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訪華團又添新成員。
土耳其外長恰武什奧盧、伊朗外長阿卜杜拉希揚緊跟海灣四國腳步,分別於1月12日、14日對中國進行訪問。
在此之前,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分別與來訪的沙特、科威特、阿曼、巴林四國的外長及海合會秘書長舉行了會談。中東多國高官集體訪華,這樣的景象在中國與中東交往史上非常罕見,引發外界高度關注。
土、伊外長帶來哪些議題?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月11日表示,王毅將分別與土、伊外長舉行會談,就雙邊關係及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交換意見。
中土是戰略合作關係,中伊是全面戰略伙伴關係,因此,進行戰略溝通協調、加深雙邊友好交往被認為是兩國外長訪華的題中應有之義。
“這是伊朗外長阿卜杜拉希揚第一次到訪中國,也是伊朗總統萊希去年8月上臺後,首次派出內閣官員訪華。”中東問題專家王晉表示,雙方有很多共同關切,例如兩國共同的鄰國——阿富汗和哈薩克的局勢,中伊之間的經貿合作等。
伊朗外交部發言人在宣佈外長訪華的訊息時透露,討論兩國間的全面合作計劃將是重要議題。去年3月,中國同伊朗簽署了為期25年的全面合作計劃,旨在挖掘兩國在經濟、人文等領域的合作潛力,規劃未來的合作前景和路徑。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研究院院長李紹先指出,這份著眼於長遠的計劃將中伊合作提高到了新的高度和水平,對於整個地區而言,也會產生“水漲船高”的效應。
伊核協議也會是雙方重點討論的話題。王晉表示,儘管伊朗已經回到了維也納的談判桌,但伊核協議的前景仍不明朗,不少西方媒體將責任歸咎於伊朗的強硬態度。“在和中方的對話中,伊朗會進一步澄清立場以獲得中國的支援。”王晉說道。此前,中方已多次表明立場,始終致力於維護全面協議,努力推動談判取得積極進展。王毅外長日前也表示,國際核不擴散體系必須得到維護,同時也應照顧地區國家的正當合理安全關切。
與土耳其合作方面,外界預計,此訪將推進“一帶一路”倡議與土耳其“中間走廊”的深入對接。對土耳其來說,在遭遇本幣貶值、嚴重通脹的困境下,與中國加強經貿合作顯得尤為重要。
海灣國家與中國漸行漸近
與土、伊外長同期訪華的,還有沙特、科威特、阿曼、巴林四個海灣國家的外長及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秘書長。
中東國家外交官組團“向東行”,在歷史上並不多見。王晉表示,這樣的“盛況”並非突如其來,一方面,是對王毅外長去年3月密集訪問沙特、阿曼、巴林等中東國家的一次回訪,更重要的動因,則是對中國在該地區取得的外交成就和影響力的高度認可,亦凸顯了海合會成員國對中國的重視程度。
海合會是海灣阿拉伯六國的政府間國際組織和貿易集團,此次派出外長訪華的四個海灣國家都是該組織的成員國。自1981年海合會成立之日起,中國就與其建立了聯絡,兩者間的經濟具有明顯的互補性,尤其是近年來,雙方關係發展進入“快車道”,經貿合作不斷深化。
2021年,中國與阿拉伯國家的貿易額突破3000億美元大關,中海貿易額也首次突破2000億美元大關,取代歐盟成為海灣國家最大貿易伙伴。此外,美國能源獨立後,減少了從海灣地區的石油進口,而中國穩居海合會石化產品最大出口物件國地位,給後者提供了廣闊市場。
除了鞏固傳統的能源合作外,幾經波折的中國海合會自貿協定談判能否提速,也是各方關注的焦點。早在2004年,中國與海合會就已經決定啟動中海自貿協定談判,但受地區國家內部矛盾等因素影響,遲遲未能推進。王毅外長去年底在介紹2022年中國外交重點工作時,表示要“儘快達成中國海合會自貿安排”。如果該協定達成,將形成一個規模、國別和人口僅次於RCEP的全球第二大區域合作協定,有助於中國和海灣國家拓展在數字經濟、新能源、人工智慧等新興領域的合作,實現產業多元化。
王晉注意到,就在王毅同海合會秘書長納伊夫舉行會談後,雙方發表了聯合宣告,其中就提到,將盡快完成中海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建立中海自由貿易區,提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統籌推進雙方經貿利益。
雙方還一致認為,中海建立戰略伙伴關係條件已經成熟,將加快推進這一程序。一致同意召開第四次中海戰略對話,共同制定並簽署今後三年戰略對話行動計劃。
中國外交進入“中東時間”
“中東國家對內調整關係、對外主動出擊的新動向,對中國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王晉補充道。
去年以來,卡達與沙特、阿聯酋、巴林和埃及為“斷交”風波按下“暫停鍵”,土耳其與埃及、阿聯酋改善關係,伊朗和沙特這對“老冤家”在伊拉克舉行四次“密會”,一系列事件顯示,中東國家內部正在經歷關係重組。
域外勢力的影響同樣不容忽視,尤其是美國逐步從中東抽身,轉而聚焦大國戰略競爭,讓地區盟國對其產生信任危機,美國在中東的影響力大為下降,中東國家更希望自力更生、自謀出路,在塑造地區秩序方面發揮自身影響力。
在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楊希雨看來,中國和中東地區不同陣營的國家都保持著平等、互惠的夥伴關係,這樣的獨特地位是任何大國無法替代的,在美國留下戰略“真空”帶來動盪因素之際,中東國家都希望與中國加強戰略穩定合作,降解地區風險。以伊朗為例,想要緩和與海灣國家的關係,少不了中國這一“調解人”。
此外,疫情的衝擊給海灣國家的石油等支柱產業帶來挑戰,他們也在謀求自身的經濟轉型,而相較於美國單純的政治施壓,對華合作更能在經濟領域給這些國家帶來長遠利益。李紹先指出,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與中東國家的長期發展戰略不謀而言,雙方利益互補,存在相向而行的巨大動力,進一步提升合作關係是大勢所趨。
“隨著在中東影響力的擴大,中國也要學會判別因地區國家展開地緣政治競爭而帶來的風險和挑戰”,王晉強調,只要我們堅定信心、保持耐心,充分發揮政治智慧,這些困難一定能夠被更廣闊的合作前景所填補,開啟中國與中東地區國家跨越式發展的新篇章。
(看看新聞Knews記者 宋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