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現有新冠疫苗還需更新以應對未來變異毒株
世界衛生組織11日發表宣告說,目前已獲世衛組織緊急使用認證的新冠疫苗對奧密克戎毒株仍然有效,但現有新冠疫苗可能還需要更新以繼續為人們提供足夠的保護,來應對當前和未來的變異新冠病毒。
加拿大研究顯示因感染新冠病毒住院的兒童出現嚴重併發症的風險較高
1月11日,《美國醫學會雜誌》網路版釋出的、由加拿大牽頭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有相當比例因感染新冠病毒接受急診救治的兒童出現了“嚴重的後果”。在參加研究的3221名接受急診救治的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的青少年中,3.3%的人在14天內出現嚴重後果,而22.8%的人需要住院治療。
奧密克戎毒株正迅速成為主要流行毒株
當地時間1月11日,世衛組織釋出的新冠肺炎每週流行病學報告指出,1月3日至1月9日期間,全球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1500萬例,較前一週增加55%,新增死亡病例與前一週相近。除非洲地區外,各區域新增確診病例均有所增加,其中東南亞地區增幅最大,較前一週增加418%。歐洲地區發病率仍為最高。上週上報確診病例數量最多的五個國家分別是美國、法國、英國、義大利和印度。
青藏高原種質資源研究與利用實驗室成立
1月11日,當日,青海省首個試點省實驗室——青藏高原種質資源研究與利用實驗室揭牌成立,將圍繞高原作物種質資源收集評價與創新、種質資源優異基因挖掘和高原作物新品種選育與應用開展研究。籌建青藏高原種質資源研究與利用實驗室是積極融入種業國家戰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戰略性資源安全、推進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將為推進青海省“一優兩高”戰略,全面提升科技創新治理能力,為青海省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提供有力支撐。
2021年成為有記錄以來海洋最暖的一年
11日,中科院大氣所聯合全球14個研究單位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釋出了國際首份2021年海洋變暖報告。研究表明:2021年海洋升溫持續——成為有現代海洋觀測記錄以來海洋最暖的一年。2021年度全球海洋變暖報告顯示,2021年海洋升溫持續,全球海洋上層2000米吸收的熱量與2020年相比,增加的熱量相當於約500倍中國2020全年發電量。過去80年中,海洋每一個十年都比前十年更暖,2021年也成為有現代海洋觀測記錄以來海洋最暖的一年。
廈門港新增4臺全智慧化輪胎式龍門吊
近日,4臺全智慧化輪胎式龍門吊從廈門港海通碼頭5號泊位順利上岸,加入繁忙的生產作業。這4臺全智慧化輪胎式龍門吊,配備當前國內最先進的智慧化控制系統,包括起重機自動控制系統、目標檢測系統、集卡引導系統、大車自動定位系統、小車自動定位系統等,能夠在作業流程中實現高度智慧化作業。
“典贊·2021科普中國”年度科普人物、科普作品提名名單公佈
近日,由中國科協主辦的“典贊·2021科普中國”活動公佈了系列提名名單。該活動創始於2015年,每年一屆,自舉辦以來,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認可,已成為當下最具影響力的科普活動之一。今年,經過組織推選,“典贊·2021科普中國”活動共收到144家單位推薦申報1344項,透過分類評審、網路公示等環節,初步評選出基層科普人物提名10位、科研科普人物提名10位、媒體和社會科普人物提名10位以及科普圖書提名10個、科普影影片提名10個、科普展覽展品提名10個、網路科普作品提名10個。
中國雲海一號(02)衛星解體與太空碎片碰撞有關
據美國宇航局稱,美國太空追蹤已將中國衛星雲海 1 號(02)的解體與俄羅斯衛星發射的一小塊碎片相撞聯絡起來。雲海 1 號(02)衛星由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研製,於 2019 年 9 月發射到太陽同步軌道,高度約為 783 公里。它於 2021 年 3 月 18 日遭遇了分手事件,產生了許多碎片。
藏黑頸鶴數量超過一萬隻
據西藏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最新統計,目前藏黑頸鶴總數已超過一萬隻,黑頸鶴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近年來國家加大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力度,藏黑頸鶴數量逐年遞增。目前,新一輪的全國冬季鶴類資源同步調查正在進行。
青海省首個試點省實驗室揭牌
1月11日,青海省科技廳、青海大學共同舉辦青藏高原種質資源研究與利用實驗室揭牌儀式。實驗室以破解種業“卡脖子”問題為關鍵,著力圍繞高原作物種質資源收集評價與創新、種質資源優異基因挖掘和高原作物新品種選育與應用開展研究。青海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莫重明與青海大學黨委書記俞紅賢共同為實驗室揭牌。
掌握農業“晶片” 西部(重慶)科學城種質創制大科學中心啟動執行
種子是農業的“晶片”,種質創新是國家重大戰略。1月11日,西部(重慶)科學城種質創制大科學中心正式執行啟動,該中心聚焦長江上游重要特色物種,將著力打造國際領先動植物種質創新中心。據瞭解,該中心聚焦長江上游重要特色物種,按照“整體規劃、分批分次”的原則,有序推進種質創制科學設施建設。西南大學打破原有學院、學科組織模式,構建新時代科技創新體系,全力推進大科學中心建設。首批示範物種家蠶、楊樹、青蒿已經開展研究。
多次分手和長期獨居的男性炎症水平更高
近日,一項發表於《流行病學和社群健康雜誌》的新研究對多次伴侶關係破裂(包括情侶分手)和長期獨居的影響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在男性中,經歷過最多次分手的人炎症標記物水平最高,比參照組高了17%,獨居時間7年及以上的人炎症標記物水平比參照組高12%。此外,在女性中並未發現這種相關性。
在小鼠體內合成藥物治癒小鼠癌症
癌症的治療是世界級的醫學難題,其主要挑戰之一是如何減輕治療方法對身體的毒副作用,能夠殺死癌細胞的藥物往往也會對正常細胞造成損害。最近,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利用金屬催化劑在癌組織中原位合成抗癌藥物的全新治療方法,避免了藥物對健康組織的無差別損傷,有望對癌症治療產生重大影響,相關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面板細胞如何成為抗癌的第一道防線
CSDE1是一種RNA結合蛋白。早前的研究認為,該蛋白質與多種腫瘤的形成與增殖有關,例如能促黑色素瘤的轉移。近日,一項發表於《細胞報告》的新研究卻發現CSDE1對抑制癌症有重要作用,並揭示了CSDE1蛋白協調不同途徑、幫助面板細胞抗癌的分子機制。
上海天文臺發現一“宇宙再電離”時代的星系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研究團隊透過分析哈勃空間望遠鏡(HST)深場GOODS-S的觀測資料,發現一例121億光年之外(紅移3.8)、具有萊曼電離光子逃逸的星系CDFS-6664。該星系是研究星系驅動宇宙再電離過程的理想樣本。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通訊》上。
母乳餵養可降低母親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1 月 11 日,《美國心臟協會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發表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在平均 10 年的隨訪期內,用母乳餵養嬰兒的女性患冠心病的可能性降低了 14%,中風的可能性降低 12%,死於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降低 17%。來自美國心臟協會的專家表示,應進一步鼓勵母親使用母乳餵養嬰兒,改善母嬰雙方的健康。
同時讀取9個量子位:新方法讓量子計算機更強大
近期,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同時讀取9個量子位(量子資料的最小單位)的技術。這項研究為新一代更強大的量子計算機鋪平道路。“目前,IBM和谷歌擁有世界最強大的量子計算機。”EPFL高階量子結構(AQUA)實驗室主任Edoardo Charbon說。“IBM剛剛推出一款127量子位的計算機,谷歌的是53量子位。”
研究人員發現1000萬年前的“豆角”化石
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研究人員與越南國家自然博物館合作,在越南北部地區發現了約1000萬年前的“豆角”——油麻藤豆莢化石。這是科學家發現的首個油麻藤屬確定的化石記錄,相關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期刊《古植物學和孢粉學評論》上。
中國學者找到新生兒黃疸與空氣汙染的關係
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期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嚴重的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更可導致神經系統預後不良,給家庭和社會帶來巨大負擔。國家兒童醫學中心(上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新生兒科孫建華、貝斐團隊研究發現了5個重要的獨立風險因子,並構建了綜合空氣汙染暴露指數,建立了新的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預測模型。
太陽活動周交替時期活動區螺度觀測研究有新進展
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選址與日冕觀測研究團組首次從觀測角度,對太陽活動周交替時期活動區的螺度和傾角做了詳細統計研究,發現多數樣本活動區遵守螺度符號半球規則,螺度和傾角之間沒有顯著統計關係。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皇家天文學會月報》上。
北大:正在編制第二期“雙一流”建設方案
1月7日下午,北京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第154次會議在民主樓會議室舉行。會議上透露,北大正在編制第二期“雙一流”建設方案。據介紹,北大研究生院、醫學部、繼續教育部分別彙報了擬授予學位的總體情況,教務部彙報了新增本科雙學士學位專案,研究生院彙報了撤銷學科和博士學位論文抽檢情況等。經投票表決,授予博士學位248人、碩士學位575人、成人高等教育學士學位1048人;同意增設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雙學士學位專案,同意撤銷“發展管理”“農村轉型經濟學”目錄外二級學科。
西湖大學與山東大學簽署校際合作框架協議
1月11日,西湖大學與山東大學簽訂校際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建立合作會商機制、探索新型人才培養機制、建立學術對話交流的長效機制和拓展高層次人才引進渠道等方面務實推進深化合作。山東大學與西湖大學的合作源於兩校“為國圖強”的共同使命,是教育者歷經萬水千山的思想共鳴。下一步,山東大學將與西湖大學攜手,在推動高等教育改革發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上持續突破,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更大貢獻。
寧夏新材料現代產業學院掛牌成立
日前,寧夏新材料現代產業學院掛牌儀式在石嘴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舉行,這是“政、校、企、行”四方合作,進一步推進全區新材料產業發展需要,促進產教融合,協同多元化辦學的新舉措。自治區教育工委副書記、教育廳黨組成員李瑋出席掛牌儀式。
2021臺達杯國際太陽能建築設計競賽獲獎名單公佈
助力雙碳目標,以“陽光·低碳社群”為賽題的2021臺達杯國際太陽能建築設計競賽於2022年1月10日召開終評會,揭曉獲獎作品。本屆競賽首次採用實地建設和概念設計結合的方式,選擇西藏班戈縣青龍鄉東嘎村低碳社群實地建設專案和“零碳社群”的概念設計專案。競賽共收到有效作品149件,經過三輪評審激烈角逐,由崔愷院士領銜的國內外頂尖學術專家組成的10位評審專家組,最終評選出一等獎兩名,二等獎四名,三等獎八名。其中,重慶大學提交的《藏街隱屋》作品獲得實地建設專案一等獎,廈門大學提交的《歸源谷》作品獲得概念設計專案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