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2022年開年僅僅11天,新年的第一個“黑天鵝”,出現了!
1月11日晚間,上實發展突發公告稱,經公司初步自查,截至2021年12月31日,控股子公司上海上實龍創智慧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實龍創)未經審計的應收類款項合計約26.15億元。
其中部分業務可能涉及融資性貿易,所涉及的應收類賬款可能存在不可收回的風險,具體涉及金額公司正在加緊進一步核查。
不熟悉地產行業的朋友,可能不太瞭解上實發展。以房地產為主業的上實發展,實控人為上海市國資委。也就是說,上實發展是一家名副其實的上海國企,旗下主營業務包括房地產投資、不動產經營、物業服務和智慧城市運營。其中,上文提到的子公司上實龍創,正是上實發展的智慧城市產業數字化運營服務商。
而上文提到的融資性貿易,被業內描述為“以買賣之名,行借貸之實”。
南方日報2014年曾報道,融資性貿易以融資為目的,多表現為民營企業與大中型國企聯合,民企借用大中型國企的良好銀行信用,憑藉與目標客戶簽訂貿易合同,取得銀行融資,獲得融資後再與國企分成。和民營企業合作進行大宗商品貿易,是很多國有企業做大資金流,賺取利潤的經營手段之一。
雖然上實發展並未披露上實龍創應收賬款不可收回的具體原因,不過,2020年12月份,中國裁判文書網釋出案號為(2020)皖0122刑初429號的《譚劍波受賄一審刑事判決書》,卻意外暴露了真相。
判決書顯示,2016年,譚劍波與南京衡爾輝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南京酷亨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實際控制人虞某相識後,虞某欲將博微資訊公司發展為進行空轉貿易的平臺,於是透過密切交往取得譚劍波信任,將譚劍波拉入空轉貿易圈,開展空轉貿易,使相關公司墊付的資金在上下游公司之間迴圈流轉,最終資金流轉至虞某處,使其獲得大額資金使用權、銀行貼息利差以及經營業績等利益。
上實龍創正是空轉貿易的參與方之一。2016年至2019年,譚劍波利用擔任博微資訊公司總經理的職務便利,在完成內部審批手續後,與虞某安排、指定的公司簽訂空轉貿易合同,以博微資訊公司充當空轉貿易平臺,交易物件包括上海上實龍創智慧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華智聯有限公司、深圳市華訊方舟雷達技術裝備有限公司等。
因而,上實發展開年突發的這一起應收賬款“暴雷”,很有可能是旗下子公司為做大營業規模而與民營企業虛構貿易合同所致。
令上實發展3.5萬股民擔憂的是, 2021年上半年,由於房地產銷售結轉收入減少,上實發展營業收入及淨利潤均出現下滑,其中實現營業收入40.25億元,同比減少10.4%;淨利潤3.44億元,同比減少19.84%。
而子公司上實龍創26.15億元的應收賬款壞賬,佔到了上實發展上半年營收的六成五,超過了上實發展近三年的利潤總和。
也就是說,若上述26億收不回來,且全額計提的話,相當於上實發展最近三年,白乾了。
受上述訊息影響,1月12日,上實發展低開低走,一度跌超7%,隨後跌幅收窄,最終收報3.99元/股,下跌5.23%,總市值73.6億元.
前有購買恆大、佳兆業理財的投資人,為賺利差不惜抵押房產貸款去買理財,最終不慎遭遇暴雷;今有上海國企疑似以應收賬款為名,與民營企業聯合做局“騙貸”,最終也不慎遭遇暴雷。
總結起來就兩個字:莫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