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南粵古驛道網 熊燦堅
近年來,透過創新性打造南粵古驛道與沿線村落之間的互動機制,依託旅遊、文化、體育、農產品生產加工等產業發展,為沿線鄉村發展注入新動能,有效幫助貧困村建立起發展內生動力,帶動了一批古驛道沿線貧困村發展和村民致富,位於梅州市平遠縣仁居鎮仁居村就是其中一個典範。1月10日,由國家文旅部、廣州市民宿協會、五星級總廚協會、旅遊網際網路平臺形成的專家組走進南粵古驛道鄉村振興示範點平遠仁居村,感受這座紅色古村的新變化、新氣象。該活動為“紅動古道 綠動鄉村”南粵古驛道活化利用系列展示活動之一,由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廣東省地質局指導,廣東省“三師”專業志願者委員會、廣東省古蹟保護協會、南粵古驛道網支援。
仁居古稱“豪居”,從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建制至今400多年,據老縣誌記載:“豪居即公卿士大夫之居鄉,後將‘豪居’改‘仁居’,意為‘仁人之居’。”仁居村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村內文物古蹟眾多,現存永昌橋、青雲橋、駕虹橋3座明清時期的古橋,以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廣東四大銀行金庫,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萬五韓公祠、官塘唇李屋、素廬等文物建築。仁居村不僅古色古香,而且又“紅”又“專”,1929年至1930年間,由朱德、陳毅等率領的紅四軍兩次入駐仁居,留下紅四軍第1縱隊司令部舊址、紅四軍第3縱隊7支隊駐地舊址、紅四軍縱隊政委駐地舊址、老東門街謝屋紅軍牆標群舊址等革命舊址20多處,革命史蹟和紅色資源豐富,是全省60個省定“紅色村”黨建示範工程之一。
本次參觀體驗活動甄選了紅四軍紀念館、老東門街謝屋紅軍標語、紅四軍第3縱隊7支隊駐地舊址等紅色節點,讓參與者全方位、多層次地體驗仁居村透過活化利用古驛道紅色文化以來所發生的新變化、所煥發的新活力。
走進紅四軍紀念館,參觀者透過連環畫、VR技術、場景全息影像等多媒體技術和鑄銅圓雕復原以及引入人工智慧控制系統弧幕投影技術、觸控式螢幕、玻璃鋼浮雕、矽膠人物圓雕、3D列印地形沙盤等藝術形式,打造沉浸式參觀場景和互動式觀展平臺,重溫了當年槍林彈雨、戰火紛飛的畫面。
漫步紅軍街的都巷陌裡,客家特色民居鱗次櫛比,精美生動的紅軍故事圖繪躍然在牆面,主題景觀雕塑、“紅軍窗”、“紅星照耀中國”景觀帶、“革命故事”連環畫展示廊等紅色、古色元素展現在眼前,像是走進了民國的歷史畫卷中,仁居古鎮的紅色故事娓娓道來。
穿行仁居村巷陌之間,腳踏古樸的石階路,“青磚米色”的民居別具一格,鮮紅奪目的黨旗標誌牌沿巷排布,精美生動的紅軍故事圖繪躍然牆面,紅四軍司令部舊址等革命遺蹟修繕完好,“打倒帝國主義”“打土豪分田地”等牆標清晰可見……
圖為漫步紅軍街。
從見證革命歷史榮光的革命史蹟到多媒體呈現、沉浸式體驗的紅色展覽;從曾經無人問津的街頭巷尾、老屋舊址,到如今紅色旅遊熱點、網紅打卡地,透過紅色文化資源的活化利用,仁居村紅色文化更紅,鄉村產業更旺。
近年來,仁居村以南粵古驛道活化利用為契機,結合鄉村振興戰略,依託 “紅色村”建立,持續修繕一批紅色革命舊址,修復一條沿線古驛道和沿線景觀,升級建設紅色文化廣場和紅色教育展館,將分散在1公里內的紅四軍革命舊址群串聯打造“紅色文化長廊、紅廉教育基地”;同時,結合村內紅色資源開發出“重走紅軍路、聆聽紅色事、瞻仰舊址群、品嚐行軍餐”紅色體驗路線。透過對紅色文化資源重新活化利用,帶動紅色旅遊、文創、自助廚房、農特產品的展銷等產業的發展,讓昔日的老村莊煥發出新顏,讓當地村民真真正正在南粵古驛道活化利用過程中得到實惠。
在素廬舉行的交流座談會上,各界專家與當地村民代表們一起探討,集思廣益,從各自領域出發,挖掘古驛道紅色資源的創新活化思路以及仁居村實現鄉村振興的經驗價值,為古驛道紅色文化資源活化利用、古驛道沿線鄉村振興、精準扶貧帶來了新思路、新模式、新經驗。
五星級總廚協會副秘書彭石英指出,梅州食材多樣,品質優良,可以根據季節舉辦系列美食活動,如美食節、美食採風、主題餐飲旅遊等,邀請美食專家發掘更多客家美食,研究美食造型,同時透過與酒店、調料商等開展互動活動,藉助品牌效應,提升客家美食的美譽度和知名度。
國家文化和旅遊部研究員許立勇從頂層設計層面指出,南粵古驛道已形成區域性示範效應,應加強與臨近省份聯動合作,把古驛道活化利用從一個省的政府工作升級為整個國家的戰略部署,將古驛道打造為國家層面的文化廊道。此外他就南粵古驛道紅色資源活化利用提出了以下建議:一是塑造靈魂,結合當代精神文明建設,深入挖掘梅州平遠地區紅色資源的文化內涵,形成獨具平遠特色的紅色文化調性,如紅四軍在平遠留下大量紅軍標語和書批,具有非常豐富、深刻的紅色文化內涵,應深入挖掘其中蘊含和反映的時代精神、平遠特色民俗。二是打造品牌,將紅色基因與世界客都第一村相結合,整合列寧路、馬克思街、中央紅色交通線以及紅軍道等紅色文化資源,打造融合紅色、古色、綠色的整體品牌。三是提升基建,除了從居民角度,還應從文化旅遊組合共享的角度考慮,補足交通短板。四是振興產業,根據平遠地質氣候情況,試點佈局若干經濟作物,形成主打優勢農產品,引入相關市場主體,構建產業平臺,形成系列產業鏈,大力發展大文旅產業。
透過此次參觀體驗活動和座談會,有效加深了社會各界對南粵古驛道活化利用推動鄉村振興、精準扶貧的認識,進一步擴大南粵古驛道鄉村振興示範點的示範效應,讓古驛道活化帶動沿線鄉村發展的成功經驗推向全國各地,為推動鄉村振興增添了新動能。
(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自南粵古驛道網,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