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空間秘探”(ID:MESPACE007),作者:許柚。
日前,小紅書透過分析2021年資料釋出2022年十大生活趨勢,其中由露營熱潮轉化而來的更立體的“山系”生活方式,展現了中國山地旅遊日益火熱的一個剖面。
山地旅遊的火熱年代
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在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國內山地旅遊正迎來屬於自己的火熱年代。從種種現象中,可以窺得其正成為新一代旅行者的旅途新寵。
隨著冬奧會進入倒計時,長白山再度升溫,成為新晉網紅目的地。出行平臺數據顯示,元旦假期,長白山等傳統冰雪旅遊風景區熱度不減,吉林、白山等地迎來不少舉家同遊的旅客。北大湖、松花湖等雪場附近的度假型民宿、酒店預訂量同期增長一倍多。
最近一段時間,長白山還成為《KAWS:HOLIDDAY》巡迴展覽活動的第八站,兩個KAWS的標誌性角色無疑成為熱門打卡地。
此外,據同程旅遊資料顯示,元旦期間冰雪旅遊熱度高漲,山地滑雪場門票預定量環比增長110%。
賽事熱潮之外,新時代的生活方式,也在推動山地旅遊邁向火熱。央視財經《中國美好生活大調查》資料顯示,2021年排在國人消費意願前兩位的專案是旅遊與保健養生。在此契機下,戶外露營更是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首選的假期休閒方式。
其中,文章開頭提及的“山系文化生活”,便衍生於此。拼多多資料顯示,簡潔、乾淨的日式山系戶外風格在今年大受歡迎,出售相關產品的數十家店鋪均已拼購逾10萬件。
現象之外,資料則更為明顯地彰顯著旅行者近年來對於山地旅遊關注度的日益提升。
疫情以來,根據國家文旅部發布的資料,旅遊出行資料率下降了50%,但山地戶外旅遊資料上漲了163%之多,整體的山地戶外產業也是成倍的增長。2020年到2021年山地旅遊產品的消費人次比2016年增長了63%。
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專家委員會首席專家魏小安曾斷言,“山地旅遊一定會成為下一步中國旅遊發展的熱點,道理很簡單,因為度假已經變成一種剛性的需求,可能全世界主要度假都是在濱海,中國濱海資源不足,說起來18000公里的海岸線真正能做度假的不超過10處。中國人度假不能都跑到海外去度假,所以很自然,下一步中國人度假就會轉向山地度假、鄉村度假,這就是我們的一個前景。”
本土山地,離“阿爾卑斯”差了多少年?
事實上,如果認真追溯山地旅遊的歷史,古代中國登高的傳統,對名山大川的崇拜,均催生著最原始的山地旅遊。不過,現代意義上的山地旅遊,則以工業化發展帶動近代旅遊為背景,從最早進入工業文明的歐洲起步,再被傳播至北美,追中走向世界。
01 阿爾卑斯山的滑雪與度假
阿爾卑斯山被拜倫稱為“大自然的宮殿”,其從法國東南起,而後呈弧形向東向北延伸,橫跨瑞士、列支敦斯登、義大利北部、德國西南部,一直延伸到奧地利的維也納盆地。
阿爾卑斯山的最高山峰勃朗峰,也就是著名的“少女峰”,坐落在法瑞意三國交界,這三個國家,也成為歐洲山地旅遊的先驅,更為後世帶來了山地旅遊的全球範本。
1786年,來自法國夏蒙尼的Jack Barma 和Michel Pacar 首次登上勃朗峰,引爆了阿爾卑斯登山運動。1821年,霞慕尼嚮導公司成立,更標誌著山地服務業走向制度化。
不過,19世紀初期阿爾卑斯山的山地旅遊,更多是上流階級夏季來此度假並欣賞湖畔風光,直到19世紀六七十年代,滑雪運動才開始在阿爾卑斯山上被引燃,不過,彼時無論是夏季度假還是冬季滑雪,依然為少數上層人士服務。
一些位於阿爾卑斯山上的迷人老酒店,也在這一時期出現,併成為山地的忠實“擁護者”。比如於1864年開創了聖莫里茨冬季度假先例的,便是聖莫里茨拜德魯特斯皇宮酒店(Badrutt's Palace),建於1911年,一年只在夏季和冬季共開放6個月的的拜德魯特斯皇宮酒店等。
1924年,第一屆冬奧會於夏蒙尼舉辦,此後,沿著阿爾卑斯山脈,歐洲土地上共舉辦了14次冬奧會。20世紀中期,,阿爾卑斯山以高山滑雪為代表的旅遊產業,已成為多個地區人口復甦和經濟振興的主要推動力。
02 北美山地國家公園的戶外“山客”
貫穿北美的落基山脈,為美國與加拿大的山地旅遊提供了極為豐厚的饋贈。與阿爾卑斯山的度假休閒不同,北美的山地旅遊,則與大量戶外運動結合,更關注與自然的親近,進而誕生了一批創造全新玩法的“山客”們,為世界山地旅遊帶來了另一種可能。源自日本的山系生活(Urban Outdoor)在早期,靈感便來自於美國。
建於1885年的班夫國家公園,是加拿大第一個山地國家公園,便坐落於落基山北段。1900年,班夫的發現,正趕上歐洲的登山潮,大量的歐洲人遠渡重洋,湧入班夫。到了19世紀,班夫已是知名的戶外聖地。
在班夫國家公園的官網上,介紹瞭如高山山口野外徒步,崎嶇山峰間滑雪,湖光山色中衝浪,山花遍地的原野中露營等多種戶外體驗。
落基山脈的另一端,1915年成立的美國落基山國家公園,同樣為“山客”們提供了諸多戶外活動體驗,成為是登山、滑雪、徒步愛好者和普通短途旅客的至愛。其中,大陸分水嶺路徑(Continental Divide Trail)是美國最重要的一條長距離遠足路徑,全長 5,000 公里,從美國和加拿大邊界起始至美國與墨西哥邊界,從北至南穿過整座公園。
據《世界山地旅遊發展趨勢報告(2020版)》統計,2019年全球山地遊客(過夜遊客,包括國內和國際遊客)已達12.2億人次,全球山地旅遊收入達1.36萬億美元。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則指出,目前山地旅遊已佔全球旅遊總量的20%,並呈逐年增長態勢。
國內真正意義上的山地旅遊發展,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與阿爾卑斯山的山地旅遊相比,差了近200年。因此,發展至今只達到13%的出遊率,相比憑藉阿爾卑斯山而達到37%的法國,想象力尤為驚人。
而在國內,佔到國土面積的69%的山地、丘陵和高原,正在被逐步開發,業內人士指出,依託豐富的山地旅遊資源,未來國內旅遊市場或將迎來“山地旅遊”時代。
熱錢“上山”落於何處?
《中國山地旅遊發展趨勢報告(2021)》指出,家庭和小規模團隊為主體的旅遊者,將成為山地旅遊的重要消費群體,從根本上改變傳統觀光旅遊的組織結構模式。
山地旅遊消費群體的轉變,也帶動了越來越多文旅投資熱錢“上山”。據不完全統計,僅2021年上半年新簽約的158個文旅專案中,就有40個與山地旅遊相關。其中,不乏融創、藍城等知名企業,復星旅文旗下的Club Med更致力於持續擴大其在山林假期的領導地位,繼位於張家口的Club Med延慶度假村後,將開放位於長白山的Club Med。
“上山”的熱錢,都落在了什麼地方?跟隨近些年山地旅遊的發展,並不難發現。
一是酒店住宿業。上個世紀,旅行者們登山過夜,往往只能在山頂招待所湊活一晚上,相比而言,如今的山地旅遊,有了更多的住宿選擇。山上的酒店,甚至成為當代旅行者上山的理由。
我們曾在《高階酒店,爭當“山大王”!》一文中,做過酒店“進山”的探討。與整個旅遊業正從“趕海時代”步入“進山時代”同頻,酒店們也紛紛調轉船頭,尋找更廣闊、更多元的目的地。
2021年新開業酒店中顯示,除去城市常規佈局外,57%的高階酒店都選擇在山中落址,其中九寨溝最受青睞,萬豪、洲際、希爾頓在該地都有新店開業,除此之外,麗江、香格里拉、蒙頂山等目的地,也不乏“進山者”的試探,甚至因為酒店而在此煥發生機。
隨著旅行者對於住宿需求的日益多元,如莫干山的民宿、武功山推出的帳篷節活動、重慶紅池壩國家森林公園的房車營地等,為山地旅遊提供了多種住宿的可能。
二是交通設施類。登山徒步,固然是親近自然的絕佳方式,但是對於大部分旅行者而言,在確保不旅途過於勞累的同時能夠感受自然,無疑更有吸引力。而基礎設施的不足,常常是阻礙山地旅遊發展的重要因素,“要想富,先修路”的理念,在山地旅遊上同樣成立。
索道、觀光車等山地交通設施,無疑也是投資的熱點。憑藉索道業務,三特索道甚至實現了扭虧同時趕超2019年上半年的財報資料,足見火熱。
同時,山地交通也在與時俱進,據報道,明年年底雲南麗江將投入使用全球首列全景觀光山地旅遊列車,往返於麗江古城與玉龍雪山之間。
三是休閒體育活動。近年來,本土山地旅遊正在各類活動專案上加以開發,更針對不同旅行者,開發出了一動一靜兩種形態。
針對戶外愛好者,有徒步、漂流、林地探險等活動,比如莫干山近年來在政府的支援推動下,大力探索“體育+旅遊”的新模式,發展戶外運動產業,先後引進久祺國際騎行營、Discovery探索極限基地、騎遇騎術學院、爵隱馬術俱樂部等一批體育產業專案,並繼續加大專案招引力度。
而面對靜心養性者,則提供山地度假、禪修活動、山間溫泉、山間瑜伽等康養專案。貴州便將溫泉作為山地旅遊的核心,以“山地溫泉康養”的概念,成為大健康產業中的“新寵兒”。
山地旅遊的3個未來身份
當下本土的山地旅遊,或許正處於傳統名山觀光到綜合型目的地的轉型期,一些走得慢一些,還在尋找出路,一部分走得快一些的,則已經找到了自己的“未來身份”。從國外與本土山地旅途的成功案例中,我們不難發現這些“新身份”。
01 度假區
在度假已成剛需的當下,對於山地而言,度假產業日益壯大,併成為度假區,是發展的一定階段的必然。
於2016年首期開園的長白山魯能勝地,在經過多年的佈局後,正成為一個集休閒、娛樂、生態保護、文化旅遊於一體的國際級生態旅遊度假示範區。
魯能勝地度假區內,囊括了長白山魯能勝地瑞士酒店度假村、望•長白魯能美憬閣精選酒店、原鄉客棧酒店等多家酒店,充分滿足不同住宿需求。此外,在娛樂休閒上,長白山魯能勝地對“冰雪”“民俗”“森林”三大長白文化重新演繹,推出了四季運動區、長白原鄉區、森林之聲區三大主題分割槽和十大重點功能板塊,向全域生態度假目的地更進一步。
02 遊樂場
早在19世紀,不少戶外愛好者就將山林作為自己的“遊樂場”,從阿爾卑斯山到落基山,登山探險、騎山地腳踏車、乘坐全景觀列車、徒步旅行等活動,讓山地旅遊變得更有活力。
在國內,也有越來越多文旅商嘗試將山地變為遊樂場。早在2016年,東部華僑城就進行了山地主題樂園建立的實踐,推出了位於深圳的大俠谷。
莫干山則引入全球首個Discovery探索極限主題公園,從攀巖、高空網陣挑戰、叢林滑索,到徒步、露營、熱氣球和山地腳踏車,許多都市人,在這裡體驗到更有勇氣、更具挑戰的生活方式。
03 人文地
山地旅遊的體驗,除了融入自然,同樣也不乏對於人文故事、地域傳說的感受。
班夫國家公園除了奇峰秀水,居北美大陸之冠外,同樣有著文化的傳承。坐落於公園中心的班夫鎮,被譽為“落基山脈的靈魂”,不到9000人的常住人口中,卻吸引著每年約350萬的國內外遊客。其中最令人驚豔的,當屬仍保留十九世紀的建築特色的班夫大道,讓遊客得以進一步瞭解班夫的歷史。
在國內,名山眾多,從來不乏人文歷史,而這些恰恰是值得被挖掘的獨特之處。作為山嶽景區標杆,黃山旅遊從一座山開啟“二次起跳”,以“徽文化”為標籤,開啟了山上山下的人文聯動,比如依託山、水、牌樓,集聲、光、電等現代科技手段的水幕光影秀表演《西遞傳奇》,徽州古城民俗文化節等活動的推出,成為放大山水人文優勢的重要抓手。
業內人士曾指出,山地旅遊已走過了歐洲模式與北美模式,擁有豐富景觀與人文特色的中國,應走出一條截然不同的中國模式,與前兩者形成三足鼎立。伴隨著越來越多熱錢“上山”,屬於本土的“山系生活”終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