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老年人,咳嗽反反覆覆總是好不了,一咳就得咳好幾個月,
咳嗽雖不是什麼大病,可總是咳咳咳,難免影響日常生活的質量,萬般無奈之下去了醫院,醫生告訴你,應該是慢性支氣管炎。
而引發慢性支氣管炎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因素可能是來自外界的慢性刺激,諸如吸菸、有害粉塵、煙霧或大氣汙染所致。此外,病毒、細菌、過敏源或是氣候變化也都是導致慢性支氣管炎發作的原因之一。
中醫認為啊,肺五行屬金,主氣,司呼吸,
肺位於人體的胸腔,左右各一,在膈膜之上,上連氣道,門戶為喉,是五臟六腑中位置最高的一個器官,故稱為“華蓋”。
然,慢性支氣管炎多為中老年人群高發,究其原因呢,主要是因為年老而中虛,肺納運無權,而致體內食積痰生,痰盛壅肺,是故,清陽之氣無從向上宣發,陰濁之氣不得以向下肅降,
因此,慢性支氣管炎的人群多見咳嗽喘逆,痰多胸痞,此外,體內食積還易導致胃口不佳等症狀。
今天,向大家介紹一個功善溫肺化痰,兼可降氣消食,治療慢性支氣管炎,頑固性咳嗽,支氣管哮喘等肺病的方子——三子養親湯,出自《皆效方》。
三子養親湯:紫蘇子、白芥子、萊菔子。
紫蘇子辛溫潤降,主入肺經,長於降氣化痰,氣降痰消,則咳喘自平,
不論是外感、抑或是內傷所致的痰壅氣逆咳喘,紫蘇子都尤為適合,不失為治療痰壅氣逆咳喘的一味良藥。
此外啊,紫蘇子是一味果實類藥材,富含油脂,入大腸經,
一來呢,可潤燥滑腸,如同是給乾燥的腸道添加了潤滑劑;
二來呢,透過降洩肺氣而助大腸傳導,
是故,紫蘇子又為治療腸燥便秘之良藥。
《別錄》:“主下氣,除寒中。”
《本草經疏》:“定喘、消痰、降氣。”
《本經逢原》:“效能下氣,故胸膈不利者宜之……為除喘定嗽,消痰順氣之良劑。”
白芥子辛散溫通,利氣機,通經絡,化寒痰,逐飲邪,專入肺經,
中醫講,脾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白芥子功善溫肺祛痰,利氣通絡,尤善治“皮裡膜外之痰”,是故,一味白芥子就可以將肺中之痰消除得八九不離十了。
然,白芥子的祛痰之功並不侷限於肺經,有些痰溼重的人,痰溼阻滯經絡而致肢體關節腫痛,陰疽流注,用點白芥子,再配上活血化瘀的乳香、沒藥等尤為適用。
《綱目》:“利氣豁痰,除寒暖中,散腫止痛。”
《本草經疏》:“能搜剔內外痰結,及胸隔寒痰,冷涎壅塞者殊效。”
萊菔子,就是蘿蔔的種子,味辛、甘,性平,主入脾、胃經,
功善消食化積,行氣除脹,為治療食積氣滯而致脘腹脹痛之良藥。
此外啊,萊菔子還可入肺經,具有降氣化痰之效。
然,萊菔子會影響人參的藥性,所以,服用萊菔子的時候,大家切記,避免同時服用人參。
《綱目》:“下氣定喘,治痰,消食,除脹。”
三藥相伍,各有所長,紫蘇子長於降氣,白芥子長於豁痰,萊菔子長於消食,臨證當視氣逆、痰壅、食積三者孰輕孰重而定君臣之藥。
那三子養親湯應當如何服用呢?
原文所載:微炒,擊碎。
微炒,可緩和辛味,防止辛散耗氣,以減少辛味對咽喉、肺、胃的不良刺激。此外,萊菔子炒制之後其性由升轉降,可助紫蘇子降氣。
擊碎,則能利於有效成分的煎出。
三味藥材的用量不宜過大,當取紗布包裹,加水微煎,可使藥力緩行。
然,方無常方,量無常量,
若是痰溼偏重者,當加半夏、陳皮、茯苓、甘草(二陳湯)以燥溼化痰,以增加療效;
最後,想說的是三子養親湯終屬治標之劑,絕非治本之圖,服用後待病情緩解,可加黨參、白朮、半夏、陳皮、茯苓、甘草(六君子湯)等,標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