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60年代可謂是最危險的時代,這期間,世界上的三大強國美、英、蘇都制定了對中國的核轟炸計劃,在當時,至少有數百枚核彈都對準了中國,一旦真正實施,後果不堪設想。
然而,讓人驚訝的是,英、美、蘇的核轟炸計劃最終卻都不敢實施。那麼,英、美、蘇為什麼要制定和轟炸中國的計劃?具體內容是什麼?為什麼最後都放棄了計劃?
本期為大家講述的是美、英、蘇計劃和轟炸中國。
在三個國家中,英國是最先制定和轟炸中國的國家之一,1952年10月,英國在澳大利亞的蒙地貝洛海岸附近成功試爆原子彈,成為了世界上第三個擁核國家,擁有威力巨大的核武器。
英國核爆炸
不久後,英國就制定了一份全球戰略檔案,明確提出要將核武器用於遏制可能出現的對手。
1956年,英國更是首次將目標對準中國。在英國軍方公佈的一份絕密作戰計劃中,甚至直接寫到英國將毫不猶豫地對中國使用核武器。
這不禁令人感到疑惑,英國是最早承認新中國的西方國家,為什麼他又對中國有如此大的敵意呢?
這就不得不談到香港問題。1898年,英國從清政府手裡租進了香港,從此獲得了這塊遠東的重要殖民地。
特別是在二戰之後,英國逐漸衰落,海外殖民地逐漸丟失,而香港卻日益繁榮,成為英國在東方的金融貿易中心,並伴隨著冷戰格局的形成,被視為西方國家在遠東地區的據點,不容有失。
然而,此時的英國已經不復過去的強大,特別是在經歷朝鮮戰爭後,英國更是對中國感到了深深的畏懼。
因此,在英國看來,一旦中國要強行收回香港,自己除了使用原子彈,根本無力阻攔,而且就算要使用,也要先下手為強,才能發揮最大威力。
於是,英國對中國的核轟炸計劃緊鑼密鼓地開始制定並實施。1957年,在馬爾地夫的岡島和新加坡的丁家機場,英國各修建了一座重型轟炸機機場,試圖以兩座機場為跳板,使英國的勝利者、勇士和火神轟炸機能夠攜帶原子彈飛抵中國上空。
而為了能做到最快反應,英國還從1958年開始就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和肯亞各修建了一處能夠儲存永久性核武器的軍事基地。
例如,在新加坡的儲存基地,英國人存入了48枚“紅鬍子戰術”原子彈。“紅鬍子戰術“原子彈是英國第一款戰術核武器,由海軍艦載機搭載使用,採用鈾鈽混合彈芯,爆炸威力與廣島原子彈相當,在15000噸到25000噸當量左右。一旦投入實戰,足以對中國部分地區造成毀滅性打擊。
紅鬍子戰術原子彈
至1961年3月,核轟炸的所有部署已趨於完成,英國政府對核打擊也達成了一致意見。然而,考慮到當時處於冷戰的敏感時期,所以他們還不能擅自行動,必須和美國通氣。
但讓英國大感意外的是,美國竟然也正在準備對中國實施核打擊。在朝鮮戰爭時期,盟軍司令麥克阿瑟就曾不止一次叫囂著要用原子彈對付志願軍。不過,美國考慮到蘇聯的威脅以及歐洲盟友的反對,一直猶豫不決。
但在戰後,看著中國迅速崛起,美國產生了深深的憂慮。為此,1956年美國出臺了一份原子彈需求研究報告,實際上就是一份核轟炸計劃。
1956年原子彈需求研究
在計劃中,美國打算在1959年對從東德到北京之間的1200多個城市投擲3500枚Mark6型原子彈,其中中國城市就有117個,計劃投至870枚原子彈,而且這個Mark6型原子彈威力要比紅鬍子戰術原子彈大得多,相當於廣島原子彈的十倍,僅僅一枚就能讓整城市化為廢墟。
不過到1959年時,由於美蘇關係緩和,美國暫停了該計劃,但此後沒多久,雙方再次進入敵對狀態。恰好英國的核轟炸計劃讓美國也提起了興趣,雙方一拍即合,在太平洋、印度洋地區進行了數次核攻擊演習,敲定了計劃實施的各項細節,可謂是萬事俱備,只欠一個天賜良機。
然而,這個機會卻始終沒有到來,曾經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的核轟炸計劃也最終不了了之。
原來兩國雖然明面上合作的親蜜無間,但實則各自都心懷鬼胎,美國打算利用英國當出頭鳥,承受接下來蘇聯的怒火。
但英國也不傻,它在南亞和東南亞地區部署大量原子彈的舉動,既是為了威脅中國,也是在警告美國。
自從二戰後,美蘇兩國為了國際影響力,開始不斷分割英法等國的傳統殖民地體系,英國在南亞、東南亞的傳統勢力範圍被美國大肆收割,使本就衰落的英國雪上加霜。
而且英國也十分擔心,一旦向中國實施核轟炸,此時的英國會不會招來蘇聯的怒火,屆時美國極有可能拋下自己,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美蘇兩國遲遲不能下定決心。
等到1964年10月16日,隨著東方巨龍的一聲長吟,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在新疆羅布泊試驗場成功爆炸,中國成為了世界上第五個有核國家。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雖然中國的核武器才剛剛誕生,但這就意味著中國已經擁有了反擊的力量,即使打擊不了兩國的本土,但對他們的海外殖民地依舊是巨大的威脅。
更沒想到的是,中國核武器的發展速度完全超出了英美等國的預料。1966年10月27日,中國第一枚攜帶核彈頭的中程導彈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試驗成功。1967年6月17日,比原子彈威力更大的氫彈也在中國成功爆炸。
自此,英國徹底放棄了對中國實施核轟炸的計劃,美國也選擇將對中國的核計劃暫時擱置。
但就在兩年後,一場中國與蘇聯的戰鬥震驚了全世界。但許多國家都不知道的是,美國還收到了蘇聯的一份通知,蘇聯竟然也要對中國實施核打擊。
原來,自新中國成立後一開始,中蘇雖然十分親密,但自從赫魯曉夫繼任後,中蘇關係逐漸降溫,此後矛盾進一步加劇。
60年代中期,蘇聯撕破臉皮,在多地挑起衝突,最終讓中國忍無可忍,和蘇聯正式交手,結果蘇軍無論是傷亡人數還是武器損失都大大超過了中國。
對於這樣的戰果,讓蘇軍中的一些鷹派將領大為惱火。在這些人的鼓動下,蘇聯決定向中國實施一次外科手術式的精確核打擊,以此進行威脅。
為此,蘇聯緊急命令33個戰略導彈基地進入戰備狀態,隨時做好向中國發射核武器的準備。
蘇軍的64個陸軍師、3400架空軍飛機,800餘艘海軍艦艇,總計114萬人的部隊也開赴中蘇邊境,戰爭一觸即發。
不過,此時正處於冷戰的關鍵期,所以在正式攻擊前,蘇聯還考慮到了一個極為重要的不穩定因素:“美國”。
為防美國趁火打劫,蘇聯決定派遣駐美大使向美國總統通報蘇聯準備對中國實施核打擊的計劃,希望美國不要插手此事。
這個訊息讓時任美國總統的尼克松大吃一驚,因為此時全球的冷戰格局正處於蘇攻美守的階段,他正準備積極聯絡中國,並且在亞洲,美國有25萬人的駐軍。一旦中蘇核戰爭打響,這些駐軍難免被殃及池魚。
於是,經過和國務卿基辛格的緊急磋商後,尼克松堅定地認為,當前美國最大的敵人是蘇聯,而日漸強大的中國恰好可以改變世界格局,形成中美蘇三足鼎立的局面,符合美國的戰略利益。
同時美國為保護自身利益,還警告蘇聯,並向蘇聯本土134個城市軍事要點、交通樞紐、重工業基地都發出準備核打擊的指令。
接著,尼克松還把蘇聯實施核打擊的訊息悄悄透露給中國,與中國結一個善緣,而當中國看到訊息後,立刻開始了一系列反制的準備儀式。
在全國大中城市都普遍開展深挖洞運動,期間挖掘的防空洞長度甚至超過了萬里長城,土石體積也超過了長城土石方的總和。
二是展現中國的核力量。1969年9月23日,中國在新疆馬蘭基地進行了2.5萬噸當量左右的地下原子彈裂變爆炸,接著在29日又空投了一枚300萬噸級的實戰化氫彈。
兩次核試驗的巨大威力,令美國地震監測站和蘇聯地震監測中心都能收到能量巨大的爆炸訊號,這極大地震懾了蘇聯,也向世界證明了中國的實力。
最終,在中美雙方的共同威懾下,蘇聯選擇了進行和平談判,一場險些爆發的核戰爭徹底煙消雲散,這次中蘇核對抗讓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國強硬的態度和實力,而擁有實力也是讓英美蘇三國打消核訛詐的根本原因。
因此,發展才是硬道理,有了實力才能真正擁有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