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見李崇仁老人,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只見他蹲在地上,一群人圍著他,他一邊畫永泰古城的地圖,一邊講解著永泰古城的歷史。
“歷史記載,明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松山戰役以後,明王朝為了加強邊陲的防禦,沿長城殘跡構築一條防線——甘肅新邊,從景泰索橋開始,一直到古浪土門子,全長約400公里,同時又沿途修了幾座城堡。”李崇仁說。“為加強這一帶防禦,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春到第二年夏,又修建了到達蘭州一路軍事運援最大的堡子——永泰古城。”
位於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境內的永泰古城,200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人在城中住是它的一大特色。李崇仁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裡,從小聽著永泰古城的歷史長大,在這裡讀了小學,幾經輾轉,又回到這裡當了老師當校長。退休後,他為遊客義務講解永泰古城的歷史,一講就是二十多年。
“永泰古城整個城池平面呈橢圓形,全長1717米,佔地面積318畝,城牆上有炮臺12座、城樓4座,城牆內有甕城、城牆腳有護城河,因為形狀酷似烏龜而得名永泰龜城。”李崇仁站起來,指著古城說。“當時駐軍兩千多人,馬隊五百人,兵營、練兵場、火藥場、武器庫、草料場、馬場等一應俱全。”
如今,古城裡幾乎見不到什麼人,從院牆裡伸出的榆樹枝葉在冬日的暖陽中閃著光,藍天在一片黃土的映襯下越發清澈深遠。
目前,永泰古城還比較完整地儲存著大部分城牆、城門,城內還保留著兩座清代民居,以及一所建於民國時期的小學。
永泰小學的前門是一壁高大的青磚磨面牆,校園呈兩進四合院格局,兩廂的教室門前是深簷長廊,木格門窗,前後院之間的一排房屋又為起脊淺簷拱頂門窗,前後院形成了一小一大兩個操場。
“永泰小學原來為土木結構,1970年我當校長的時候,申請資金對學校進行過一次維修和一次復修,當時資金短缺,我們就去‘化緣’,只要是永泰小學畢業的,就十塊錢、二十塊錢地湊,建成了現在的磚木結構。”李崇仁感慨道,“因為壓力大,學校復修好了,我的頭髮白了一大半。”
70多歲的李崇仁仍然給南來北往的遊客講著永泰古城的滄桑鉅變。他不但是永泰古城最年老的講解員,還是一名文保員和古城守護者。
“現在,永泰古城仍有78戶,240多口人居住,大多數是老人和牧羊人。”冬日的陽光,清冷又溫暖,照耀著古樸的街道、土房和古井,也映紅了李崇仁黝黑的臉龐。“繞城檢查也是我的日常工作,我堅持每天早晨和下午都繞城轉一圈,做個守城人。因為這裡是我們的根,有我們的文化。我會一直講下去,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人來永泰古城旅遊。
(記者:郝姝 張亞娟 化希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