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加拉瓜在最近遭到了美國和歐盟的雙重製裁,藉口均是所謂的“破壞民主”。據悉,美國國務院對116名尼加拉瓜人實施簽證限制,美財政部則是直接對包括尼防長在內的6名尼官員實施經濟制裁。而且他們還故意在尼總統奧爾特加宣誓就職的那天宣佈以上制裁,這明顯是故意找茬,給奧爾特加施加壓力。
據環球網訊息,我國外交部在今日對此事做出評論。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我們堅定支援尼加拉瓜政府和人民的自主選擇,同時也敦促美方正視自身的“民主赤字”,立即停止對尼加拉瓜的單邊制裁,停止干涉他國內政。我國發言人這段話雖然簡短,但透露了兩個資訊。
第一,我們對尼加拉瓜的態度是“堅定支援”,美國無權干涉尼國內政,更無權對其實施無理的單邊制裁。第二,扯下美國的遮羞布,揭露了他們欠下人權債的事實。美式民主早已在崩塌的邊緣,所謂的“人權燈塔”不過是美國在自吹自擂、虛假營銷,他們根本沒資格對別國的民主和人權指手畫腳、說三道四。
更何況,此次美國之所以對尼加拉瓜揮舞制裁大棒,主要是因為他們宣佈與臺斷絕關係,堅持與華復交,和所謂的“破壞民主”根本八竿子打不著。據瞭解,拜登政府此前已派人遊說奧爾特加,但後者並不受他們的蠱惑,堅持與華復交。按照慣例,美國必定會給這些不聽指揮,並且與華交好的國家“穿小鞋”。
美國在這邊給我們的建交國尼加拉瓜使絆子,其小弟澳大利亞也在不停歇地為抗華做準備。據環球網報道,莫里森政府已經打算花35億美元,從美國那裡採購軍火。具體是120輛裝甲戰車,其中包括75輛M1A2坦克。不過令人疑惑的是,澳大利亞作為一個四面環海的國家,買坦克有什麼用處?難道這些坦克可以跨越大洋洲給我國造成威脅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為現在世界上根本沒有任何國家成功研製出可以橫渡太平洋的坦克車。而且要知道的是,澳大利亞購買的這些M1A2坦克並沒有水路兩棲作戰能力。所以他們這番神操作著實是讓人無法理解,包括澳大利亞網民自己都忍不住吐槽莫里森政府的腦回路。有網友表示,這無非是為了給美國“上貢”,買一堆沒用的東西回來給軍隊當玩具。
眾所周知,近兩年中澳關係越來越差,在美國的挑撥之下,澳大利亞甚至頻繁釋放出要和我們“開戰”的訊號。他們現在大量購買美製軍火,就是正中美國下懷。美國之所以在中澳之間拱火,炒作地區矛盾,就是想增加澳政府的危機感,在他們大批次囤積軍火的時候,狠狠發一筆戰爭財。
除此之外,美國此舉也是想收緊對華包圍圈,進一步孤立我們。原本澳大利亞和我國相處得還算融洽,畢竟經濟合作還是比較密切的。但這兩年雙方關係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惡化,其中多半是美國在搗鬼。當然,蒼蠅不叮無縫的蛋,澳大利亞也不是什麼好角色,他們既想賺中國的錢,又想抱緊美國這個軍事保護傘,我們註定不是一路人。
說起澳大利亞在囤積軍火,近段時間風波不斷的烏克蘭也很不老實。其實這兩個國家本質上都一樣,都是想背靠美國這棵大樹。媒體指出,烏克蘭駐德國大使梅爾尼克在日前接受採訪的時候喊話德國新政府,要求他們立即解除“禁令”,對烏克蘭提供必要的“防禦性武器”,並且還應該為其加入北約和歐盟給予幫助。
對於烏克蘭的獅子大開口,德國政府也不慣著,直接拒絕了他們的無理要求。德國官方表示,一味地強調軍事力量無助於解決當前的俄烏矛盾。據悉,去年5月份,德國直接在歐盟行使否決權,對基輔實施了武器禁令,封鎖了向該國提供美國巴雷特步槍和立陶宛無人機反制槍的渠道。
儘管烏政府多次要求德國取消這一決定,但德國並不接受。包括德國前任總理默克爾在卸任前訪問烏克蘭的時候也明確表示,絕不可能向其提供軍事武器。目前俄烏局勢緊張加劇,烏克蘭還在不斷地往邊境地區輸送部隊和武器。
美國作為始作俑者,也已經給基輔提供了多筆資金援助,指望他們就此牽制俄羅斯。而因為抗華元氣大傷的立陶宛也不知天高地厚的放狠話,宣稱要給烏克蘭提供“殺傷性武器”去應對俄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