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父母所生,與生俱來。我們知道,嘴的功能有兩項:一方面的功能是吃飯,那是原始功能;一方面是說話,透過它表達意願,與人溝通交流。同樣一張嘴,有的人禍從口出,有的人因口得福。
接觸一個人,首先注意的是他的臉部特徵,重中之重是看看嘴,第一印象很重要。“音容笑貌”都由嘴巴表現出來。在小說中,常用聲音描述一個人,如《紅樓夢》對王熙鳳的第一次出場是先聞其聲,後見其人的:“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放誕無禮,因為當時個個“斂聲屏氣,恭肅嚴整”。單田芳評書中,評說一個人相貌都會對嘴巴詳細描述,什麼“鯰魚嘴,尖腦殼,寬下巴”等等,相面術士人們常說:男人嘴大吃四方,女人嘴大吃敗家。
從古至今,“禍從口出”舉不勝舉,一個人在事情沒有做成之前,不要說出來;就是成功了,也不要說出來。事情做成之前說出來,很多人就會關注你,討論你,洩漏你想幹事的秘密,不懷好意的人還會故意設定障礙,增加工作難度;事情成功了,你說出來,周邊“羨慕嫉妒恨”的人不少,你為了慶祝,請客吧,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請到,你請了一部分人,另外一部分人對你有意見;你不請客,大家說你鐵公雞。總之,說出來真的對你一點好處都沒有。“槍打出頭鳥”那是必然。三國時期文學家李康在《命運論》中寫道:“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
很多人透過嘴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北宋年間,陶谷自認為久在翰林院,功勞不小,希望能得到重用,擔任宰相,就讓人替他在宋太祖趙匡胤面前吹噓,說他“宣力實多”。可是太祖一聽就笑了,說:“我聽說翰林學士起草詔書,都是照著前人的舊文章,改換幾個字詞,這就好比俗話說的“依樣畫葫蘆”,有什麼功勞可言?”根本沒有考慮提拔陶谷為宰相。失望之餘,陶谷吟首詩並寫在翰林院的牆上,道是: “官職須由生處有,才能不管用時無。堪笑翰林陶學士,年年依樣畫葫蘆。”太祖得知,更加不願重用陶谷。
沉默是金!不要喜歡錶現自己,不用口若懸河,不要口無遮攔,因為你不知道你的那句話得罪你周邊的人,給自己埋下隱患。
你的失敗,跟你的嘴密不可分。
人得意時,容易輕狂;人失意時,會洩憤抱怨;日常生活中,喜歡評頭論足。無論何時,言多必失!嘴裡吐出的話不可能讓周邊的人都滿意。
人際交往中,請控制好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