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廖維
2021年,新能源汽車行業迎來大爆發,為滿足下游車企需求,以寧德時代為首的動力電池廠商將現有產能利用率最大化,並不斷上馬擴產擴建專案。
在行業高速成長背後,產業鏈上的從業者同樣進入忙碌狀態:在電池生產線上996起步的工人,加班到不捨晝夜的新能源獵頭,愁白了頭髮考慮讓公司規模在這一輪週期中擴大數倍的小企業老闆……奔波於不同崗位的個體,成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爆火最鮮明的寫照。
896、倒班 但電池廠工人認為比在電子廠幸福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但製造業的辛苦與不易卻是有目共睹。
張明(化名)是一家中型動力電池廠生產線上的正式工人,現年27歲的他有過不少工作經歷,在電子廠組裝過手機,曾於製衣廠做過牛仔褲,也在建築工地搬過磚。
“累得很,幹個兩三年,什麼病都出來了。”作為一名長期奮戰在製造業一線的壯丁, 對於這些年的經歷,他吐槽道,“總體來說,還是在電池廠更舒服一點”。
張明工作過的電池廠、電子廠、製衣廠都坐落於城市產業園之內,員工吃喝住基本在單位。由於位置較為偏僻,也很少會去市中心,需要自己花錢的地方並不多,這也意味著掙的工資基本能存下來。
“我的基本工資兩千多,加上計件工資和加班費什麼的,一個月到手能有六千多。”在張明看來,這個工資已經很不錯了,雖然比不上建築工地,但是好過於電子廠、製衣廠,“工作強度也沒那麼大”。
張明此前所在的電子廠,只要有活,在工作時段手幾乎閒不下來。而電池廠基本上是機械化操作,工作基本上是程式控制,也有人工操作的部分,主要就是拉料、上料之類的。在工作時,張明的手用不著一直動,差不多幾十秒動一會,相對比較輕鬆。
由於行情景氣度差異,張明曾待過的電子廠、製衣廠很難保證每天都有活幹,而火熱的新能源浪潮卻讓電池廠的產能利用率開到最大,只擔心活太多幹不完。“工作時間長短和活的多少基本上就和我們的工資掛鉤,都是錢啊。以前的電子廠的工友現在都擔心‘吃了上頓沒下頓’,但我現在不用擔心這個,好好幹活就行”。
“要說不好的話,可能就是需要倒班吧,不過在電子廠、製衣廠也是要倒班的。”張明所在的電池廠實行兩班制(早8晚9、晚8早9),而曾就職的電子廠與製衣廠則是三班制,“其實還是挺辛苦的,尤其是倒班,年紀大了很難堅持下來,我們生產線的人員流動率20%的樣子”。
據業內人士透露,因為要倒班,部分電池廠對生產線工人的招聘有年齡要求,一般要求35歲以下。據此前媒體報道,四川時代招聘的工人不能超過40歲,而富士康的招聘條件是不超過45歲。
“沒想過,走一步看一步吧。”對於未來,張明還沒有明確的規劃,“可能到那個年齡早就回老家了”。
獵頭:同事太卷讓我很為難
“壓力大,公司內卷也很嚴重。”因為業績不算好,某獵頭公司的獵頭顧問趙娜最近很焦慮,壓力很大。“大家很拼的,有的同事天天晚上加班到十點左右,一天100個電話”。
作為一個普通獵頭,趙娜每天的工作就是不停地給候選人打電話、確定意向、寫推薦報告,然後再給到需求公司,如果合適了就面試走流程。
趙娜業績不算好並非因為不夠努力,按她目前的工作節奏,平均每天要打50個電話,已經遠超行業平均水平。如果客戶有需要的話,說不定晚上十點還在溝通。“之所以業績不大好,還是因為快過年了,這個節點考慮換工作的人比較少”。
此外,當前鋰電行業人才短缺也給趙娜的工作帶來了一定困擾。根據趙娜透露,以寧德時代為例,生產主管崗位年薪一般在15萬元至30萬元之間,工藝和裝置崗位年薪15萬-30萬元之間,一般25萬元左右,不過工作時間大致是896,還需要接受倒班,兩個月白班兩個月晚班,一週工作6天時間。
“非常辛苦,所以很多人選一聽時間和工作強度就不考慮了。”事實上,上述工作強度是當前鋰電行業普遍現象,部分廠商情況可能會好點,但也好得有限,這也導致行業內人員流動率頗高,“我們預計整個行業離職率大概30%左右。雖然寧德時代對學歷要求高,但待遇比較優厚,而國軒高科、中航鋰電等電池廠待遇相對一般但對學歷要求一般,這也致使這些大廠招人相對容易”。
由於鋰電產業正在擴產,整個行業對人才的需求驟增,給大廠們服務的獵頭公司也不只有趙娜的公司,“全國光是給寧德時代做相關服務的獵頭公司就有100多家”。
天眼查資料顯示,人力資源服務類公司註冊數量在2019年、2020年分別為8.5萬家、16.5萬家,同比增速分別為46%、61%。
此前亦有專注於新能源行業的獵頭公司負責人向時代財經稱,近幾年來,隨著新能源產業大熱,人才需要急劇上升,相應的獵頭公司和人力資源服務公司也如同雨後春筍般冒出來。“雖然我們的主要競爭對手還是中大型的公司,單個小公司威脅不大,但聚少成多,這樣形勢下,我們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入行就遇招人難 老闆上市夢或成空?
“我也是剛從事鋰電這個行業,但沒想到人太難招了。”上海某中小鋰電商廠負責人王軍(化名)正在為招人煩惱,“現在行業缺人很嚴重,大家都在搶,包括那些頭部大廠,我們在薪資等各方面的競爭上都沒有優勢”。
目前王軍的公司成立於2014年,此前主要做工業產品代理、銷售。而隨著新能源產業的大爆發,嗅覺靈敏的王軍也於2019年正式進入鋰電行業之中,並在這波行情中實現公司規模擴大數倍,過得比較滋潤。
“我是打算近幾年上市的。”嚐到甜頭的王軍想要繼續擴大投入,幫助公司更上一個臺階,但首先擺在他面前的就是人員短缺問題。“技術研發類的人才尤其稀缺。現在的人都太浮躁了,知道些皮毛就被稱為鋰電人才,其實都不專業,真正懂鋰電的專業人才是很稀缺的”。
王軍目前正在招的崗位主要是電子膠銷售。從他的招聘資訊看,招聘要求並不算高,僅僅要求本科學歷,有相關行業從業經歷(無具體年限),能夠獨立完成銷售任務,有較強抗壓能力,並給出了10萬元至20萬元的年薪待遇。
但是這個條件下,王軍始終沒有找到自己滿意的人選,這也讓他十分頭疼。事實上,從整個行業來看,王軍給出的條件只能算中規中矩,如今遭遇應者寥寥的局面也在意料之中。
“像這類能夠幫助公司開啟局面,開拓市場方面的能人比較稀缺,大家都是搶著要。”此前,有自身鋰電行業人士向時代財經表示。據某獵頭透露,欣旺達總部正在招聘的儲能產品經理需求很急,給出條件包括70萬元以內年薪,若後期儲能板塊IPO成功,有原始股分配。
人才緊缺背後的擴產潮
趙娜及王軍所反映的人員緊缺情況,主要是新能源行業火爆,產業鏈企業集體擴產所致。
根據商務部資料,2021年前11個月,新能源汽車銷售299萬輛,同比增長1.7倍,佔汽車銷售總量的12.7%。新能源汽車的迅猛發展同樣帶動了上游動力電池行業的火爆。根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資料,2021年1-11月,我國動力電池裝車量累計128.3GWh,同比累計上升153.1%。
在此背景下,即便動力電池廠火力全開產能拉滿,仍無法滿足下游車企需求,於是整個行業的擴產大潮應運而生。根據公開資訊,在擴產計劃下,寧德時代、比亞迪、中航鋰電、國軒高科等電池企業2025年規劃產能分別約為670GWh、600GWh、500GWh、300GWh。而根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資料,2021年前11月,我國動力電池裝車量累計128.3GWh。根據蓋世汽車不完全統計,至2025年我國本土鋰電池企業規劃產能已超過3TWh。
大規模的擴產專案落地,也必然帶動這行業人才需求急劇上升,鋰電人才供需市場大的動態平衡被打破,不少崗位人員薪酬在行情下扶搖直上。據時代財經此前瞭解,部分廠商在挖人時甚至給出100%的薪酬漲幅條件。不過即便如此,人員緊張情況仍難改善,無論研發、技術或是生產端都是如此。
部分動力電池廠內部人士也都向時代財經稱,此問題相當棘手。近日,江蘇塔菲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內部人士向時代財經表示,“雖然很多校招過來的人,在公司裡沉澱兩三年之後會跳槽或自主創業,但都算是為行業發展做貢獻了”。
“現在,行業每年的增速在兩倍左右,但是高校所培養的專業人才每年只有20%甚至更低的增速,這遠遠無法滿足行業發展需要。”有頭部動力電池廠商內部人士向時代財經表示,“至少在未來幾年內,行業缺人現象都不會有明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