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換季時候,一些中老年人的心頭又活泛起來,想著要“打吊針通血管”了。
人們平常說的#打吊針通血管靠譜嗎#?,總體來說不靠譜。
要說打吊針“通血管”,若是說趕上急性心梗來不及放支架、急性腦梗死早期、或者是大面積的肺動脈栓塞,這些情況“打吊針”輸溶栓藥物,溶解血栓,開通血管,靠譜。
可平常人們說的“打吊針通血管”不是這回事兒。不少中老年人聽信的“打吊針通血管”的說法,是說定期不定期地去輸點兒“活血化瘀”的中成藥,認為那樣可以通血管、清垃圾,預防心梗腦梗,那可真是不靠譜了。
打吊針“清垃圾、通血管”怎麼就不靠譜了?
首先,打吊針去除不了血管堵塞的病因。
心血管病最常見的基礎病因是動脈粥樣硬化,在這個基礎上血栓形成。動脈裡的斑塊是過高的膽固醇和一些炎性細胞跑到血管內膜下沉積形成的。這種斑塊的清理,要靠脂蛋白、靠許多複雜的成分和代謝過程,把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也就是常說的“壞膽固醇”降低了才行。降膽固醇藥有口服的、有皮下注射的,可就是沒有打吊針、靜脈輸注的。
靜脈血栓形成是有原因的,是血管損傷、血流淤滯、血液高凝造成的。這樣的血栓,可不是輸點“活血化瘀”藥能化解的,而是要抗凝治療,解決血液高凝的問題。抗凝藥現在主要也是皮下注射和口服,除非緊急溶栓時才靜脈點滴(同樣是血栓,動脈血栓、靜脈血栓成因不同)。
打吊針降不了膽固醇,改善不了動脈粥樣硬化,也防不了靜脈血栓,能預防心血管病嗎?不靠譜的。
第二,血管可不是有出口的管子,靠“打吊針”衝不走“垃圾”。
從心臟出來的動脈,分支到了毛細血管,毛細血管,細到只能讓血細胞一個一個地透過,然後再由毛細血管彙集到靜脈,回到心臟。心臟血管,完全是個密閉的管網。就算裡面的代謝產物是垃圾,也是靠血液中各種成分幫助運輸到肝臟裡代謝,透過肝臟、腎臟排洩的,不可能靠著輸液把什麼“垃圾”物質衝出去。就是動脈壁上的斑塊,要是破潰了,渣滓掉下來,到了小血管就會堵住,所以頸動脈的斑塊脫落可以造成腦梗死呢。
密閉血管裡的“垃圾”是不可能靠輸液沖刷掉、運走的,而且輸液是在靜脈。指著“打吊針清垃圾”?不靠譜!
第三,平常打吊針的藥能不能“通血管”防病?缺少證據!
前面說了,要是急性血栓形成,可以早期溶栓,晚了都不行。因為晚了,血栓就不容易溶解了,組織也壞死了,這時候溶栓,容易出血。所以,就是有效的靜脈溶栓開通血管,也是有時間限制的。這些都是有大量研究證實的。
靠吊針裡的中成藥通血管,預防心梗腦梗有效嗎?按照醫學上的說法就是,沒有證據證明有效。
這是怎麼說?是說這些藥物也做過一些研究,但是研究得很不夠,沒有做過現代醫學研究應用的循證醫學研究,缺乏證明這些藥物有效的證據,不良反應也不清楚。而預防用藥、慢性病用藥的原則,首先是安全性。所以,在現代醫學的指南上,都沒有推薦打吊針輸中成藥來預防心血管病。
再說,打吊針用藥,在身體裡的時間都比較短,轉一圈就代謝掉、排洩出去了,藥物的作用不可能維持太長久,所以不能指著短時間內輸點兒藥來長久地防病(闢謠:上了年紀,每年春秋輸兩次液可以預防腦卒中?沒根據)。
預防效果沒有證據,還有潛在風險,不靠譜吧。
打吊針也算是有創傷的,微創。因為穿刺血管會刺傷血管壁,針頭或導管留置在血管裡,也算是異物吧;還有液體、藥物直接進入血管,會有微粒,會有區域性刺激、甚至全身反應,所以現在還有建議按照手術算呢!
心血管病人,忌諱血管裡液體多,多了會升高血壓、影響心功能(頭痛輸液“通血管”,卻把血壓輸到了“200”)。
這樣,總體看起來,預防性打吊針有創傷,沒有確切療效,還可能增加風險,都是不靠譜。
一般什麼情況下才需要打吊針?
急危重症的搶救,需要輸血、補充水和電解質,輸注各種搶救藥物;再就是一些不適合口服,皮下或肌內注射的藥物、需要迅速發揮作用的藥物需要靜脈給藥,比如化療藥、抗生素;做一些檢查時為了看得更清楚,要注射一些造影劑(對比劑),比如做冠脈CT造影要注射碘造影劑、做血管磁共振造影注射釓,也需要打吊針;還有就是胃腸道出了問題,不能進食或者不讓進食,得靠靜脈輸液補充營養時。
(版權所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
心血管內科侯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