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喀布林機場那張著名的照片嗎?一名阿富汗嬰兒穿過鐵絲網被遞給美國大兵,引起轟動,一度刷爆了美國輿論圈,有人說這是阿富汗人對美軍絕對地信任,也有人說只有美軍才能給阿富汗人帶來安全感等等。由於西方媒體和親美公知的渲染,許多國人感動得一塌糊塗,依託這樣一張照片,美軍的形象被捧到了天上。老話說得好:捧得越高摔得越慘。
照片中的嬰兒名叫索海爾·艾哈邁德,當時只有2個月大。等各國記者想追蹤這個嬰兒的下落時,驚奇地發現,他失蹤了,當時的說法是孩子被送到美軍醫院暫時治療,得到了妥善安置。
直到五個月後的近日,外媒稱,嬰兒找到了,出人意料的是,他不在美國,還在阿富汗,當時一名阿富汗計程車司機,在混亂的機場,發現了一個被人遺棄的盒子,索海爾就躺在裡面大哭,也就是說美國大兵們接過嬰兒,拍了幾張照片後,就把他隨意遺棄在機場走了,如果不是好心的司機收養,只怕性命難保。
作為一名70後,不光彩地說,我曾經被公知們各種忽悠,忽悠瘸過。
八九十年代,人們的學歷普遍不高,對西方知之甚少。
那時候有本著名的雜誌《讀者》,除了情感暖文,還有著大量關於西方的心靈雞湯。諸如華盛頓小時候砍櫻桃樹這樣的勸人向善文,富蘭克林雷雨天放風箏的為科學而獻身文,白人殖民者為感恩美洲土著而設立感恩節的溫情感恩文,歐洲戰場炮火之外的敵我雙方士兵之間的 人性關懷文 。
日本馬桶的水乾淨到能喝,德國的下水道非常良心,每隔幾年必然冒出的某某奶奶多少年保衛了公司財產,或者保持了多少年的存摺還能兌換的信譽無價.....這些七十後基本無條件相信過。
那時候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文明都相對匱乏,讀者如同一扇窗,窗外是幸福、溫暖,友愛、善良,有我們羨慕和渴望的一切美好,這就是西方生活。
心靈雞湯本意是美好和善良的渴望,但公知們夾雜了很多私貨,當時流行很多對比性文章,以一種低谷仰望高山的姿態,將西方文化披上光鮮的唯美外衣,讓普通民眾以為西方是溫馨的世外桃源,反襯出為了生存而不斷奔波的國內生活灰暗而粗糙。
看多了這樣的文章,很多人看待西方的一切時自帶濾鏡,已經被公知忽悠瘸了。
把水管裝反了,讓居民喝上了“廁所水”,日本自來水公司一樣尷尬道歉,核廢水乾不乾淨一一樣要排放,遇到百年一遇的洪水,德國也要抗洪,老奶奶保護的公司根本不存在......打碎了濾鏡,西方所謂人性也不過如此。
美軍撤離阿富汗,成千上萬的阿富汗人擠在喀布林國際機場,準備離開阿富汗。機場人擠人,氣溫高達34度,沒有空調,只有暴曬,條件極其惡劣。
索海爾的父親艾哈邁德是美國大使館的一名保安,他帶著妻子與五個孩子也準備搭乘前往美國的航班,由於擔心索海爾被人群擠傷,加上暴曬,艾哈邁德將他遞給了鐵絲網外的一名穿著美國製服計程車兵。
半個多小時後,他們一家才擠進了機場,發現孩子已經不見了,他們在機場四處尋找,一名美軍軍官被他追問得不耐煩了,想當然地告訴他索海爾應當是已被單獨帶離阿富汗,他們去美國後就會團聚。
就這樣艾哈邁德一家登上去美國的飛機,在軍事基地暫住。但是索海爾卻不見了,幾個月來,他們不知道索海爾在哪裡。
好心的司機在社交網站上釋出了索海爾的照片,艾哈邁德才有了孩子下落。
利用輿論宣傳包裝自我形象、強行灌輸價值,是以美國為代表很多西方國家的重要政治手段。長期以來,除了政客格外擅長與媒體打配合之外,網帖網圖、影視作品等都成為造勢機器的一部分。透過各種話術,美國無孔不入地洗白自己的人權劣跡,還搖身一變把自己標榜成“民主衛士”“人類燈塔”。
不知道那些大力替美軍宣傳的親美公知和媒體們有沒有被打臉的感覺?索海爾的外公還在阿富汗,他把索海爾接回家撫養,面對這樣鐵一般的事實,某些公知還在嘴硬:索海爾被扔在盒子裡的照片呢?沒有就不信,果然公知們的臉皮不是一般的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