲開始學徒,在舊社會飽受別人的白眼和冷遇,更是被別人成為“下九流”。
鄭家順放下了心中的緊張和不安,熟練地運用自己手中的刀,在陳賡的腳上飛舞著……
陳賡的雙腳上面各長了一個雞眼,還有著又厚又硬的腳繭,但是在鄭家順的手中這都不是什麼事,陳賡微微閉著眼,很是享受這一切,這更令鄭家順安心了許多,手中的刀速又加快了幾分……
很快,鄭家順就完成了手中的工作,停下了最後一刀。
陳賡輕輕站起身,將腳上的雜物清理乾淨,無比愜意地說道:“舒服,舒服呀!”說完了之後,陳賡爬山的興致又來了,扔掉了手中的棍子,邀請鄭家順陪著自己爬山,在山上的時候,陳賡看著蔥鬱的松林,自言自語的說道:“真好呀!”
鄭家順只是陪著點點頭,也不知道陳賡說的是人還是風景……
董必武
1963年春夏之交的時候,鄭家順再次接待了一個意想不到的人。
這天,一群人泡完溫泉之後,一位上了年紀的人請他修修自己的灰腳指甲。
對於來人的身份,鄭家順非常的好奇,仔細打量之後,越看越覺得他像是在報紙上面經常出現的一個人,便輕聲問:“您是董必武副主席吧?”
對方微微一笑,點了點頭。
鄭家順一看對方真的是自己想象中的那個人,內心更加激動。鄭家順懷著激動的心情給董必武修理了腳指甲。
修完之後,董必武對於鄭家順的手藝非常滿意,看了看手錶,已經快11點了,便對鄭家順說道:“我們的車子一會兒回南京,你要是家在南京,跟我們一塊兒走。”
鄭家順也許是因為心裡有事,張口便道:“我們全家都準備去南京哩,我的一個閨女得了腦膜炎住院了,我昨天就應該去看她了。”
“喔,還有這回事?”董必武臉上露出了歉意的表情,說道:“真對不起你,為了等我們,你連自己的孩子也沒有顧得上。”
董必武轉身吩咐秘書道:“等會兒我們擠一下,騰出一輛車送小鄭一家人去南京。”
坐在董必武的車上,鄭家順和妻子熱淚盈眶,內心對董老那是無比的感激和崇敬之情。
葉劍英、張雲逸、劉伯承
1964年冬天,葉劍英元帥也被鄭家順修過腳,感覺非常的好,回京之後,他立馬向張雲逸大將推薦了鄭家順。
張雲逸大將在戰爭年代留下了非常嚴重的腳疾,這麼多年來,一直影響著他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經葉劍英元帥的介紹,張雲逸大將千里迢迢地找上門請鄭家順修腳,在鄭家順的幫助之下,張雲逸的腳疾很快就被治好了。
陳賡、董必武、葉劍英與張雲逸,只是服務者與服務物件的關係,但是劉伯承卻和鄭家順成為了忘年之交。
湯泉山別墅位於南京,身為南京軍事學院院長的劉伯承元帥則是近水樓臺先得月,一般每個星期都要來湯山溫泉理療。
劉伯承元帥溫文爾雅、平易近人,非常有儒將風度,很容易令人和他親近。
劉伯承剛找他的時候,鄭家順看著劉伯承元帥那雙佈滿灰指甲和老繭的雙腳,深情地說:“元帥呀,您的腳疾怎麼這麼嚴重啊?”
劉伯承沉吟了半響之後,喃喃道:“唉,當年的情況哪像現在喲,轉戰南北,布鞋走破了就穿草鞋,草鞋磨穿了就打赤腳,什麼路不走呀。腳上不生個什麼病,真就不正常了。”
鄭家順沉下心來,用自己手中鋒利的小刀,細心的修剪著劉伯承厚厚的灰指甲和厚繭,灰指甲裡面長滿了毛細血管,稍微差一步就會出血,想要分毫不差的修腳,對於一個修腳工來說是一個難度非常高的事情。
為了精準安全地削去劉伯承腳上厚厚的老繭,鄭家順甚至將一毫米的灰趾分成了5次、7次來修,他將自己對劉伯承深深的尊敬之情,都傾注到了這把刀上面。
劉伯承元帥從來不把鄭家順當成一個普通的服務人員,每次來湯山的時候,不管修不修腳,他都會找鄭家順聊天,兩人之間天南地北的聊,時間一長,兩人就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有的時候,劉伯承元帥外出開會,一個星期不來的時候,鄭家順心裡就會發慌,內心期盼著劉伯承元帥能夠早點回來。
1957年底,劉伯承離開南京去北京上任,他也沒有忘記湯山上這位修腳工,即使後來劉伯承元帥另一隻眼睛也在失明的情況下,他還先後兩次來到湯山,與鄭家順聊上一會天。
許世友
劉伯承元帥溫文爾雅,可是50年代就任南京軍區的許世友上將,則是給人以更為粗獷豪邁的形象。
每個星期二,許世友都會到湯山泡一下溫泉,這是他業餘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這一習慣持續了幾十年。
許世友是個豪邁的將軍,在戰場上他叱吒風雲、令敵人聞風喪膽,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人卻與鄭家順成了莫逆之交。只要來到湯山,他都會找鄭家順聊天,要是見不到她,還會興致缺缺,有的時候甚至直接離開。
有一次,鄭家順的岳母去世,他回家料理後事。許世友來到湯山,沒有見到鄭家順,就問醫院的院長:“小鄭上哪裡去了?”
院長害怕影響許世友的情緒,便說道:“他發燒,在句容住院。”
許世友一聽自己的朋友鄭家順生病住院了,哪能放下心來,便讓自己的隨行人員買點東西到醫院去看望一下自己的老朋友。隨行人員將句容醫院轉了一個遍,也沒有找到鄭家順,便回來向首長報告:“司令,您可能被騙了,您想,小鄭工作單位就在部隊醫院,他發燒幹嘛去別的醫院呀!”
許世友一聽也覺得有理,他叫來了院長,問道:“你們醫院的情況怎麼啊?”
院長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就回答:“好啊!”
許世友一聽院長這麼回答,立馬火了:“好個屁!連我都欺騙!”說完還瞪了院長一眼。
院長一下子就想起來,知道自己露餡、弄巧成拙了,只能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一年夏天,鄭家順陪同許司令到游泳館游泳,當時在游泳館游泳的上海兵陳懷寶,不知深淺地摸了摸許世友的大肚皮,驚訝道:“哎呦,老爺子,你這肚皮真不簡單!”
許世友則是笑嘻嘻地回答:“不簡單吧,我告訴你,我還有功夫哩,讓你打幾拳試試?”
“行!”小夥子也沒有不好意思,非常乾脆地舉著拳頭就上來了。
“打司令,這哪行!”在許世友身邊的鄭家順一看陳懷寶的架勢,就要上前阻攔。
許世友卻一把撥開了鄭家順,對陳懷寶說道:“你來,你來。”那個神態,那是深怕陳懷寶不打他一樣。
第一拳,陳懷寶並不敢真的用力,只是試探性地打了一下。許世友紋絲不動,笑著說道:“你的拳頭這麼輕,怎麼就像是撓癢癢一樣!”
陳寶華見老頭真的有功夫,便叫到:“那我不客氣了”,說著便一拳使勁砸了下來,可是他這一拳砸下來,卻彷彿砸在了一堵牆上面,自己反而後退了好幾步,疼的他齜牙咧嘴的。
許世友拍拍自己的大肚皮在那裡哈哈大笑。
旁邊的警衛員,連忙上前,勸走了還沉浸在痛苦中的陳懷寶。
時候,陳懷寶得知自己打了兩圈的胖老頭正是聞名遐邇的許世友司令員的時候,感到了非常羞愧,不過同時自己的內心還是有著幾分自豪。不過,陳懷寶還是寫了一篇又長又深刻的“檢討書”。
許世友將軍除了豪邁和對年輕人熱情之外,在他豪邁的外表之下也有著多愁善感。
有一年清明節,鄭家順在給許世友刮腳的時候,望著窗外的靡靡細雨,觸景生情,說出了他當年在山東打游擊,還有那些犧牲在戰場上的烈士們,輕輕吟誦出了那首“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每一位將帥,留給鄭家順老人的是不一樣的感覺,但是每一個人又都是他最寶貴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