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時節,養生要做好以下幾點:
1.避風寒,溫暖養陽。
《黃帝內經﹒生氣通天論篇》中講道:“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是故陽因而上,衛外者也。”明代著名醫學家張景嶽在註釋時說:“天之大寶,只此一丸紅日;人之大寶,只此一息真陽。”小寒時節,外界最冷,寒邪最易傷陽。我們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讓身體處於一個溫暖的狀態,保護好我們的陽氣。儘量不去或者少去寒冷的地方,有條件的朋友冬季可以去南方過冬,等天氣暖和了再回來。防寒保暖要注意在細節上做好工作:洗澡時要開浴霸,讓洗澡時也暖和一點;半夜起來去衛生間要披衣服,避免在衛生間著涼;睡覺時肩部也要用被子蓋好;頸部、腰部、肚臍和腳踝也要做好保暖;外出前一定穿好棉服或者羽絨服,戴好帽子。
2.分南北,因地制宜。
中醫講“三因制宜”,因時、因地、因人,在生活起居和飲食上採取不同的方法養生,減少疾病的發生。中國南北以秦嶺淮河為地理分界線,秦嶺淮河以北為北方,以南為南方。小寒時節,北方多寒燥,南方多寒溼。雖皆有寒,但燥溼不同,生活起居和飲食上也有不同。北方冬季少雨雪,寒燥證較多,除了防寒保暖,還要注意滋陰潤燥。如果家裡或者辦公室覺得特別乾的話,可以使用加溼器。面板可以用一些潤燥保溼的護膚品。寒燥傷肺,容易引起乾咳,治以“辛開溫潤”,辛溫之品溫肺散寒邪,溫潤之品滋陰潤肺燥。北方的朋友可進食梨、甘蔗、蓮藕、銀耳、石榴、山藥、板栗、百合、蜂蜜等滋陰潤燥之品。南方冬季寒溼證多,除了防寒保暖,還要注意健脾化溼。寒溼體質的朋友,舌淡,苔白厚膩,周身沉重、怕冷、疼痛,腹脹喜溫。可進食芡實、薏苡仁、赤小豆等祛溼之品。
3.暢情志,疏肝養脾。
俗語說:“百病皆生於氣。”小寒時節,外界氣溫寒冷,活動減少,加之年終歲末,大家事情多,壓力大,容易情志不暢,焦慮抑鬱,失眠疲乏。如果長期處於這種狀態,容易耗傷氣血,氣血不足,就容易出現各種疾病。中醫學認為情志不暢的關鍵在於肝氣鬱結,肝鬱氣滯,容易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這就是常說的“見肝之病,知肝犯脾,當先實脾”。小寒時節,朋友們要調暢情志,緩解壓力。在緊張工作的同時也要會放鬆自己。如果自我調節不能緩解,可以採用中醫藥治療。中醫藥有很多疏肝健脾的經典名方,比如小柴胡湯、逍遙散等,對於調暢情志、減壓解鬱、改善睡眠都有很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