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咖加使用者:_____王大可
自從進入了21世紀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進入了快車道。伴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們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好,精神和物質上的追求也更上臺階。像汽車這種大宗消費品,隨著物質文化的提升和工業的發展,從8-90年代的遙不可及到現在觸手可得,使汽車走進千家萬戶。
車企看到這一個潛在的市場,紛紛根據我國消費者的選車喜好,路況,和個性化等多方面因素設計出特供我們國內市場的車。比較出名的像是大眾的朗逸和捷達、現代的名圖、馬自達的CX-4、本田傑德凌派等。
凌派的出現,正好填補了本田在中國A級車細分市場上的一個空缺。下有飛度,上有思域傑德,中間來了個凌派,正好形成一個完整的壁壘,把這一部分的市場吃透。
靠著一哭二鬧三上悠雅的方法,蹭到了一臺18年出廠的凌派CVT基礎款。
外觀方面
記得凌派剛上市的時候,請來了C羅為凌派代言,將一些跟雅閣類似的設計和雅閣上有的配置將這一臺凌派跟雅閣聯絡在一起,宣傳這是"小雅閣"。外觀這種見仁見智的東西太主觀了,這臺車第一眼給我的感覺是:順眼。
前臉設計中,各方面比例都正常;中網和霧燈處的鍍鉻裝飾加上LED日間行車燈,能很好的提升這臺車的"高階感"。
來到側邊,雖然是特供的產品,但並沒有對車身的線條馬虎設計。所以這臺車的側面看起來勻稱,比例也協調。不會是為了設計而設計弄個大溜背什麼的,而是很符合家庭日常使用。尾部設計感覺比新款的凌派要好看很多。
內飾&配置
開啟車門進入車內給到的是一種舒服平常的感覺,沒有因為為了設計而設計而用數不清的誇張線條、各種浮誇的配色和一堆不知道用不用的上的按鍵湊在一起而讓人看久了以後會產生審美疲勞,運用黑色的內飾配色能有效防止陽光的反射導致行駛安全。
車門鎖,車窗控制和後視鏡等操作都照常在左邊,有點需要吐槽的是隻有主駕駛位置有一鍵升降.
"ECO"節能模式、ESP開關、還有燈光高度調節,在駕駛位的左邊位置。燈光方面,這臺車將轉向、大小燈、前後霧燈這些整合在了一根操縱桿上面。
這臺的儀表盤看著是真的舒服,黑底白字的設計十分直觀地展示資料。三個表位分別容納了轉速、車速、油量三大塊。中間的速度表最外圈會隨著油門的深淺調整背景光源,深踩油門是白色,淺踩的時候會是藍色,當不踩油門溜車的時候會顯示綠色。當不同光線從不同角度投射在這個錶盤中,這個錶盤也會顯示出來不同的立體感覺,這種立體的感覺也是任何液晶儀表都不能夠做到的。
有點不足的是這車的A柱有點大,小路上轉彎能藏2個人。
中控上,後改的大螢幕在倒車和用手機相連音樂的時候很方便,但是導航的話不如用手機。這個後改的中控屏也有一個問題,就是在遇到天氣好大陽光的時候會有很強的靜鏡面反射。
空調區域上,雖然是手動空調和物理按鍵控制,但是真的太棒了。對於崇尚科技感的消費者們看到這些"毫無科技感"的物理按鍵,肯定會嗤之以鼻,但對我來說,這些"落後"的東西真的是我的心頭好。因為這些可真的太棒了~這些看著即不高階也無科技感的物理按鍵特別適合盲操作,像是在行駛的途中如果想要調整這一臺配備了"核動力"空調的凌派車內溫度,我可以很直接的將想要的溫度調好,而不用用手在螢幕找來找去滑來滑去。
對於很擅長空間利用的本田,這臺車的儲物空間是真的不少,而且位置都很順手。
機械手剎的拉起來那個咔咔聲真的太舒服了。
車內空間
這臺車的座椅很明白自己的取向,也很清楚自己的一個定位,它知道自己作為一臺家用車舒適夠用就行了,要是花裡胡哨的設計就會破壞它的一個平衡與協調。前排兩張座椅,坐姿不會特別低,加上有座椅填充物沒有一味地軟而是軟硬適中,加上有足夠的腰部支撐,背部不會整個窩進去,所以長時間坐著也不會覺得很累。
在我調整好我前排的坐姿以後,來到後排,後排腿部空間還有一拳以上,頭部空間3指當在副駕駛調好位置以後,後排的腿部空間比在駕駛席的位置更好。
後排座椅靠背因為角度緩,填充物的軟硬度跟前排一樣,可是坐墊偏短一些,對於長途來說會稍微對後排乘客不友好,腿部長時間沒有支撐會累一點。要是坐墊能夠再增一些,後排的舒適性就更好,長途的話也會舒適。後排的配置只有杯架和一個扶手位。勝在這臺車的風量和製冷能力足夠的好,縱使沒有後排出風口,也可用前排用調大送風量使得整車迅速降溫。
駕駛特性
刻板印象中,日系家用車總會讓人聯想到了居家平淡。也就是動力不是特別澎湃,但超個車什麼的不會特別吃力,實在的感覺。操控方面就是可以轉個彎,或者是快一點轉個彎,再快的話,坐在車裡的家人就會有意見了。
那這臺車會不會是這樣呢?是的呢,基本上就是這樣。動力方面不會有特別多的亢餘,基本上就是夠載著家人可以超個車。縱使是有Vtec的加持,但遇上了一些中低排量的渦輪車可能就要在後面看尾燈了。操控方面,以再快一點的速度轉彎,側傾的程度彷彿在跟駕駛著說這臺車還是以居家用就好,讓這臺車做一些超越自身能力的"運動"可真的有點難為它了。
這臺代號R18配備Vtec技術的單頂置凸輪軸發動機,在普通模式下日常起步跟車什麼的不會有大問題,在中低轉速下的動力變現會相對平淡,當車輛超過3000r/pm的時候,能比較明顯的感受到發動機的動力輸出,就像是想掙脫束縛的小野兔,挺有勁。平時輕踩油門,轉速攀升的快,動力響應積極。動力是一把雙刃劍,雖然動力更好了,但是也帶來了另一個不好的問題,就是轉速的攀升會導致發動機的噪音變大,高轉時帶來的聲音會對駕駛員亢奮,可長時間的高轉可能就對家裡人煩躁了。
當按下那一顆"ECO"按鈕以後,發動機的動力輸出跟普通模式下會有不同。節能模式下,這臺車的油門響應慢,看到儀表盤的實時噴油量是儘量控制在15L/100km以內以降低能耗。節能模式的感覺就像是:駕駛者以4g的網速傳遞動力需求給踏板,但是油門踏板以3g的速度傳遞給發動機,發動機以2g的速度來反饋動力響應。動力響應跟普通模式相比就像是兩臺車,普通模式下響應積極,但節能模式下卻非常慵懶。相較而言,普通模式下足夠好了,開起來會更加舒服,動力響應更積極,起步超車什麼的不會像節能模式下那麼鬧心。
CVT變速器與發動機匹配的很好,在加速過程中因為沒有動力的中斷,所以非常順滑。在日常日常巡航狀態下(D檔),CVT總是會將轉速儘可能拉低來降低油耗;當有進一步的動力需求,只需要深踩油門,轉速就會很積極的攀升。至於"S檔"的表象,感覺上並沒有像是"D檔"表現的那麼好;掛上了"S檔",會維持在一個高轉速,保證動力的輸出,但是也帶來另一方面的影響,就是會導致發動機將更多的噪音傳來車內,讓車裡的駕乘感受並沒有那麼好。日常使用上看,D檔已經可以足夠應付多種使用場景了。
對於這臺車,感覺開起來最舒服的模式就是按照普通的模式去開就足夠好了,在普通模式下已經有足夠好的燃油經濟性和動力響應積極性還有不錯的駕乘感受,在普通模式下,就像是一個平衡點,把動力,能耗和駕乘都綜合好。那麼技能模式和"S檔"就真的一點用都沒嗎?其實也不是,對於一些喜歡佛系開車的和喜歡更強的動力模式的駕駛人員有多一個選擇。
這一臺凌派配備的是電子助力轉向。方向盤的尺寸大小適中,握邊也能夠很好的握住。不知道這個是不是就是所謂的電子味很重,基本上這臺車的轉向反饋都是很重!就是無論在低速下像停車倒庫或者是開起來進行變道轉彎之類的,能很明顯的感受到轉向系統想給駕駛者營造出一種運動的氛圍出來。方向盤的阻尼力度基本上是維持一致,無論是在低速還是高速下,這臺車的阻尼感受都一樣。在行駛的時候變道打方向,車子可以很快的跟上方向盤轉動反應。
懸架對於一些小起伏的波浪路會有一個挺好的吸收,快速一點透過減速帶或者井蓋之類的起伏突然的時候雖然會感覺硬一點但也能夠有很好的吸收,平時對於一些細小的震動這臺車可以應付得來,能夠確保車上的家人們有足夠的舒適度。要是想著掛上了"S檔"就可以出去溜彎的時候,這臺車的懸架表現可能還跟不上"S檔"的表現,以一個相對快一點的速度轉彎,車內的側傾也能夠反應出懸架的掙扎。至於更激烈的表現,受限於駕駛能力和道路等限制就無法展示了。
制動效能是足夠的。無論是低速跟車,還是突然的緊急制動,這臺車的制動表現都不狼狽。可能是這臺車因為停放時間比較長還是什麼,在剎車前段的1釐米左右深度,每次在這車制動踏板初段的深度,這臺車的制動力表現都會有起伏,有時會在者初段的1釐米內有足夠的力應對跟車的制動,有時候卻要踩的更深。
燃油經濟性不公不過。油箱容積48升,油表中分成40個小格,平均每個小格所表示的油量是1.2L。在廣州市區夏天開開停停並開空調的擁堵道路下,這臺車100公里跑了6.5小格的油,換算一下大概是8L的功耗。由於可以加92的油,這臺車的用車成本可以進一步的壓縮。
總結
本田的Slogan:The Power Of Dream(夢想的力量)。很多人想到本田,就會聯想本田宗一郎、想到了萬轉紅頭機、想到各種90年代一眾本田車叱吒風雲的年代,那種略帶叛逆和衝擊夢想的力量。本田的產品往往會給年輕車主帶來熱血與憧憬。
第一次坐上這臺車的駕駛席的時候,看到方向盤上的本田標,打開發動機艙看到那副配備了Vtec技術的R18發動機,腦海裡也幻想出了爆Tec帶來的快感、在東濠湧劈彎的情景、在內環路上一騎絕塵讓一堆車看到我的尾燈。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真正不鍵盤的開上這臺車時,這臺車的感受與腦海中的幻想是大相徑庭。R18發動機雖配備了Vtec技術,但加速起來和比它排量更小的1.5L的L15B的自吸發動機的車型並沒太大差別;想去感受爆Tec,但接近爆Tec的轉速時抬頭一望看到了前方的車速攝像頭;在內環路上,自吸已經比不上路上的一堆渦輪車了,不是我一騎絕塵而是別人,看尾燈的情形也跟幻想中互調。
這臺車能做到的都是些實實在在的事。
在酷暑難耐的廣州,這一臺車按下A/C鍵,空調出風口三秒就涼,一檔的風吹個幾分鐘都覺得冷;配置不華麗也沒什麼科技感,可是用起來卻各種順手,沒有像觸控式螢幕控制的各種調整二級選單,盲操作起來十分方便;在網約車輛左穿右插和外賣小哥騎著電動車不停地做著布朗運動的擁堵市區下開著空調怎麼豁都只是8L的油耗;在環狀線路上或者廣汕路上遇到一些龜速車想去超個車也不太費勁,踩深一些都能夠從容過去;空間對於我來說這種五大三粗的人都覺得足夠,家裡人坐上去這臺車在後排雖不能夠二郎腿,但也能夠長途駕駛下不壓抑。這些都是這臺車所能做到的。
這臺車就像是芸芸眾生的我們,普普通通的一切都是夠用和基礎;當拋棄幻想去接受這臺車的普普通通,會發現其實這臺車真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