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陵是同治皇帝的陵寢,位於河北省遵化清東陵陵區最東南的雙山峪,內葬同治皇帝與皇后阿魯特氏。同治皇帝在位十三年(1862—1874年),生前一直未建陵寢,死後,清廷選擇雙山峪為萬年吉地,確定陵名為惠陵。自光緒元年(1875年)八月初三日動工,至光緒四年(1878年)九月竣工,歷時三年零一個月,共耗銀436萬兩。惠陵至今尚未對公眾開放。
愛新覺羅·載淳(1856—1874年):咸豐六年(1856年)三月二十三日生於紫禁城儲秀宮,清文宗咸豐皇帝獨子,母為懿嬪葉赫那拉氏,即慈禧皇太后。咸豐十一年(1861年)咸豐皇帝臨終前宣諭立為皇太子,十月初九,返京後即皇帝位,年號同治。咸豐皇帝是清朝第十位皇帝,也是清入關以來第八位皇帝。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初五同治帝因患天花崩於紫禁城養心殿,年僅19歲,葬於清東陵惠陵。
同治皇帝名載淳,是咸豐皇帝和慈禧太后的獨子,作為咸豐皇帝唯一的兒子,繼位時只有6歲,19歲病死。同治帝繼位時,身後一直有慈禧太后垂簾聽政。所以同治皇帝一生都活在了自己的母親慈禧太后的陰影之下。載淳即位不久,慈禧與慈安兩太后便攜載淳在養心殿正式垂簾聽政。從此載淳開始了他的傀儡皇帝生活。同治帝無子女,而後光緒、宣統二帝均無後代,數十年間宮中不聞兒啼,世名稱為“宮荒”、“國統三絕”。講求迷信的遺老遺少無不感嘆大清氣運將盡、天數兆定。其實同治皇帝並不是無所作為,在其在位期間,出現了同治新政。
孝哲毅皇后(1854—1875年),阿魯特氏,戶部尚書崇綺之女。同治十一年(1872年)九月,立為皇后。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德宗光緒帝繼位,奉兩宮太后之命尊其為嘉順皇后。光緒元年(1875年)二月二十日去世。光緒五年(1879年)葬於惠陵。
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出身於名門望族,是戶部尚書崇綺的女兒,還是慈安太后的姑表外甥女,但這位女子從進入皇宮到離世,慈禧太后都不曾喜歡過這位蒙古族皇后。在同治帝去世三個月之後,孝哲毅皇后在儲秀宮突然離世,對於孝哲毅皇后的死因說法不一,絕食而亡或吞金而亡。對於這位苦命皇后的死因有許多猜測,甚至有人說是慈禧動的手腳,慈禧太后逼迫其吞金而死。因為同治帝去世得早,“清惠陵”是在同治帝去世三年後才修建完成,然後才將同治帝與孝哲毅皇后葬入惠陵。
惠陵建築規制依照定陵,除未建聖德神功碑亭和二柱門外,又裁了石像生和接主神道的神路。建築佈局從南往北依次為:五孔拱橋一座、平橋兩座、石望柱兩根、牌樓門一座、東西下馬牌各一座、神道碑亭一座、神廚庫一座、井亭一座、三孔石拱橋三路、平橋兩座、東西朝房各一座、東西值班房各一座、隆恩門一座、東西燎爐各一座、東西配殿各一座、隆恩殿一座、陵寢門(三座門)一座、石供案一座、方城、明樓、寶城、寶頂各一座,寶頂下為地宮。陵寢外圍環以砂山。除東西值班房為布瓦蓋頂外,其他建築屋頂均覆以黃琉璃瓦。
惠陵內安葬著這個19歲的天子,和一個在同治帝駕崩後75天就相繼去世的皇后。1945年的一天,這裡也被盜了,據說地宮被盜的場景很是恐怖。地宮剛被開啟時,同治帝只剩下了一具骨架,而孝哲毅皇后卻不腐,模樣栩栩如生,這與孝哲毅皇后的死因有關。盜墓者不僅將陪葬品洗劫一空,還將孝哲毅皇后的遺體破壞,這位皇后生前受盡慈禧的刁難,去世後竟然也不得安寧。
參考文獻
孫克勤,孫博,2014,明清皇家陵寢。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
孫克勤,2018,一個人的紫禁城。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孫克勤,2020,一個人的紫禁城。香港:中華書局。
孫克勤撰文和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