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P50 Pro推遲到7月29日釋出,相機硬體沒有升級,沒有了5G射頻晶片導致了許多5G手機的使用者並不買賬。
雖然相機硬體並沒有升級,但是在釋出會提到的計算攝影與計算光學結合的加持下,到底有什麼化學反應呢?
那麼在我使用4個月之後,我不著急先講購買理由、外觀、系統、4G和續航這些方面,我第一個想說的是影像方面,剩下方面由於圖片數量限制,所以都放在下期裡面講吧。
拍照部分
P50 Pro採用的是原色雙影像單元,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P50 Pro就沒法繼續使用RYYB感測器,被迫換回了RGGB感測器+黑白攝像頭的方案。長焦鏡頭由5倍降到了3.5倍。所以在硬體引數上來看是降級了,給大家看一下引數吧。
雖然在硬體上有所降級,但在演算法上有進步了,使得P50 Pro的成片質量有所升級。
首先是XD Fusion Pro計算攝影,說到這個,讓我想起了谷歌Pixel手機的谷歌相機,也就是拿著並不突出的硬體搭配谷歌的強大演算法,也能做出最佳的成像效果。
不過除了計算攝影,華為還新增加了一個技術,那就是XD Optics計算光學,它可以彌補光學系統本身的一些耗散,可以透過演算法來提前預測光路導致的像差損失,後期透過演算法還原成理想的鏡頭應該成像的效果,不過官方宣稱使原始影象資訊恢復至81%左右。
當然為了實際體驗,決定把側重點放在我的這次遊玩,畢竟相機只是我用來記錄更多回憶的工具。所以這次我去了很多地方拍了不少照片。
具體最終表現給大家看一下樣張(全程不開AI模式)。
f/1.8 1/234s ISO50 27mm
透過這些實際樣張,可以看到P50 Pro的色彩風格與觀感上接近真實,尤其是拍動物的時候,每一根毛都拍的清清楚楚,而且在夜景的時候,燈牌上的光都給壓住了,能看得到燈牌上的內容。不過在計算光學演算法上偶爾有翻車現象,比如偶爾出現過度計算的問題。還有個缺點就是所見非所得,因為拍完照片之後進入相簿並需要等待幾秒後才能看出效果。
來看一下變焦表現,透過50倍數碼變焦可以看到店鋪裡的車子外面掛著的車牌
3.5倍 95mm
接下來是蘇州虎丘景區的塔,透過10倍就能看到虎丘塔的細節
1倍 27mm
3.5倍 95mm
最後是蘇州中心,透過10倍就能看到街機廳裡面的maimai機
總得來說,P50 Pro在長焦方面雖然硬體降低但是在演算法上有進一步提升,但是在壓光上偶爾有壓偏冷的翻車現象。由於圖文的圖片數量限制,我就沒法放三星 S21 Ultra和OPPO Find X3的變焦對比了
影片錄影部分
P50 Pro這回除了廣角鏡頭最高只支援4K 30幀,其他鏡頭均支援4K 60幀
不過在開啟美顏下最高只能錄製1080P 30幀
超高速慢動作方面,很遺憾,原來的7680幀沒有了,所以最高只支援960幀。
影像方面小結
我以為華為P50 Pro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卻沒法給到新的CMOS導致了影像上沒有進一步提升。但這回華為有了計算攝影與計算光學的結合終於在影像方面走上了正確的方向,給我帶來了不小的驚喜。相比於堆料的硬體升級,硬體再好還是要靠演算法才能決定成像質量,不過缺點的話就比較難說,尤其是在計算光學方面目前有偶爾的翻車現象。當然我期待華為Mate 50系列中會有什麼樣的影像方面的提升,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整理這部手機在影像方面的優缺點
優點
計算攝影與計算光學的演算法加持下帶來具有色彩還原性的拍照體驗,走上手機影像的正確方向
缺點
沒有實現所見即所得
計算光學偶爾有翻車現象
壓光控制偶爾有壓的偏冷的情況
長焦鏡頭在抖動的情況下偶爾有拍模糊的翻車現象
廣角鏡頭最高只支援4K 30幀
砍掉了7680幀超高速攝影
好了,關於P50 Pro的影像方面就差不多說完了,剩下的外觀、螢幕、系統以及訊號我會在下半部分繼續講,我們下期見!