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在上一篇文章中講到,近期日本爆發第二次移民浪潮,這次他們選中中國的上海、蘇州和廣州作為移民目的地,放棄了青睞已久的中國東北。有很多讀者對日本對華的第一次移民瞭解不多,今天小編就說說日本對華移民的第一次浪潮。
“日俄戰爭”結束後,日本人在中國東北打敗了俄國人,為了防止俄國報復反攻,也為了鞏固自己的勝利果實,日本當局計劃10年內向中國東北移民50萬。
1904年,日本首先在遼寧金縣建立了第一個日本移民村,這個村取名叫“愛川村”,分別來自於日本山口縣的愛巖村和川下村,共計18戶43人來到這裡定居。日本對華移民就這樣開始了。
從“九一八事變”以後,日本對華的移民越來越多,日本官方把這些移民按照部隊模式進行編制,武器配備齊全,主要佈置在我國東北廣大地區,為了掩人耳目,日本稱其為“開拓團”。也稱“墾殖團”。在日本殖民統治東北的14年間,日本一共組織了14批次,7萬戶約20萬人的日本移民來到中國東北。日本移民來東北以後,強徵強佔中國農民土地,讓被殖民統治的東北農民雪上加霜,大約500萬東北農民土地被日本移民搶奪,失去土地的東北農民餓死凍死無數。
日本當局之所以把移民計劃列做“主要國策”,其目的顯而易見,當時日本經濟衰敗,為了解決日本農村的剩餘人口,緩解國內的經濟壓力,這是其一。二是透過移民方式,增加中國東北的日本人的比例,企圖達到長期佔領的夢想;三是東北民眾的反滿抗日運動越演越烈,藉助日本移民力量達到維持殖民統治的目的。所以我們說,日本的第一次對華移民浪潮是日本官方一手締造的“官方行為”,是徹頭徹尾的移民侵略。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戰敗投降,日本在中國東北的殖民統治頃刻瓦解。於是,駐紮在東北各地的“墾荒團”唯恐遭受報復,紛紛逃散,留下眾多的老弱病殘和婦女兒童。但是,倉皇逃竄的關東軍根本顧不上這些移民隊伍,很多逃跑的開拓團成員,在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影響下,不能忍受飢餓、寒冷和恐懼,許多人選擇了自殺。
日本的第一次對華移民浪潮就此偃旗息鼓,但是受到傷害的不只是中國東北的農民,被日本政府騙到中國的日本移民們也肝腸寸斷。2002年9月23日,在日本東京都,大約600餘名“開拓團”遺孤組成原告團,公開集會,狀告日本當局,要求對戰敗棄民行為作出反省和賠償,後來,不知道什麼原因,這件事被安撫下去沒了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