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剛,現任第78集團軍某陸航旅獨立保障二隊通訊技師,二級軍士長,多次被評為“優秀士兵標兵”。
選擇:一切從零開始
成為陸航旅無線電技師4年了,我仍然時常想起2017年4月的那個夜晚。
那是連隊就要整建制轉隸的前一夜,我輾轉難眠——36歲的年紀轉崗到新的兵種、新的專業,自己還能擔當重任嗎?
18歲,我滿懷雄心壯志,登上離家的列車,走進綠色軍營。從那以後,我始終堅持併為之不懈奮鬥的目標,就是成為一名優秀的裝甲底盤修理工。
經過整整18年的努力,我已成為旅裡小有名氣的“鐵甲神醫”,但凡發現裝備存在“疑難雜症”,總會請我過去“診治”。
如今,“跨界轉行”,就意味著面對新的挑戰,一切從零開始。
站在窗邊,看著遠處天色漸亮,我突然發現一顆星星遙遙地掛在天際,又大又亮,只有那麼一顆,卻無比耀眼。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自己應該如何選擇:既然身處時代大考的浪潮之中,我就要做最優秀的“考生”,成為閃耀夜空的那顆星!
帶著破釜沉舟的勇氣和決心,我走進了新單位,走上了新崗位。挑戰接踵而來——連隊在專業上缺骨幹、缺教材、缺經驗,能不能成功轉型?誰都沒有底氣。我心裡清楚:舊資歷代表不了新戰力,只有加快知識更新,才能適應新的崗位,跟上強軍步伐。
我找到連長,主動請纓轉改到大家公認最難的通訊專業。從曾經的“大拿”變回“菜鳥”,雖然很多人不理解我的選擇,但我決定用行動說話。
為了儘快熟悉本職崗位,我以一名新兵的姿態,全身心投入到新專業的學習中,開始了一場與時間的競速——
作為本專業“種子”選手,我被選送到陸航院校深造學習,在那裡,我遇到了比自己小了10多歲的“小師傅”郭巖。
那時,塔臺指揮車和導航車內的各種無線電臺裝置構造,都是我見所未見的“新鮮玩意”,複雜的電子線路圖看起來更是彷彿“天書”。我只能書不離身、筆不離手、問不離口,除了上課時認真聽講,下課後也總是厚著臉皮纏著郭巖求教,正是用這樣的笨辦法,我一步步走進了無線電通訊領域的大門。
我知道自己年近不惑,記憶力、理解力都比不上年輕人,但我更明白,新裝備不認人,多學習多訓練,就有機會掌握它。於是,我把別人用來休息的時間都用來“趕路”,不僅沒有掉隊,還很快跑到了隊伍的前頭。
短短3個月時間裡,我記了厚厚4本筆記,最終以優秀的成績透過無線電高階技師的認證考核,併成為同批學習學兵中,首批能夠放單的維修操作人才。
回到單位,檢驗成果的時刻到了——距離我們旅組建後的直升機首飛任務只有不到一個月時間。上級領導對我這個半路出家的技師有些不放心,幾次三番問我能不能帶好隊伍、能不能完成任務、需不需要廠家支援。於是,我立下軍令狀:“‘借兵’打仗算不上過硬本領,我保證完成任務!”
撂下“狠話”,我帶著隊伍一頭扎進了裝備間。當時正是冬天,冒著零下30攝氏度的低溫,我一步步練操作,手把手教技術,一干就是一整天。戰友們回憶,那時我們被凍得發紅的一排鼻頭,是每天列隊集合時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就這樣,在規定時間裡,我們依靠自己,練成了一支合格的無線兵隊伍。首飛當日,我帶領連隊官兵圓滿完成了通訊保障任務,也因此榮立個人三等功。
轉隸4年多來,我和全連官兵齊心協力,一次次穿越白山黑水,出戰塞北草原,揚威邊疆大漠,上百次保障執行飛行演訓任務無差錯。去年底,因成績突出,我順利晉升為二級軍士長,距離自己成為“優秀考生”的目標又進了一步。
“計時,起飛!”一場空地聯合演練在即,聽到親手維修除錯的塔臺指揮車電臺再次與直升機建立空中聯絡,我緊緊握著手中的電路測試儀表,心中充盈著喜悅。
直升機騰空而起,轟鳴著消失在天際,恍惚之間,我彷彿看到了當初那個剛剛步入軍營的少年,歷經多年,這個少年雖然已經兩鬢斑白,但仍舊一腔熱血、初心未變……
作者丨記者彭冰潔,通訊員綦歡、劉侃
來源丨學習軍團(ID:xuexijuntuan)
轉載請註明出處!
編 審:嚴 珊 謝 菲
責 編:徐冰怡 曹春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