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冷季節,尤其是在停止活動時,下肢特別是腳便會感到寒冷。
這是因為人體下肢距離心臟最遠, 區域性血流相對緩慢所導致的。但有時即使氣溫並不太低,鞋的保暖作用也很好,仍然感到下肢發冷,這時一定要去醫院檢查一下是什麼原因導致的,以免延誤病情。
引起下肢異常寒冷的常見疾病有以下幾種。
1.血栓性閉塞性脈管炎
血栓性閉塞性脈管炎是周圍血管的慢性閉塞性病變,主要累及四肢的中、小動脈。
發病初期,大多表現為受寒後足部發冷、麻木、疼痛,走路時小腿痠脹、乏力;若病情加重,可表現為間歇性跛行(走幾步路之後就感覺下肢無力,需要停下來歇一歇);肢體發涼、怕冷、麻木、疼痛加劇;嚴重者有肢體端潰瘍和壞死脫落。
2.閉塞性動脈硬化
最早出現的症狀是肢體發涼、麻木和間歇性跛行。
隨著病情的進展,缺血程度加重,出現下肢持續疼痛,尤其是當肢體抬到高位時疼痛加重;疼痛在夜間更為劇烈,患肢面板蒼白、溫度降低、感覺減退、面板變薄、汗毛脫落、肌肉萎縮、趾甲增厚變形、骨質稀疏。
在病變晚期,可出現趾、足或小腿的乾性壞疽和潰瘍,且較為廣泛。糖尿病患者常有溼性壞疽和繼發感染。
閉塞性動脈硬化作為全身動脈粥樣硬化的表現形式之一,多見於腹部主動脈下端的大、中型動脈閉塞,兩下肢同時發病。
對於高血壓、血脂紊亂、糖尿病等老年患者,如發生上述症狀,需要引起警惕。
3.肢端動脈痙攣症
肢端動脈痙攣症又稱雷諾綜合徵,是由於支配周圍血管的交感神經功能紊亂引起的肢端小動脈痙攣性疾病,表現為手指等四肢對稱性陣發性發白,隨後潮紅、疼痛,通常因寒冷刺激或情緒激動而誘發。
在寒冷季節中發作較頻繁,起病緩慢。患者在受寒之後,尤其是與冷水接觸之後容易發作,故冬季多發。
對於抵抗力低的患者,由於指端缺血而發生的潰瘍,有可能導致骨髓炎、敗血症等疾病,這也是本病最嚴重的併發症。
因此,正確而及時地應用抗感染藥物 有助於防止這些併發症的發生。
4.甲狀腺功能減退
甲狀腺功能減退是由於甲狀腺激素的合成,分泌或生物效應不足而引起的一種綜合徵。
多表現為乏力、怕冷、腹脹、 便秘、嗜睡、月經過多;重者可出現黏液性水腫,表現為眼瞼浮腫、鼻寬大、唇舌肥厚、面板乾燥角化、毛 發稀疏幹黃、眉毛外側1/3脫落、聲音低粗、心率緩慢、不可凹陷性水腫。
在寒冷季節,有些嚴重患者可出現黏液性水腫昏迷,表現為體溫低、低血壓、呼吸淺慢、心率緩慢、 低氧血癥,甚至危及生命。
5.神經系統疾病
一些神經衰弱的患者,由於自主神經功能紊亂,也可出現持續性下肢寒冷的感覺。
表現為心悸、氣短、 多汗、腹脹、頭痛、易失眠、疲乏等症狀。而這些患者在體格檢查時並無異常現象,此時應考慮是否有神經系統疾病的嫌疑。
臨床上,我們常見有些癔症患者由於言語暗示產生的雙下肢寒冷感覺。
可見,下肢寒冷也可能是疾病的訊號。
作者:衛生部北京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 潘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