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生活中會見到各種各樣的昆蟲,有些昆蟲不僅喜歡叮咬人類,還會對人類的健康產生嚴重的威脅,甚至有致死的風險。最近,江蘇省中醫院感染科收治了一例被一種特殊的蟲子叮咬後引發高熱伴有劇烈腰痛的患者。
家住淮安的陳女士今年60歲,職業是一名護林員。十天前的一天晚上,陳女士在家裡突然感覺到渾身沒有力氣伴有發熱、雙下肢麻木和嚴重腰痛,在當地醫院新冠肺炎檢測陰性後,住院治療,經過5天的抗生素治療,陳女士的病情未見好轉,退燒藥也絲毫不起作用。反覆高熱,高燒達到40℃以上,雙腿觸痛明顯,高熱時腰痛難忍,痛不欲生,病因始終沒有找到。後來經當地醫生建議,在家人的陪同下陳女士來到江蘇省中醫院感染科門診就診,門診接診時查血常規提示白細胞及血小板進行性下降,患者高熱腰痛,緊急收住入院。入院後陳女士的病情快速進展,白細胞下降至<1.0*10~9/L,伴反覆高熱,查體提示左側腹股溝淋巴結明顯腫大,同時伴血小板降低,鐵蛋白升高,輕度肝損害,全腹部CT、胸部CT提示全身多發淋巴結腫大。肌電圖、頭顱MR沒有發現明顯異常。行骨髓穿刺+活檢、腰椎穿刺,送檢腦脊液宏基因檢查,依然沒有找出導致陳女士此次發病的“真兇”。感染科科主任喬飛根據檢查結果,仔細分析,考慮不典型病原體感染可能性大。於是,喬飛主任再次詳細詢問患者十天前的生活史,終於在患者口中問出了十幾天前可能在守林時被不明昆蟲叮咬的情況,於是送檢患者外周血布尼亞病毒檢測,行左側腹股溝淋巴結活檢送微生物宏基因檢查,終於揪出了“真兇”——新型布尼亞病毒感染合併立克次體感染,推測陳女士是在樹林中被蜱蟲咬傷。明確病因後針對性治療,多西環素口服,患者次日體溫下降,2日後體溫恢復正常,治療5天后康復出院。
喬飛主任介紹,蜱蟲是許多脊椎動物體表表面的暫居寄生蟲,是一種人獸共患病的傳播媒介和寄存宿主,多存在於森林、灌木叢、開闊草原、山地等地方,蟲體呈橢圓形,在吸血過程中將攜帶的病毒感染宿主。新型布尼亞病毒是2010年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從蜱蟲中毒者體內分離出的一種新型病毒,主要由蜱蟲叮咬傳播,輕症患者可自愈,重症患者會出現多臟器功能障礙綜合徵(MODS)。
蜱蟲一般活躍在夏秋季節,在野外活動或者工作時,儘量不要在林間和草地上長時間坐臥,特別是家長帶著孩子出門野遊時,應提高警惕。在野外行走時,儘量不穿涼鞋,紮緊褲腿或者將褲腿塞進襪子裡,降低被蜱蟲叮咬的風險。此外,蜱蟲可先寄生在寵物身上進而叮咬人類,所以特別是在夏秋季節出門遛狗時避免到植被茂盛的地方,遛狗後,一定要仔細檢查寵物狗的身上是否被蜱蟲叮咬,並且要定期驅蟲。另需提醒的是,蜱蟲叮咬是可以引起家庭聚集傳播,因此一旦懷疑感染,應儘早就診,進行隔離。
喬飛主任分析,由於該患者從事護林工作,經常在樹林中作業,可能是因為這次在樹林中不小心接觸到蜱蟲後而被蜱蟲叮咬,從而感染了蜱蟲所攜帶的新型布尼亞病毒和立克次體,大多數感染者常表現為一種病原體的感染,如新型布尼亞病毒,立克次體,無形體病等。該例患者同時感染兩種病原體,因此,症狀相對更重,且患者表現為白細胞及血小板的進行性下降,如果治療不及時,可能繼發全身多臟器的功能不全。該院感染科專家快速決策,完善骨穿+腰穿,透過淋巴結活檢送宏基因檢測快速明確診斷後,治療效果顯著。
據瞭解,江蘇省中醫院感染科長期收治發熱待查患者,診療經驗豐富。發熱待查是一種具有挑戰性的疾病群,第一大類是各種感染性疾病,例如蜱蟲叮咬後所患疾病,常常被誤診,其他如恙蟲病、非結核分支桿菌、細菌、真菌、各種病毒感染、支原體衣原體感染等;第二大類是血液系統疾病,很多血液系統疾病患者初發症狀為發熱,常常就診於感染科,有時候來勢洶洶,常需要臨床醫生快速決策,多學科的聯合診治;第三大類是變態反應及結締組織病;第四類腫瘤相關發熱;其他的還有神經源性發熱、甲亢、痛風、組織壞死等誘發的發熱等;省中醫院感染科具有豐富的診斷手段,同時採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療效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