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渭分明”這個成語,源於涇河渭河交匯處“一清一濁”的神奇自然景象。
在茫茫海洋之中,也會存在涇渭分明的神奇景觀,我國的黃海和渤海就存在一條清晰的自然分界線,兩片海域的海水互不相融,可謂是“涇渭分明”,十分壯觀!
黃渤海分界線,南起在山東省蓬萊市田橫山頭,北至在遼寧省旅順老鐵山,全線長度為123.58公里。觀賞這一獨特奇觀的最佳位置,是北端海岸上的老鐵上燈塔。
站在老鐵山的最高點,會看到東部黃海水的顏色清澈且呈深藍色,西部渤海水就顯得渾濁一些,呈微黃色,分界線呈S形,時隱時現,在浪潮湧動時,堪稱大自然奇觀!
黃渤海分界線背後美麗的神話故事
傳說玉皇大帝派四大龍王分管南海、黃海、東海、渤海四大疆域,南海和東海兩大龍王就比較老實本分,一直以來和睦相處,甚至還成為了親家。
反觀渤海和和黃海兩位龍王,可就讓玉皇大帝頭疼了。渤海龍王和黃海龍王倆人都比較小氣,凡事斤斤計較,常常因為海界吵得不可開交,甚至大打出手,誰都不服誰。
玉皇大帝便提議劃分一條永久分界線,派太白金星持令箭來到老鐵山,只見一聲轟隆巨響,海底生出了一道深深的地溝,黃海水呈深藍色,渤海呈微黃色,將兩海分隔開來。
渤海龍王看到自己的海水顏色略黃,又不樂意了。太白金星解釋道:這是因為黃土高原帶來的沃土染黃的,如此一來你這邊的海水就更有利於魚蝦繁殖,大有益處。渤海龍王一聽,心裡樂開花。
這段美麗的神話傳說給黃渤海自然分界線增添了一絲仙氣靈性。
同樣是海水,黃海水和渤海水互不相融,這樣一條神奇的分界線是怎麼形成的呢?
黃渤海自然分界線
實際上,黃渤海顏色之所以不同,與自然和地理的多種因素有關。
科學家解釋稱,黃渤海自然分界線是由海底地溝、鹽度、潮汐和地球引力等條件相互作用形成的。
首先,黃渤海所處海底地溝深度不同,黃海水比渤海水更深,而渤海又屬於內海,黃河入海口夾帶大量泥沙匯入渤海,導致渤海水更加渾濁,顏色偏黃。
其次,黃河、遼河等入海口處有大量淡水匯入渤海,導致渤海水的含鹽量變低,海水密度低於黃海,形成密度對流,再加上潮汐大小和風向不同,使得黃渤海分界線形狀並不固定,海水呈現出互不相融的特色景象。
由於黃渤海地溝深度和海水密度不同,乘船經過分界線時,會感覺到明顯的沉降,彷彿是過了一個臺階,十分神奇。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親自去參觀過黃渤海分界線,如果有機會乘船近距離觀看的話,可以體驗一下是否真的有顛簸感。
此外,由於陽光照射角度和觀察位置不同,分界線的形狀和顏色也會發生變化。通常情況下,中午陽光直射時,泥沙反射的光無法進入人眼,黃渤海分界線也就沒那麼明顯;而在早晨和傍晚時分,陽光斜射,海水顏色的差別比較易於分辨。
其實,在海洋分界處、河湖、支幹流交匯處等地方,水的顏色有差異,都有可能看到涇渭分明的壯觀景象,只不過成因不盡相同。
在重慶,嘉陵江匯入長江時,兩邊江水顏色黃綠分明,吸引眾多遊客慕名前去參觀。
在涪(fú)陵,烏江和長江交匯時,江水一清一濁,彷彿一盆“鴛鴦火鍋”。
在巴西瑪瑙斯,亞馬遜河與內格羅河之水交匯,一邊黃一邊黑,形成一條十幾公里的交界線,遠遠望去無比震撼!
在大西洋和太平洋交界處,由於兩大洋的海水密度不同,海水交匯時也會出現一條“涇渭分明”的分界線。
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點小差異就能造就如此神奇壯觀的景象!
不過,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人類活動在某種程度上對自然環境造成不良影響,例如水土流失、水汙染等,有些地方已經很難看到“涇渭分明”的自然奇觀了。
生活中的你,有沒有目睹過“涇渭分明”的特殊景象?歡迎留言分享。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