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行的首屆語文教育大會上,來自西南大學附屬小學、重慶一中、巴蜀中學的名師作了教育教學經驗的分享。
西南大學附屬小學語文教師曹璇:
利用好“快樂讀書吧”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會上,曹璇現場展示了一堂示範課《走進真善美——<中國民間故事>群讀課》。曹璇介紹,整套小學語文統編版教材中,對課外閱讀關注很多,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每冊教材中都設定了“快樂讀書吧”欄目,專門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她介紹,西南大學附屬小學保證了每週一節閱讀課,老師們主要按“快樂讀書吧”推薦書目的內容,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有安排、有方法、有評價地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指導。學校的延時服務也有閱讀課,除了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和訓練外,還保證了學生海量閱讀的時間。
曹璇還以《中國民間故事》為例,介紹了整本書閱讀導讀課、群讀課、共寫課、實踐課這四種課型的實踐操作方法。她認為,在整本書閱讀教學時可以把整本書分為兩類,一類是有整體敘事或者有著內在邏輯結構的整本書;一類是多個短篇整合的書。
小學階段各年級“快樂讀書吧”欄目前期編排的童話、寓言、神話等,都是由多個單篇組合而成的整本書,可以運用主題式閱讀法來進行閱讀指導。
長篇著作的整本書閱讀可分為兩個階段:在初讀全書時藉助閱讀任務單,聚焦核心人物,梳理整本書的內容;深入閱讀整本書時,藉助話題討論,對人物進行品評與賞析,引發學生思考。
重慶一中語文教師羅晨:
閱讀中國古代長篇小說,可以採用“跳讀”和“精讀”相結合的方法
羅晨分享了一些讀書的方法。他說,針對中國古代長篇小說,可以採取“跳讀”與“精讀”相結合的閱讀方法。由於小說篇幅較長,初讀時可以先進行“跳讀”,即藉助目錄,劃分單元,進行有的放矢的跳讀概覽。即,先暫時跳過主幹情節之外的細節,著力把握故事情節,在瞭解小說全貌之後,再進行重點“精讀”。“精讀”關注的物件可以是書中篇幅較長、濃墨重彩的故事,也可以是篇幅不長,但廣為流傳的故事,還可以是讀者自己感興趣的精彩片段。此時,再仔細品味作品中的細節,便可以從中領會到更為精深廣大的文學魅力與藝術境界。
同時,羅晨還以《紅星照耀中國》為例,詳細講述了紀實作品的閱讀方法。他認為,紀實作品最大的特點就是“用事實說話”。在閱讀紀實作品時,除了關注書中的歷史事實外,更應該關注其文學屬性,即作者想要借“事實”說些什麼話,又是如何借“事實”來“說話”的。讀者可以更多地關注作品中所運用的修辭、描寫手法,抒情、議論性的文字,體會作者的情感態度和思想傾向。
此外,羅晨還談及如何運用專題研讀探究的方式,加深對文學作品藝術性和思想性的理解,以及如何運用思維導圖、手抄報、感悟隨筆和小論文等方式,呈現閱讀成果,達到以寫促讀、以寫促思、以寫清思的目的。這些都為廣大師生提供了可以參考借鑑的思路和方法。
重慶巴蜀中學語文教研組長黃其科:
教作文做到課內課外結合,傳統經典與創造立新結合是最好境界
該怎樣教學生寫作文?黃其科說,寫作是寫“思想”,所以作文是運用腦子,進行創造性思維的活動。這個“思想”可以是繼承、發揚、拓展前人的某些現成看法,也可以是自己的新發現、新思考。思想的形成源於閱讀和對現實生活的觀察、體會和思索,所以,它非一日之功。而作文教學,如果能做到課內課外結合,做到傳統經典與創造立新相結合就是最好的境界。
同時,黃其科以《作文中的‘開’與‘合’》為題,上了一堂示範課。“設計這堂作文課,意在解決學生作文過程中思維的開啟方式及聚合手段。”黃其科說。
他從課內經典名篇荀子的《勸學》講起,順勢借用學生作文及其他範例,講清由果溯因、同類例舉、縱橫聯絡等思維發散的方法,以及歸納、總結、回扣、提出解決方案等四種聚合思維、收束文章的手法。
黃其科稱,平時課堂上他會利用作文分享會,把課前學生寫好的作文帶到課堂上,隨機分發給學生,讓學生對拿到的作文進行分析、評價,寫得好的給予肯定;不好的,現場修改、補充。
透過這種互研互學、互評互改的教學模式,既可以讓學生進行思維碰撞,以一當十,也可以取長補短,互相借鑑,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
“當然,40分鐘的課堂,時間是非常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習得其一併能熟練運用即是收穫。其實,文無定法。老師的教只是一個牽引,語文學習的訣竅在‘悟’,聰明的孩子絕不會把老師教的東西作為柺杖,而是會把它作為指南針,然後自己去確立思維的經度和緯度,以便精準定位,找到寫作的方向和出口。”黃其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