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三峽,西起夔門天險,東迄西陵峽之南津關,四百里山高谷深,水急浪高,險灘密佈,自古被往來船家、縴夫和商賈視為“鬼門關”。
巫山神女峰,又稱望霞峰,傳說是神女佇立峰巒,是在為峽內行船者導航哩。西陵峽內之黃牛祠,後改黃陵廟,“神牛助禹開峽”的神話故事,也是佐證峽江行舟難啊。這些神話傳說,不過是峽江人民祈盼平安之夙願。
現實生活裡,真實的三峽鑿石平江治水者,乃清乾隆荊宜施道臺李拔。
往昔之三峽,但凡激流險灘之境,絕美風景之巔,過往行者均能有幸看到兩岸崖壁上的醒目石刻,且大多題刻署名者均為西蜀李拔。
李拔,字清翹,號峨峰,四川犍為縣人。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進士,歷任長陽、鍾祥、宜昌、江夏知縣,福寧、福州、長沙知府和湖北荊宜施道臺。
湖北分巡荊南道,管轄荊州、宜昌、施南(恩施)等地,兼管峽江航道的治理和水利事業。乾隆三十七年(1772 年),三峽開鑿水路,李拔率屬江工在西陵峽境內的黃陵廟,駐留過很長時間。廟內,他目睹諸葛亮入川過黃陵廟題寫的《黃牛廟記》, 亦熟悉歷代文化名流李白、杜甫、白居易,陸游、蘇軾、黃庭堅、歐陽修等人讚美三峽風光的詩篇。觸景生情,撰寫了《鑿石平江記》,鑿成六稜碑幢,,豎立於廟前。此碑幢高1.8米,上有蓋幅,六面皆鐫刻有字。
品讀《鑿石平江記》,方知李拔身為督導者,竟“親臨履勘,設法籌劃”,鑿石導航。三峽沿岸灘險與礁石太多,要疏通要排除者不可勝數,他深知僅憑自己和同輩的畢身精力,遠不能完成如此龐大的導航排礁任務。故此,他文末言道:“所期來者,繼長增高。抽薪釜底,庶靜洪濤。舟航永奠,毋負成勞”。
李拔言行如一,親臨三峽兩岸鑿石平治之同時,沿途刻石題記,激勵來者。他親撰並書的題刻,不僅能幫助後人觀水文、預測水勢,還綴成了優雅的三峽人文風景。
1981年,文物部門維修黃陵廟時, 於廟左側大樹下發現李拔四首詩文碑刻。詩文如下:
黃牛山
峭壁奇峰勢播天,
森林劍戟碧雲連。
操舟上下常朝篆,
帳望黃牛滴草煙。
黃陵廟
黃工開導類傳奇,
繪象山形哪可知。
惟有平成功德遠,
千年廟貌枕江涓。
諸葛祠
蜀相勳名伊呂才,
遙臨染瀚亦雄我。
石蓮尚有遺蹤在,
婦孺悲歌繞綠苔。
三珠石
楚天到處有三珠,
亂石橫流不可圖。
鑄成秦鞭驅海底,
媚川好是影全無。
據考證,李拔不僅勤於政務,也熱心著述。一生所撰志書有《重修犍為縣誌》9卷,《衡州續藝文志》4卷、《福寧府志》44卷,《福寧府藝文志》補4卷、《長陽縣誌》8卷。撰文有《四書旁往》、《困學心傳》、 《地理探源》、《行部紀略》、《理學探源入》、《史學概論》、《東西行錄》、《壯遊見聞》、《綱鑑折衷》、《離騷解意》等,實可謂文章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