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風/文
明末清初,有個叫歐陽直的小人物,他半生輾轉於四川各地,躲過張獻忠的屠刀,僥倖活到70多歲。歐陽直沒有對歷史產生什麼影響,只留下了一部書,書中有一句大家肯定都聽過的話——“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既治蜀後治”。的確,四川因其天然的廣闊平原、豐富物產和險峻隘口,成為割據者的樂土。
很少有人注意,建立在這裡的政權,至少有四個曾以“漢”為國號,即漢國、蜀漢、成漢和前蜀。
圖:歐陽直這句話在網上有各種說法,我專門查了下《歐陽氏遺書》裡的準確說法
蜀地政權喜歡用“漢”做國號,是因為劉邦最初被項羽封在巴蜀、漢中,建立漢國,後來他以此為基地,奪得了天下。因此,那些在成都自稱“漢”,而非“蜀”的統治者,都有一顆問鼎中原的雄心。
蜀漢不造五銖錢
對於蜀漢,大家都瞭解,劉備自稱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他在成都聽說漢獻帝遇害,才在眾人的苦苦哀求下,勉為其難地同意稱帝,繼承大漢正統。劉備的政權從來是“漢”,不是“蜀”。
到了幾百年後的唐朝,中山靖王所謂“後人”裡又出了個名人,名叫劉禹錫。這位大詩人去先主廟緬懷同宗的時候,寫了一首懷古詩。不知道是劉禹錫不懂錢幣、不懂三國史,還是故意給同宗臉上貼金,竟然誇劉備“勢分三足鼎,業復五銖錢”,說的好像東漢滅亡後,誰曾廢除過五銖錢一樣。
圖:直百五銖(啟風藏)
實際上,三國之中唯一能肯定鑄造過五銖錢的,恰恰是篡漢的曹魏,所謂“蜀五銖”更可能出自劉焉、劉璋父子之手。劉備在蜀中鑄造的是直百五銖、太平百錢、太平百金等漢制所沒有的“新貨幣”。
圖:太平百錢(啟風藏)
蜀漢沒有恢復五銖錢,可一直沒忘大漢的江山。他們和孫吳簽署協議,約定兩國合力滅魏後,平分魏國疆土,“以豫、青、徐、幽屬吳,兗、冀、並、涼屬蜀。其司州之土以函谷關為界。”劉禪的弟弟劉永原封魯王、劉理原封梁王,因為魯、梁在未來孫吳境內,分別改封甘陵王、安平王。
圖:吳蜀大致按照東漢州制平分天下(網圖)
對於蜀漢來說,這只是大業的第一步,其終極目標不變,還是《出師表》早說過的“興復漢室,還於舊都”。到那個時候,蜀漢的直百五銖不用了,孫吳的大泉當千廢止了,才談得上“業復五銖錢”。
氐族人打出“漢興”旗號
當然,五銖錢的正統地位也不需要誰去特別維護。三國結束後,西晉、東晉,乃至十六國、南北朝,依舊在使用五銖錢。蜀漢之後,繼續在錢幣方面做出創新的人,還是來自蜀地。
西晉末年,氐族領袖李特率領流民起兵反晉。306年,李雄(李特之子)在成都稱帝,國號“成”。李雄死後,成國陷入內亂,直至338年李壽(李特之侄)即位,政權才穩定下來。
李壽透過政變掌控政權後,手下有人建議他不要稱帝,改向西晉稱臣;也有人勸他趕快登基。李壽心裡沒主意,命人占卜,占卜的結果是“可數年天子”——有當幾年皇帝的命。支援稱帝的人說:“一日尚為足,而況數年乎!”——當一天皇帝也是好的,何況可以當好幾年!反對稱帝的人說:“數年天子,孰與百世諸侯!”——當百代諸侯,不好過當幾年皇帝嗎!
最後,李壽巧妙地引用了一句孔子的話:“朝聞道,夕死可矣。”當即決定稱帝,並將自己之前的封號“漢”定為新國號,改元“漢興”。因此,氐族人在蜀中建立的這個政權被後世稱為“成漢”。
不久,成漢鑄造了一種新錢,錢文為“漢興”,即通常所說的“漢興錢”。此前的方孔錢,錢文上半兩或五銖,都是表示錢的重量;漢興錢是歷史上第一次把年號寫到錢文上。
圖:直讀“漢興錢”(啟風藏)
漢興錢上“漢興”二字為隸書,分直讀、橫讀兩種,錢體大都十分薄小,只有0.7—1.1克,而與其等值的一枚官鑄五銖錢通常在3.5克左右。
李壽為慶祝建國或昭示正統而鑄造的這種新錢幣,帶給成漢百姓的顯然不會是歡樂,只能是痛苦。好在這種錢傳世不多,說明當時並未大規模使用。
既建號為漢,就不會甘心偏安一隅。後趙石虎曾給李壽去信,約定兩國一同出兵伐晉,事成之後平分天下。李壽接信後十分開心,立刻著手修建戰船、打造兵器、積草屯糧,準備誓師東征。
當初勸李壽稱帝和反對李壽稱帝的人都嚇壞了,一起上陣,把遠征不易、唇亡齒寒的道理講了一遍,才暫時打消李壽的雄心。當李壽同意暫緩出兵,群臣的反應是“鹹稱萬歲”,簡直像演電視劇。
圖:成漢與東晉、後趙的相對位置(網圖)
李壽當了五年多皇帝,死了,又過了四年,成漢被東晉所滅。他這個“漢”總共只“興”了不到十年。
五代時期被忽略的一個“漢”
成漢開了“年號錢”的先聲,可是由於自身國小力弱,影響有限,其做法沒有得到廣泛效仿。此後幾百年,除了北魏“太和五銖”“永安五銖”等加年號的五銖,以及唐朝後期的“乾元重寶”“大曆元寶”等年號錢外,通行的都是不加年號的五銖錢和開元通寶(開元通寶始鑄於唐高祖時期)。
第一個將年號錢常規化,幾乎每逢改元都要鑄新錢的政權,是五代時期的前蜀。907年,王建在成都稱帝,國號“大蜀”,人們為了與孟知祥建立的蜀國相區別,通常稱之為“前蜀”。
王建稱帝后,用的第一個年號是“武成”,沒有鑄造錢幣;後來改元永平、通正,分別鑄造了永平元寶和通正元寶。永平元寶存世極少,被列為中國古泉“五十名珍”之一。
前蜀自視為與後梁對等的王朝,屢屢對割據陝西一帶的歧國用兵。在一次閱兵後的宴會上,王建感嘆道:“得一二人如韓信而將之,中原不足平也。”言下之意:我是漢高祖,可惜你們都不是韓信。
917年,王建突然改年號為“天漢”,國號也改成了“大漢”。同年,前蜀鑄“天漢元寶”。
圖:天漢元寶(啟風藏)
接下來,王建幹了一件讓人啼笑皆非的事,他追封張飛為“靈應王”、鄧艾為“彰順王”、張儀為“昌化王”。張飛是蜀漢名將,鄧艾、張儀都是曾經的滅蜀元勳,王建封贈他們的意思,大約是表示自己佔領西蜀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還要問鼎天下?看起來的確是這樣,王建隨後又祭祀皇帝、地祗和昊天上帝,擺出真命天子的架勢。
意外的是,在王建完成上述一系列儀式後,天公不作美,突然出現“大風拔木,幕幄皆裂”的惡劣氣候,嚇得他趕忙放棄才用了一年的“天漢”年號,改元“光天”,國號也由“大漢”改回了“大蜀”。
圖:鹹康元寶(啟風藏)
王建死後,其子王衍即位,先後鑄造“乾德元寶”“鹹康元寶”。925年,前蜀被後唐所滅。在五代與十國,總共15個政權裡,前蜀鑄幣的種類和數量,僅次於南唐,至今都頗為常見。
參考資料
1、〔唐〕房玄齡等:《晉書》;
2、〔東晉〕常璩:《華陽國志》,巴蜀書社1984年;
3、〔清〕吳任臣:《十國春秋》,中華書局1983年;
4、〔北宋〕張唐英:《蜀禱杌》,《五代史書彙編10》,杭州出版社2004年;
5、楊偉立:《成漢史略》,重慶出版社1983年;
6、楊偉立:《前蜀後蜀史》,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6年;
7、 房鑫、李怡然:《歷史上第一枚年號錢“漢興錢”的產生考》,《學理論》2015年第6期;
8、陳新宇:《淺談前蜀鑄幣》,《中國錢幣》198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