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生活費給多少合適,一直是個經久不衰的話題。家長如果生活費給多了,學生亂花錢,養成花錢大手大腳的習慣,如果生活費給少了,家長又擔心學生一個人在外不容易,怕學生受苦。
那大學生又是如何想的呢?在大學校園存在一種普遍現象,那就是月初的時候錢包鼓鼓,喜歡啥買啥,到了下半個月,不知道節省的學生,就開始省吃儉用,或許請求家長的“接濟”。面對這種情況,家長表示苦惱,到底應該大學生多少生活費呢?
各地大學生生活費標準排行榜,貧富差距有點大
這是全國部分地區大學生生活費統計表,差距十分明顯,家長可以以此為標準,看看自家學生所需學生是高於這個平均水平,還是低於平均水平。
榜單中明確顯示,超過三成地區的大學生生活費超過1600元,基本花費都是吃飯、生活和社交娛樂等方面,經濟水平較高的地區,大學生每月生活費超過2000元,這些地區有些大學生稱,每月2000元比較“吃緊”,家長可以根據家庭情況,適當多給一點生活費。
在筆者看來,現在1200的生活費算是“低保”。家長可以算一下,分攤到每天也就40元,即便是一天三餐都在食堂吃,一個月吃飯就要花去600左右,再買點生活用品,零食和水果,1200元應該算正常花銷,既不用特別節約,也用擔心大手大腳花錢。當然這個不可能適合每位大學生,僅供家長參考。
家長給大學生生活費應該考慮哪些方面?
家長給生活費要量力而行,別亂給,不能支援學生的攀比心理。學生進入大學校園後,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同學,有些同學家裡條件優渥,生活費非常充足,叫許多人望塵莫及,學生沒有必要羨慕,也不要跟這樣的學生攀比。
而家長給生活費要以考慮家庭情況,保證學生夠花即可,沒有必要想著讓學生少吃苦就超出家庭承受能力,借錢也要給學生更多生活費,完全沒有必要,大學是學習的場所,生活上簡樸一點未必不是好事。
家長還要考慮學生所讀的大學位於哪個地區,如果經濟水平高,或省會城市,家長可以適當多給一點生活費,當然也跟專業有很大關係,尤其是特長專業的學生,平常或許要參加比賽,採風,買專業用品等,日常花銷會比普通學生多一些。
總之家長在給學生生活費錢,要多瞭解大學生生活,並且與學生好好商量,看看學生心理預期的生活費是多少,然後折中考慮,避免因生活費引起矛盾。
大學生生活費不夠花了該怎麼辦?
不管家長給多少生活費,大學生都要合理規劃大學生活,不要胡亂開銷,把心思放到學習上,自然也就不會胡亂花錢。
即便是大學生生活費不夠花了,也要採用正確的方式為自己賺取生活費。首先大學生要避免超前消費,遠離校園貸,以免釀成悲劇。
如果因為家庭條件不好,導致生活費不夠用,學生可以申請助學金,比如助學貸款,困難不足,爭取勤工儉學的機會等,在不耽誤正常的學習的基礎上,很多學校都會為學生提供勤工儉學的崗位,需要學生自己到大學生事務中心諮詢和報名。
合理選擇兼職。大學生除了靠家長給予的生活費,還可以透過兼職為自己賺取更多的零花錢,同時還能鍛鍊自身綜合能力,可以說是個不錯的方式。但大學生選擇兼職時,要提高警惕,注意安全,透過正規的渠道找兼職,最好是在寒暑假到公司裡去實力,對提升能力很有幫助。
適當的儲存。學生可以在領到生活費後,可以按照不同支出種類進行劃分,有計劃地支出和儲存,養成記賬的好習慣,爭取每個月能夠結餘,等到某個月生活費不夠了,就不必管家長額外索要生活費。養成記賬的好習慣對學習和日後工作也有很大的幫助。
大學生剛步入校園,很多事情都會感到不適應,家長要給予理解和引導,幫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針對生活費,家長可以結合多方面因素考慮,再跟學生商量,爭取達成意見統一。而大學生也要把重心放在學習上,不要亂花錢。
今日話題:你每個月給孩子多少生活費?夠用嗎?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您聯絡刪除)
歡迎大家關注、點贊,在下方評論區發表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