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食禁令”的由來:壽司,和牛,生魚片……對於日本的傳統美食,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所瞭解,但是或許很多人並不知道日本曾有過長達上千年的禁止食用肉食的法令。
事實上原本的日本民族是會食肉的,但是自從佛教傳入日本島嶼,在飛鳥時代開始,日本的皇室們就開始禁止食肉了。而到了奈良時代日本皇室更是開始禁止百姓殺生。公元675年,天武天皇頒佈了第一個官方“禁止食肉”的法令。
《日本書紀》中曾經有過對於農業方面的記載。文獻內容主要是禁止在4月至9月農忙季節食用牛、馬、狗、雞和猴子的肉類(不包括鳥類和魚類)。有趣的是日本古代貴族將兔子定義為鳥類,到現在仍然沿用鳥類的數量詞“羽”來做兔子的數量單位。
原本天武天皇的法令規定主要出於兩個原因:一是受到佛教“不殺生”的戒律影響,並且極端化的結果。二是出於考慮緩解糧食危機,與中國禁止私自宰殺耕牛,“農忙止訟”,以及《田律》中規定捕殺、採集包括樹木、植被、水道、鳥獸、魚鱉等的時間和方法有類似的意義。
然而日本的禁止肉食的法令卻沒有一步一步走向完善,二是不斷地演變成一刀切的嚴酷法令。江戶時期第五代將軍德川綱吉,在晚年頒佈了一系列動物保護法令,佔他在位期間頒佈法令的十分之一。
最有名的就是1687年,頒佈的《生類憐憫令》這不是一部成文法,而是對他一共135次所頒佈的相關命令的總稱。在《生類憐憫令》中,有各種保護動物相關的法令。比如禁止食用魚、鳥、貝類、禁止遺棄病牛病馬等等,但令人注目的是法令中有著大量關於保護狗的規定。
法律規定:不能隨便遺棄狗,不論是貴族武士,不能殺死流浪狗,對流浪狗不能施加暴力,還要給流浪狗提供食物,因此當時每家每戶門外要專門放一個給流浪狗餵食的碗。
對於自己養的狗也有相關的規定,主人要在官府登記註冊狗的身份,每隔一段時間,就有公職人員會來檢查一下這些狗,確定它們都受到了主人良好的照料。如果違背法令,就要受到相應的懲罰。
在愛狗人士的眼中這是最早的動物保護法,但是在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日本民眾來說,這無疑是“天下之惡法”。從而將德川綱吉罵為“犬方公”,譯為中文就成了“狗將軍”,為對日本歷史熟悉的朋友們所熟知。
德川綱吉愛犬愛動物,禁止殺生是因為他天性善良嗎?
當然不是。德川綱吉37歲時繼承者夭折,此時 一個和尚告訴他,後嗣夭折是因為前世殺孽太重,所以今生要對所有生命都非常仁慈,禁止殺生。於是,德川綱吉出於對佛教的迷信,頒佈了一系列禁止殺生的法令。
不論如何這些法令顯然都給日本“禁食肉類”又添了一把火,後面甚至演變到連一隻蚊子都不能打!曾經有位官員就因為自己的小姓打了只蚊子而被關了禁閉。
這樣的法令直到明治維新才被廢除,也結束了長達1200多年的日本禁肉史。
“肉食禁令”的後果
儘管日本頒佈了“禁止食肉”的法令,但是日本貴族從未完全放棄對肉食的追求。他們聲稱這些肉類擁有某種特殊的藥用價值,可以在特殊時候作為藥物食用。例如清酒醃製的牛肉可以作為補品來食用等等,以這樣的方式巧妙地“避開”法令的限制從而一飽口福。
當然,作為法令對於違反者還是有相應的懲罰措施的。比如官方法令規定:凡是吃過野山羊、狼、兔子或浣熊的人,在參拜神龕之前必須懺悔五天;而那些吃過豬肉或鹿肉的人必須懺悔60天;吃過牛肉和馬肉的人需要懺悔150天。
不過到了平安時代,日本的貴族基本上是不會食肉的,甚至以食肉為恥,有些人不僅不吃獸肉,連蔬菜都不怎麼吃。再加之房屋構造並不通風,很多源氏貴族患上肺結核,佝僂病,低血糖等等,平時也不運動,很多貴族因為營養不良而導致虛弱或者早早的病逝。
藤原家定的《明月記》中寫道:“得病就是因為吃了魚,我恥於此事啊”,就可以窺見當時貴族對食肉感到不恥的心理。
但與貴族正好相反的是當時關東的武士們。他們不再受佛教、迷信在關於食物方面的束縛,不僅吃鳥獸類等肉食,還經常喝味噌湯、吃梅乾等一些酸鹹類食物以助消化。而且,透過在山野間堅持不懈的鍛鍊和長途跋涉的修行,關東武士們有著健康良好的生活習慣,顯然也就擁有了比貴族勢力更為兇猛的戰鬥力。
不僅如此,從公元1180年日本出現的三年饑荒,只發生在了關西,反觀關東地區卻是一片豐收的景象。這也不難想象為什麼戰國時代來臨,貴族階層對武士階層毫無抵抗的能力。
根據一些調查資料,也能看到不食肉類帶來的後果。首先是日本社會各時代不同階層人的平均壽命:
明顯可以看出,平安時代的貴族由於不健康的飲食生活習慣,不僅時常疾病纏身,平均壽命也遠不如身強體壯的武士們。這一現象也必定與平安時期貴族內部“恥於食肉”的風尚有分不開的關係。
然後是歷史上各個時代日本男性的平均身高:
也不難看出,禁止食肉開始,經過時間的累積造成日本男性平均身高得越發矮小,這和變化的飲食習慣是分不開的。
可能有人會疑惑,日本作為漁業大國,漁業資源豐富,透過魚肉不也能獲取足夠的動物蛋白嗎?在日本明治維新之前,很長的歷史裡,人民的生活都是非常窮苦的。
古代日本沒有發達的造船技術,也無法實現近現代意義上的大規模捕魚,日本島的物資其實一直都是非常匱乏的。且不說魚和其他的肉食,當時的底層武士們能每天吃上大米都是很幸運的事情。在電影《七武士》裡,一個落魄的武士為了一天兩頓大米飯,寧可被農民僱傭,連命都可以不要,從中也可以看出當時日本底層人民生活的困苦。
到了明治時期,日本人被西方人開啟國門以後,派遣了大量日本人到西歐各國學習,看到西歐人大多長得高大健碩。發現西歐人的飲食習慣與他們完全不同,不僅食用肉類,還多吃牛肉,大量飲用牛奶。於是日本發生了徹底的改變。日本官方制定了給每個小學三一天一斤奶的計劃,討厭食肉的明治天皇帶頭在民眾面前食肉。
見到這一切的李鴻章曾經說到:“吾聞倭王移風易俗,以肉奶為食,以西為師,其志不在小。中國之患,其唯日本乎?”
正如李鴻章所預料的那樣,經過了明治維新,日本不久後便發動了甲午戰爭,中日之間漫長的戰爭也正式拉開了帷幕。
“肉食禁令”與中國的關係
“肉食禁令”是受到佛教的影響而形成的,而日本的現在的本土佛教也都是從中國隨著遣唐使和僧侶們傳過去的。佛教對日本的影響不僅是為大家所熟知的“寺廟”、“茶道”等精神文化的層面,更是對日本的歷史有直接的影響。
“ 佛教在各國多少都與政治發生一些聯絡,但又總是習慣性地與政治保持某種距離,而在日本,二者卻產生了高度結合。”
在古代日本,從佛教發展而來的禪宗盛行於日本社會,僧侶們享有很高的地位的同時,利用宗教的力量深深地參與進各種政治紛爭之中。擁有實權的白河天皇曾說:“現在全天下還有三件事讓我憂心,第一是鴨川的河水(指洪水),第二是骰子(指日本社會賭博的不良風氣),第三是比睿山延歷寺的僧兵。”
日本禪師不僅經常出入天皇和幕府的大門,透過說法來影響政治,而且還與軍事力量相結合。士兵們既信仰武士道,殘忍好戰,又祈求佛祖加持和庇護。他們手裡拿著屠刀,口袋裡裝著從神殿得到的神符。他們在精神上希望靈魂昇天,希望人會輪迴轉世可以在彼岸繼續新的生活,但在現世中卻為著一個瘋狂的目標而拼殺。
因此由於佛教思想而影響了日本貴族乃至民眾的飲食習慣並不是什麼稀奇的事。誠然,中國將佛教帶到了日本,但日本本土化後的佛教卻在古代很長一段時間內逐漸異化,影響了日本的歷史,也影響了中國的歷史。
參考文獻:
《論佛教對日本傳統政治和軍事文化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